•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冲突结构与消弭之策

    时间:2021-04-21 20:02: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主体的参与,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不仅是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情感归属使然,更是政治力量和国情发展的促动,因此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不可缺位。然而,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陷入了行动性和结构性的双面利益冲突困局。对此,要以校企共同利益为准绳来提升双方利益的兼容性,完善政府购买制度,成立利益仲裁机构,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多方入手以消弭校企合作的利益冲突。
      [关键词]企业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动因 冲突结构
      [作者简介]陶泱霖(1981- ),女,湖南浏阳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讲师,硕士。(广东 清远 5115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青年项目“高职院校‘两个教育’互融环境下的美育育人路径探索”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EJA16042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3-0031-07
      校企合作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世界主要制造业强国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协同育人的主要途径,也是助推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既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现实条件,也契合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实践探索,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如今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建立了类型多样、适应多元主体联合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科研支撑和技术支撑。然而,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实践中,仍然存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不足、校企双方利益冲突化解困难等问题。在职业教育改革進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形势下,要推动校企合作再上新台阶,就必须深入研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和需求,分析校企合作中的冲突结构,以此探求相关的消弭之策,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借鉴。
      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
      (一)战略发展需要——企业储备人力资源的现实选择
      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在2015年,我国知名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万宝盛华集团进行了一项样本超过2000家企业的人才短缺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24%的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扰,超过53%的雇主表示填补职位空缺的难度较大,而在最难填补的职位空缺类型中,技术人员名列首位。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匹配度最高,校企合作育人便成为企业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实选择,这是企业愿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原因。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从政策层面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开了“绿灯”。在国家的提倡和推动下,大批企业通过指导办学、参与办学、资助办学、委托办学等方式介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提升我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突出贡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受益的除了学校和学生以外,也包括企业自己。一方面,企业通过介入学校的教学过程,可以将自身的企业文化传播到校园中,让学生们更早地受到工业文明和企业文化的洗礼,这对于学生毕业以后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必然要将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忠诚观念等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注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就为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用人要求奠定了内在基础。与此同时,除了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之外,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和磨合,还能显著提升学生对实训企业的认可度和亲近感。如此一来,就在无形之中为企业储备更多人才创造了可能,客观上降低了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总之,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既是企业储备人力资源的现实选择,也是企业增强人才吸引力的明智之举。
      (二)情感归属使然——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教育情感的展现
      一般而言,企业作为经济实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永远都是其决策和行为的根本目标。的确,从企业本身的性质来看,利益通常是企业行为的主要动力。但实际上,作为人格化的主体,企业的行为逻辑除了符合“理性经济人”的特征以外,还具有明显的“自然人”特征。因为管理企业的企业家通常除了追求成功和财富以外,还有着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造福社会的动机。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味地认为企业的行为总是基于经济利益,就是一种偏见。首先,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其具有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在动因。尽管对于企业到底应当怎样承担以及承担多大的社会责任,全社会尚未达成共识,但企业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毋庸置疑的常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民众对企业的期望,也是国家法律的强制规定。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就明确指出“将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列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考核内容”,对社会各界力量,尤其是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形成了有效引导。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显著提高,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教育责任的承担和教育资源的投入。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生产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其次,企业家的教育情感决定了企业具有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因。在世界范围内,凡是杰出的企业家,不只是仅仅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也非常重视维护和增进社会福祉。在当代,企业家支持包括教育、环保等事务在内的公益事业是一种美德,几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企业在发展壮大之余,热心支持教育事业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道德层面来看,这正是企业家在教育情怀驱使下的公益行为。企业家的个人情怀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力之一,通过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联合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企业家的精神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和诠释,企业的良好形象也得以树立和彰显。

    推荐访问:消弭 动因 职业教育 之策 冲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