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转型与升级探究

    时间:2021-04-21 08:01: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背景,并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规格、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办学层次及融通开放等方面研究了“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进而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升级、工匠精神培育、开放化、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等方面探究了如何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转型与创新,与“中国制造2025”相对接。为了“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为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职业教育 教育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郭庆军(1982- ),男,河南新乡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乔丹(1987- ),女,湖北松滋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重庆 40007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0-0039-06
      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并由此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同时也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和转型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抢夺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为了在世界范围重新获得制造业的优势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推进技术创新的研发工作。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出现高端制造业逐步回流本国的现象,而新兴经济国家也出现承接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特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从数量规模的维度来观察,虽然中国是制造大国,可在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方面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中低端位置,严重制约了本土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与世界新兴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不再突出,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也出现弱化现象,原有的一些优势正逐步丧失,市场份额也在逐渐萎缩。从现实情况来看,低端制造业开始逐步转移至东南亚或南亚的一些新兴国家,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生命线,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振兴。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制造业回归的特征,而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抢夺中低端领域制造转移的成果,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制造业要实现突破发展,就要在制造业的变革、转型和创新方面狠下功夫,以实际行动夺回市场。在如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以创新驱动战略为核心,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基础建设,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中国制造2025》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的行动纲领,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行动纲领。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其中,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1.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高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中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飞跃,不仅需要有较高理论素养的人才,也需要新型技能型人才。“中国制造2025”提出,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核心,为实现我国制造业强国的目标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职业院校对当前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应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根据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形式及方法方面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要求职业院校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深入地掌握和了解制造企业对人才多方面的要求,密切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针对人才培养计划及时做出修订。伴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企业落后产能淘汰的速度加快,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的速度也将加快,制造型企业对具备单一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幅缩减。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的数据,2011—2015年,我国高职院校加工制造专业每年招生和毕业生人数已达到100万人次。虽然接近80%的毕业生已拥有与制造业有关的资格证书,但大多数获得的是中级或低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拥有高层次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不超过10%。由此可见,从“中国制造2025”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来看,我国职业院校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为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职业院校应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办学重心,从关注办学规模转变为关注培养质量,提供一大批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的高素质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为中国制造业的飞跃增添新的动力。
      2.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绝对凸显“专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已不能适应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要求高职院校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从过去专注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向“一专多能”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其在产品制造的设计、开发、调整及维护时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与扎实的专业技能充分融合在一起,成为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的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职业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教育特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既要考虑普适性的人才培养,又要注重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构建普适性人才培养体系,关键在于强调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定,最大限度地调整专业结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和学分制度设置。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则要求职业院校突出自己的办学特点,从学员自身的个性特点出发,加强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达成普适性的培养目标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为学员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創新意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探究 中国制造 视角 转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