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影子银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了吗?

    时间:2021-03-01 16:03: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选取2007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以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银行的表内信贷和经济增长为主要指标,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分析手段,实证分析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与银行表内信贷的流动性创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7年以来,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短期内影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波动较大,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从长期看将趋于稳定;影子银行的发展具有顺周期性。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的正面效应,积极引导影子银行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又要在保证市场和银行流动性的同时,加强对其监管。
      关键词: 影子银行;流动性;银行表内信贷
      中图分类号: F8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6X(2014)04004907
      . .
      一、前. 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界开始不断反思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银行资本与监管的顺周期性、监管套利、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等问题受到极大关注。近两年在常规的银行信贷融资增长受到规模和贷存比约束的同时,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
      影子银行体系以其高杠杆、高利润的特殊性质为发达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繁荣。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不但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业的持续繁荣,更使得美国金融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其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子银行也因为其具有信用、期限和流动性转换功能,并游离于监管之外以及系统性等风险特征,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系统中的大量缺陷,而这些缺陷中的大部分均与影子银行系统发行的金融工具特别是资产证券化有关联。一时,影子银行便成了一个带有些负面含义的代名词,众多的批评者将其作为金融风险的根源,并出于尽可能降低风险的考虑,提出了对其严厉的监管建议。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影子银行凭借其灵活性和效益性在我国开始发展并逐步壮大。标准普尔研究报告称,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达到22.9000万亿元人民币,近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1]。韩贤旺[2]的研究估计也表明,现在我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已经超过了贷款总规模的1/3,从新增量观察,典型的影子银行部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的新增量占2012年全社会融资总量的31%,而在2010—2011年这个数据为16.9000%和22.3000%。影子银行的发展,使得中国金融行业、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更加密切,金融产品复杂程度大幅提高,经营不善和违约事件也确有发生,从而促进人们更加关注影子银行的风险,一些从业的金融机构,甚至刻意回避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称谓,以示“清白”。
      理论上讲,影子银行有积极的作用:宏观上,影子银行的发展可以推动不同金融机构和市场之间的竞争和融合,促进金融结构优化,在调节市场流动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微观上,影子银行可以填补正规银行金融产品、信贷服务等方面的不足,与传统商业银行相互竞争、互为补充,可以提高金融业包括传统银行业的运行效率。影子银行也具有风险隐患,影子银行的发展会影响货币、信贷等宏观变量的既有轨迹,进而削弱传统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通过影子银行的操作,可以将大量银行信贷转移出表外,使得风险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不能得到充分揭示。影子银行的批发融资模式,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它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还是负面的效应,这个问题认识不清,不仅不利于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也不利于我们发现和解决真正重要的风险。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作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一环,影子银行将会长期存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需要结合实际创新金融运行模式,既要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的正面效应,又要在保证市场和银行流动性的同时,加强对其监管。因此,深入研究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确地评价影子银行的作用,引导影子银行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于影子银行问题的研究,首先是对影子银行的界定上。由于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不同、国内外监管框架不同,影子银行的界定也不同。Gross[3]认为,影子银行就是指借助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信贷产品的金融中间机构,它包括了二战以后商业银行以外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采用的是准银行体系的概念,认为这类机构只能与银行相类似,却没有受到中央银行的监管,也没有列入国家金融安全网的保护范围。在国内,郑联盛和何德旭[4]认为,影子银行是指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以及复杂金融工具等的金融中间机构,其中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遵循上述学者的思路,可以看到影子银行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信用、期限和流动性转换功能;二是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三是具有系统性影响。
      肖崎[5]从传统的信用创造理论出发,对影子银行的流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影子银行的功能体现在通过自身的行为进行初级证券和间接证券的变化、期限和风险的变换上,这使得借贷双方在金融资产类型上得到了匹配,能够满足资金供求双方的要求,这个过程即是流动性创造的过程,而流动性创造的实质就是信用工具的创造。易宪容和王国刚[6]在分析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过程中得出影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传导机制,他们认为与美国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流动性的创造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源于偏紧的货币条件下难以得到满足的融资需求,仍是一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相对原始的信用扩张机制,从社会融资总量的构成中来粗略计算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

    推荐访问:中国经济发展 影子 影响 银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