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政府作为决定医改成败

    时间:2021-01-19 00:02: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卫生部:推进医改不遗余力
      
      “卫生部非常欢迎各方专家参与到医改和卫生问题的研究之中,各方面的参与,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所作的这份研究报告,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是中肯和客观的,对决策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卫生部领导高度重视该研究,曾与课题主要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意见。”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毛群安表示,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卫生部门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卫生部正在积极会同相关部委拟定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毛群安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所作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中提到的“医改”,包括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这三项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医疗服务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的健康权益,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医改是一项系统工程,非常复杂,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城市医改试点指导意见何时出台的问题,毛群安说,两年多来,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卫生部一直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并且期望该意见能尽早出台并付诸实施。尽管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要取得突破难度很大,但卫生系统要勇担责任,甘当改革“领头羊”,坚持从自我做起,从能够解决的问题做起。
      毛群安还介绍说,虽然城市医改试点指导意见尚未出台,但是相关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同时,卫生部正在会同试点城市研究制订试点方案。
      
      医改靠谁来推动?
      
      1.政府责任成为“主流声音”
      数据对比:
      我国卫生总费用2003年达到659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个人支付。
      欧洲发达国家政府负担80%~90%卫生总费用,美国政府负担45.6%卫生总费用,墨西哥政府负担33%卫生总费用,泰国政府负担56.3%卫生总费用。
      在北京一家大医院门前,记者遇到一位来自东北的农村患者。他告诉记者,两年前他感觉胃不舒服时,曾经去过医院,听说做胃镜要花好几百元钱,他嫌太贵了,没敢做。一直拖到去年,他感觉越来越难受,去医院一检查,结果被确诊是胃癌。他很后悔:“当时就想能扛就扛着,没想到扛成了大病。”他说,他家为他治病已经借了5万元,变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这样的患者并不少,一个著名的数据是:在今天的中国,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去住院。维护群众基本健康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在此次关于医改的舆论热潮中,尽管关于医改走向众说纷纭,但“政府责任落实与否决定医改成败”,却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主流观点。
      在医疗卫生领域,政府的角色是什么?政府到底承担什么责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认为,近年来一直研究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以来,由政府主导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观念逐渐被高层和业界所接受。她认为,这种观念在过去是非主流的,但它正在成为今后医疗体制改革领域的主流思想。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尚未听说哪个国家不把保障公民就医权及生命健康权当作是一项不可推卸的政府责任。“医疗卫生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观点。政府在这一领域不能失灵,这也应该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观点。”
      他认为,过去政府从来没否认这是政府责任,但并未承担到位,实际上对医疗卫生领域是放任自流的,就像过去也从未说医院要市场化,但光说不行,要有一套办法保证。医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就是要看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政府如果对医疗卫生依然还是像现在这样责任体现不到位的话,再好的设计也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另有专家认为,忽视了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必然会先天不足。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实际为20年的医改作了一次昂贵的埋单。他希望,经过20年的改革探索后,应该进一步强调: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弱化,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市场和行业监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他希望,新的医改政策框架里要牢牢锲入民生要素,把公共医疗打造成为质优价廉的公共品,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2.医改不是一家能挑动的重担
      专家回顾: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蔡仁华回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时告诉记者,“文革”结束后,医改的目标是拨乱反正,恢复和完善被破坏的制度。从1985年到1996年,主要是微观领域的改革。由于当时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医改的目标重在调动供方的积极性,激活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解决医院生存问题。1997年至今,中央提出了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服务体制、药品流通体制的三项改革联动的改革思路,至今,国家依然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探索。
      现状印象:
      1.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健全,目前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大部分国民靠自费就医。已有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也太低,远远不能满足参保人医疗需求。一些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2/3。
      2.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秩序混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实施有效监管。不少生产企业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扩大了虚高价格的药品、器材销售。替代药品泛滥,一些企业把一些常用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获得较高的价格,导致国家降低定价药品价格的多次努力无法收到实效。
      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特别是优质资源严重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公立医院拥有的医疗资源仍占到全国医疗资源的90%以上,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三项改革协调不够”,一位医保专业人士日前给出了这样的结论。他认为,“三项改革”在互相联动方面并没有取得大的效果。“三项改革”在同步往前走,但互相协调得不够。自1998年医疗保险从卫生体制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体系之后,预防保健和医疗保险越走越远,导致疾病预防与医保脱节。目前医保部门只是被动应对基金超支风险,把眼光盯在防范医院违规操作上,而没有和医疗行业联手,从最经济、见效最明显的预防保健方面投入精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朱玲认为,医疗制度的改革与政府的设计理念、政策导向有很大关系。这就意味着,医改的方案和效果,必然受政府的多项政策所影响,这些问题不是卫生系统能够单独解决的。
      清华大学公共学院一位教授认为,社会可以是多元的,政府应该是统一的。但是现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各有利益,简直看不到政府的统一管理在哪里。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牵涉不同的政府部门,必须坚持由国务院统一领导。
      有关专家认为,“三项改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卫生系统承担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应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这些工作仅靠一个部门是管不了,也是管不好的,需要动员政府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医疗服务体制改革今后怎么走?
      
      1.发展卫生事业三条原则不能变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形势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卫生事业有三条基本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变,不能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不能把医疗卫生机构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推荐访问:成败 医改 政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