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深圳篇】[深圳篇之我和妹姐的艳事]

    时间:2020-08-17 07:20: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城市档案   深圳市,又称为“鹏城”,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在清朝初年建深圳墟,由于这一带水泽密布,田边又有一条大水沟,故取名深圳。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委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当年11月,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5月,深圳正式定为“经济特区”。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城市地理
      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无冬,春秋相连,无酷暑天气。
      
      城市面积
      2020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
      876.83万(2008年末)
      
      市花
      三角梅(俗称叶子花)
      
      城市定位
      物流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 华南“硅谷”
      
      城市名片
      鹏城 特区 移民城市 凤凰城 深圳速度 腾讯网
      康佳集团 中兴通讯 华为公司 海王集团 太太药业
      招商银行 平安保险 深圳大学 锦绣中华 海上世界
      世界之窗 香蜜湖度假村 东门商业步行街 中国民俗
      文化村 大鹏湾海滨浴场
      无法复制的深圳: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
      这是一个没有方言的城市。
      这是一座中国最年轻的大城市,这不仅是指它的历史短,更重要的是指城市人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5岁。据统计,目前在深圳,小于30岁的人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大于30岁的人基本上都是当年来“闯深圳”的外地人。深圳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移民城市,城市人口一半以上都是“外地人”,而且女多男少。
      这是一个表情冷漠而又简单随意的城市,许多人都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许多人也都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境界。谁也不知道谁的过去,谁也无法预测谁的未来。没有恩怨,没有瓜葛,只有陌生和竞争。
      “你是哪里人?”这句话早已成了深圳人彼此见面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深圳是每个人的家,又不是每个人的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南方的务实、北方的豪爽、西部的坚韧、东部的精明,在这里汇聚、互补、交融、升腾,构成了深圳的“杂交”优势。
      深圳年轻人的人际关系都很淡漠,少见拜把兄弟和江湖义气,没有交往上的负担。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创业目的走到了一起,点个头,招下手,大家就成了朋友。由于生活节奏快,由于过分强调个人的力量,由于各自的地域文化不同,人与人之间就有一层无形的隔膜,甚至彼此还充满了提防。一位在深圳早已步入成功阶层的朋友深有感触地说:“在深圳,你会有很多朋友,但却很难成为知己。”一语中的!
      深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近十几年来一直雄踞国内榜首,经济综合实力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然而,对于年轻的深圳人来说,疯涨的房价、快节奏的生活和朝不保夕的爱情,共同构成了压在这座城市人心头上的“三座大山”。大家身心疲惫地在家里、车上和单位之间频繁穿越。据说在深圳,常常是好几个月都难得见到邻居一面,更别说是同在一个城市的朋友了。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如今这种现象在别的城市也是常见的。我曾在一首诗中描写过现代城市人的生活状态:“对门的人不认识/思念的人在天涯”,用这句诗来描写深圳这座城市是再恰当不过了。
      对于深圳人来讲,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不要过多地关心和打探别人的事情。回想起来,当年深圳之于内地的有志青年,就像革命战争时期热血青年心中的延安。深圳意味着理想,意味着机会,意味着出路和成功。
      打工妹作家安子的成功虽然有着偶然性、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但这毕竟证实了当初深圳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充满了机遇和可能,无疑是创业者的天堂。
      深圳的服务意识全国一流,那热情劲儿好像是在哪儿上班哪儿就是他们的家,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单位赚到钱了,才会按时发工资、发奖金,自己才会过上好日子。
      深圳是一个大熔炉,只要在深圳这只“炉子”里炼过的人,就是不在深圳呆了,到了别的地方适应能力也远比其他人强得多。有人说在深圳混过的都是“过江龙”,个个都精明能干。
      闯深圳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观念:先立业,后成家。每个到深圳来寻梦的人,尽管背景千差万别,但从踏入深圳的那一刻起,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切从头开始。对于大多数深圳人来说,即使已将户口迁入深圳,心中惦念的依然是故乡的那片热土。人们向往深圳但并不热爱深圳,因为深圳永远没有给人以温暖的家园感。许多人都把深圳当作打工挣钱的地方,自己只是匆匆过客,满足了欲望之后就会迅速离开。
      
      年轻气短的深圳:无所不在的“深圳速度”
      深圳的历史应该从1979年那个春天的故事开始讲起,一位世纪伟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就是深圳。
      深圳的名字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通过中央电视台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在许多人对深圳的“圳”字发音还模棱两可的时候,深圳的高楼大厦就以超越人们想象力的速度在南海边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了,于是关于对深圳“暴发户”的印象一直到30年后的今天都根深蒂固。
      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就时,我们发现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5个经济特区中,只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深圳是最成功的。深圳的建设者们在全国率先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就是这样一句象征着深圳人精神丰碑至今仍深入人心的口号在当时却招来众多非议。深圳人顶住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压力,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最终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从改革开放深圳成为“特区”的那天起,30年来,这座城市都是以快节奏著称。“深圳速度”无疑是代表深圳形象的金字招牌,这张“金色的名片”是深圳人用血、泪、汗甚至生命换来的。在中国,深圳街上行人行走速度之快只有香港可比,内地城市无法企及,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难见到内地城市常见的悠闲的逛街人。因为走路速度超快,所以费鞋,所以深圳的制鞋业非常发达,鞋店生意非常火爆。去看看被称为“中国第一城市大道”深南大道上如织的车流,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速度和方向的向往。深南大道长25公里,平均宽度55米,车流量达到每小时六七千辆,日人流量过百万。“深圳速度”无所不在,并且是无孔不入,在改革开放初期,内地用20年培养的一个院士,深圳只用一个电话就能“挖”走。
      同样是因为“深圳速度”,深圳成了一个典型的“人工美女”,而且整个美容手术程序显得非常敷衍和潦草。著名的地王大厦曾创造的“九天四层楼”的“深圳速度”,是深圳慌乱和浮躁最极致的表演。深圳虽不是一座超级大城市,房地产行业却异常兴隆,毫不亚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到处都是建筑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盛景象。从建设深圳的那一天起,清一色的火柴盒建筑和玻璃幕墙是深圳缺乏人文思考和虚荣张狂的真实描绘,成群结队的高大建筑挡住了海风,挡住了天空,挡住了深圳人的视线。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从名不见经传到闻名遐迩,深圳显得太匆忙了,我们分明听见了它慌乱的步伐。深圳的城市历史跟深圳人一样年轻,但年轻的深圳却患上了严重的“城市病”。
      深圳的市区是在大面积的臭水沟和烂泥塘上建设起来的,在城市文化建设上,专家们绞尽脑汁硬是采用“压缩格式”,把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搬到了深圳,用“深圳速度”投机性建设起来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和“中华民俗村”等人造旅游景点,已经凸现出了深圳对文化、历史的焦虑和饥渴。深圳的文化景观是浓缩的,是人造的,是假的。高山流水是假的,塞北风光是假的,包括风景区周围被深圳人抢购的所谓的“山水别墅”同样是假的。游人们只要把视线稍微往上抬一下,人造风景背后钢筋和水泥构筑的现代化建筑物景观就会扑面而来。深圳的“城中村”现象在全国是最典型的,不仅数量之多,而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反讽意义的是,在建设深圳之初,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态而带来的全盘考虑严重不周,作为深圳首位要素的产业园区不得不在一次又一次的城市规划调整中逐步缩小,与特区城市功能越来越不配套的城市设施和建筑又不得不拆了再挖、挖了再填、填了再建,造成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失宠落寞的深圳:在恐慌中停滞
      在深圳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那就是1979年7月深圳被中央确定为特区和1992年春天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两次事件带来了深圳的两次高歌猛进。深圳无疑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淘金沙滩”和90年代年轻人的“创业跳板”,但在踏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深圳的地位在国家宏观战略布局中不断下降,让全国人民嫉羡的“深圳速度”也明显地减缓了,它作为中国政策性“输血经济”的历史早已结束。深圳太年轻了,在完整的市场体系和自身的“造血系统”还没有真正建立、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国家突然间松开了保护的手,让它自己去经受大海的风浪。
      深圳最初的恐慌感其实源自党中央、国务院在20世纪90年代初决定的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的开发,但这种恐慌感真正大面积爆发却是因2003年年初网上的一篇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奇文引起的。再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的确有许多言过其实之处,但决不是空穴来风,给本来就有些心虚的深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从理智的角度出发,深圳时下的失落感是在20多年前成立特区时就命中注定了的,因为历史是要前进的,时代是要发展的,政策倾斜的优势总有一天会被打破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探索,深圳的“探路石”和“试验田”的使命已经完成。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特区”不仅失去了政策上的优势,同时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今,国家发展战略早已做了宏观调整,从当初的“珠三角经济圈”开发,到后来的“长三角经济圈”开发,再到如今的“西部大开发”“环渤海经济圈”“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系列出台,深圳将与国内各大中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深圳的恐慌和失落是必然的。
      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深圳的辐射力非常有限,深圳不可能成为全国的中心甚至广东的中心。香港对深圳经济的拉动作用举足轻重,可以说香港经济就是深圳的晴雨表。香港经济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遭到重创,2005年之后开始复苏,但在2008年再次遭受全球性金融危机。而深圳,早在1998年就开始出现了经济发展速度全面减缓的局面,经济活力开始逐渐下降,深圳对香港强烈的依赖严重制约着深圳的发展,这种局面至今未得到革命性改变。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深圳的微词越来越多,深圳的领跑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危机重重。当年“孔雀东南飞”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相反,如今“候鸟北飞”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如今,长江三角洲已经腾飞,以京津唐为首的环渤海湾经济圈,占尽天时地利,气势逼人,珠江三角洲城市竞争的枪声也已经打响。与深圳毗邻的东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由一个20万人口的小城市迅速发展成为常住人口达数百万的大城市,并且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把武汉、沈阳、西安等传统大城市挤出全国“十强”。深圳的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和人才优势正在弱化或者已不复存在。深圳在内地及周边城市步步紧逼的形势下,“深圳内地化”已成必然。
      深交所并入上交所之后,统一结算中心在上海成立。十几年来,金融业一直就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而且金融业对深圳其他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大型财团和企业似乎对深圳的未来充满了担忧,2002年年底在深圳才成立的汉唐证券,于2003年3月把国债业务管理总部、资产管理总部、投资管理总部等三大业务部门迁至上海。对于在深圳设立中国总部的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来说,无论是地理位置和商业地位,沃尔玛更看好上海,所以攻克上海已经成为沃尔玛的奋斗目标。目前,这些“传染性”鼓动虽然还没有影响到招行、平保、中兴和华为等单位的情绪,但它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我们不得而知,况且,我们也不敢保证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能够对深圳“忠贞如一”。
      
      没文化的深圳:历史文化的匮乏与饥渴
      深圳大学是深圳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因此,深圳不应该画地为牢,不应该停留在“为深圳培养人才”和“解决深圳市民子女上学问题”的办学目标上。深圳市民们也不必有狭隘的“深圳意识”,视外面的世界而不顾,死抱着让孩子“上深圳大学,在深圳就业”的思想。在深圳,如何享受生活、体现品位的书和杂志一定是最好卖的。人们很少读那些人文气息浓厚的深奥的书。深圳人最烦别人说深圳没文化,耳朵都听起茧了的一句话是:深圳是一个挣钱的地方,深圳是一块“文化沙漠”。学者杨宏海称深圳文化为“新闽南文化”,它既有闽南文化的传承,又有内地及港澳台文化的渗透,各种文化在这里熔铸成一种崭新的“合金文化”。但20年过去了,我们虽看到了深圳人的不懈努力,但还没有看到这种“合金文化”中令人惊喜的成果。一个城市的厚重和成熟不是可以用人民币垒起来的,一个城市的沉稳与博大不是在短时间里可以建立的,一个城市的文化积累和沉淀也绝不是靠加班加点和投机取巧来完成的。
      由于深圳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学,就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名片。深圳政府下了一个狠决心,要用“深圳速度”在深圳建设具有品牌效应的大学城,占地10平方公里,让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分校入住大学城。目前深圳大学城的发展并没有理想中的繁荣,师资配套问题多多,大大削弱了大学城的魅力。一个没有人文学科研究专业的大学城,能否对深圳文化的提升起到凝聚作用值得怀疑,深圳大学城的命运如何,深圳人比我们更加担心。深圳在经济上的突飞猛进是可能的,但文化上的一夜暴发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
      大鹏古城位于深圳市东部大鹏镇鹏城村,占地11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394年,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深圳今又名“鹏城”,就源于此。
      深圳对历史和文化的渴求正在逐渐表现出来,2001年6月,深圳市文化局正式向市政府提交了深圳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报告。其理由是: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7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拥有54处先秦文化遗址、1324处民国初年以前的各类各式传统建筑。市委市政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65%的被访市民对深圳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表示积极的支持态度,这一切不能说明什么,这是热爱自己城市的一种善意的表现。事实怎样呢?反对者普遍认为,深圳突然提出这样的城市营销战略显得非常牵强附会。其实,几乎可以说在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些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迹。在中国,比深圳历史文化悠久积淀深厚的地方多得很,但并不是都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不禁要问深圳,在流行“扮嫩”的时代,你为何偏要“装老”,也许你觉得成熟是一个城市的魅力,问题是一个城市的成熟决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改变的,就是把深圳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又能显得成熟多少?深圳所谓的“文化沙漠”“暴发户”形象能改变吗?深圳也许可以在地底下挖出一份古老和灿烂,但别的城市怎么挖也不可能挖出一个开放和年轻。
      
      等待被激活的深圳:在迷茫和恐慌中自省
      著名学者、深圳市新世纪文明研究会会长、创建中国新文化论坛主席徐景安的观点一针见血。他认为,在改革层面上,深圳不仅不在全国的前列,而且远远落在后面。他举了一个例子:上海闵行区实行财务预算公开,不仅把人员的工资奖金、办公经费、项目投入、民生支出公开,连开一个会,摆花多少钱、茶水费多少都公之于众。这才是真正的改革。深圳能不能学一学呢?徐景安先生在2008年11月14日召开的深圳经济特区研究会上的发言中指出,深圳与全国一样,面临三大关系的恶化:
      第一,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突出表现为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全国生态环境全面恶化,深圳也不例外。空气、水质污染严重,土地、水资源紧缺。第二,人与人关系恶化,突出表现在贫富拉大、犯罪严重、腐败泛滥、道德下降。第三,人与自我关系恶化,突出表现在精神障碍严重、自杀率趋高。全国有精神病患者1600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即每2分钟自杀9人,其中8人未遂。深圳每年自杀2000人,精神病患者已超过18万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深圳政策优惠优势日渐丧失,加上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崛起和稍后的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深圳的自身危机日益加重,发展定位日渐模糊。深圳早已看到这巨大的横亘在心头的阴影,开始对城市进行重新定位。早在2000年就放弃了国际大都市的定位,而改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
      彷徨中的深圳已经重新定位:深圳的优势在于创新,深圳不做华盛顿、纽约,深圳可以做“硅谷”。既然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中心城市,那么走能够跨越时空的高科技之路就成了深圳最后也是最佳的选择。
      早在2005年,行为艺术家舒勇用9幅广告的形式对25岁的深圳进行提问与对话。“请问,您还是第一高楼吗?”这是一幅出现在深南中路与红岭路交界处的巨型公益广告上的一句话,是对曾经的中国第一高楼――地王大厦发出的疑问。用舒勇的话说,他的作品并不是否定深圳,而是想把很多深圳人已经忘却或正在忘却的东西,通过作品来激活。
      深圳的“北”在哪里?城市发展潜力在哪里?早在2003年,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编纂的《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把深圳作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而上海、北京以及广州分列其后。当年的《报告》认为深圳即将实施的“行政三分制”将对深圳的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意义,从而实现了政府决策、执行、监督三方面的相对分离,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
      早在2004年深圳全市户籍人口将全部改为城市居民,原集体所有土地将收归国有,深圳将成为我国首个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深圳,一个随时都会被欲望涨破的城市,城市化进程将大大加速“并发症”的爆发。深圳,你的“后劲”是什么?目前,深圳已在加拿大、巴西、南非、新加坡和波兰建立了5家海外贸易中心,连续数年年出口总额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一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居全国第一位。从官方到民间,关于深圳的各种设计版本中,有三种版本具有代表性:一是与香港结为“特区联盟”,建立“深港都市圈”。深圳与香港山水相依,一线之隔,建设深―港大都市是资源共享和互补的最佳发展模式。香港是世界贸易港口,但由于人才缺乏,高科技发展受限,而深圳在高新技术人才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深港一体化,可以使深圳和香港真正完全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联通,建立统一而规范的市场,从而为两地赢得众多的发展机会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成为中央政府直辖市。其实,深圳从建立特区的那一天起,就扮演着一个直辖市的角色,从经济总量上看,深圳已超过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但由于受现行体制的限制,深圳的经济发展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三是成为自由港,加强国际贸易,进行全方位的经济特区运作。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城市,规模虽不是最大的,但质量是最好的。目前,深圳的市民平均文化水平是全国最高的,平均年龄是全国最年轻的,平均收入连年排名全国第一,同时政府最透明,效率也最高。深圳人会享受但不浪费,因为他们懂得每个铜板的来之不易,每个铜板上都浸有他们的汗水。深圳人是年轻的、自信的、独立的,深圳虽归广东管,省会在广州,但在深圳人心中,广州就是广州,而深圳就是深圳,没有大小上下之别,没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如今深圳已把中国最大的外贸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了深圳,中国约有1/7的货物要从深圳出境。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出现,广州作为华南的金融中心地位早已摇摇欲坠。时代的发展是飞速的,充满了变数,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无论如何,有新的“深圳精神”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淬火后的深圳肯定更加光彩夺目。
      深圳,一个让人爱不够恨不够的地方。热爱深圳的人说“深圳是天堂”,痛恨深圳的人说“深圳是地狱”。对深圳来说,现在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辉煌属于过去,未来还未到来,留下还是离开,每个深圳人都会有自己的决定。■

    推荐访问:深圳 深圳篇 深圳光明新区公明邮编 深圳光明区邮编是多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