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何以可能

    时间:2020-07-08 07:31: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党在发展理念上的一次升华,但如何实现这一奋牛目标,其理论支撑何在,是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为此,要求我们必须回顾与反思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我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8―0076―2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大致可以划分为“自然支配人,人是自然的奴隶”、“人与自然斗争并向自然的主人的转变、人支配自然”、“人是自然的主人’这样三个阶段。尤其在第三个阶段,由于人类的疯狂掠夺终究使人类尝到大自然报复的滋味。正如恩格斯曾警告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沉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而人类要改变这种境遇,迫切需要科学的自然观作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诞生提供了可能。然而,由于那个时代解决社会现实性问题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论述并不是以专著的形式出现的,他们的自然观思想主要是见诸于他们在各个时期的著作之中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相关论述。这些思想对于人类解决生态危机不仅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在这首先应当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见解是建立在对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自然观的积极扬弃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反对脱离人和社会历史来谈论自然,“好像人们面前始终不会有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在他看来,自然界有着自己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历史。在自然界进化出人类以后,自然史和人类史是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的。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之上的。其关于自然的思想的主要论述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人是自然的产物。马克思提出入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科学命题。他首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是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无法摆脱自身的血肉之躯和对自然的内外依存关系。“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马克思把人看作是自然存在物,实际上也就承认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先在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必需的物质养料,而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这就指出了人的自然本质,实际上也就承认了自然规律对人类的制约性。因而,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承认和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如果夸大人类对自然的支配力,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决定了人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统一,学会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人更是“社会的人”。人类要生存,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使自然对象化,人类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而且可以和能够合理利用与保护大自然。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承认自然界对于人类而言的优先地位,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自己的产品的材料。”指出它是客观性和对象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所谓对象�是指一物之外有他物作为自己的对象。对象性关系则指一物与某对象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一个存在物如果本身不是第三者的对象,就没有任何存在物作为自己的对象,也就是说,它没有对象性的关系,它的存在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就是把自然界作为实践的对象,即在自然界中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对象化活动全面地占有自然界。
      因而,马克思指出:“没有外部自然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外部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活动,用它并借助它来进行生产的材料。”意即人和自然的关系首先是实践的关系。马克思在论述人是自然存在物的同时指出,人是有目的、有意识和有能动性的“社会的人”,而不是机械的和被动的存在物。人类通过对象性的活动――实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得以生存,所以,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实践成为联系人类与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纽带。“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将外部世界对象化,在这里自然(这里的自然指的是狭义的自然界,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人类物质生产中的要素)又成了“人化的自然”。
      马克思指出,“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身。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这样,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为对象性的现实,对象性的现实又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者,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人才做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的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人是实践的主体,自然界是人类实践的前提和条件。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始终处于主体位置,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自然时既要承认和尊重自然规律,又要按照自身的需要使自然的发展有利于人的生产和生活,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I生这双重属性入手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表明,人一方面要按照自己的本性、需要,把自然改造成人化自然,使自然的发展服务于人类;另一方面,人又必须顺从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所欲为,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表现出自然对人的限制,又表现出人对自然的超越,即人与自然之间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在全球生态环境曰益恶化的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为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要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按客观规律办事。其次,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发展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上,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从自然界获取其所需的物质资料,而传统工业化大多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项运作模式,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导致了认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人类也因此尝到了被自然报复的滋味。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水质恶化与供应短缺,海洋和海岸资源恶化,森林破坏、植被退化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推荐访问:人与 自然和谐 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何以可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