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新思考_2017全国高校思政会议

    时间:2020-03-27 07:39: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主题。音乐欣赏课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它以音响、聆听、体验、审美为教学手段,融文学、艺术、历史、自然、心理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让欣赏者从中获得美育的艺术教育形式。这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行为、美好的道德情操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都具有积极、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大学音乐欣赏课的模式提出了新设想,以使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真正起到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从事高校教育的青年教师,从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后一直担任《中外音乐欣赏》及全校任意选修课课《音乐欣赏》的教学,随着教学的深入,深知与其他公共服务一样,在教育领域中管理有着愈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观念、新思想正在冲击着音乐欣赏课固有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单向灌输说教法”或你放我听的简单欣赏,已经不能使学生了解音乐,更谈不上热爱音乐了。传统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角色的主次上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每个人接受音乐的方式、程度各有不同,为此,音乐教学归根到底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接受音乐的能力。
      一、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材
      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的特点是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专业背景,音乐能力和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开课时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水平。先要对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个层面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及对此课的建议,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互动设计方面作及时调整。比如,在介绍交响乐时,针对大部分选修的学生是首次接触交响音乐的现状,前几节课以大众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适当讲一些音乐基础理论课,把教学计划公开,让同学们按照教学计划积极地、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
      在教材的准备方面,选择古今中外既有较高艺术价值,又有益于学生接受的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内容由浅入深,结构由小到大,由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大型乐曲,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层次,完成从感官到理性的欣赏。还可以适当编入通俗音乐,把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介绍给学生,能大大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音乐家的故事、名言、音乐家轶事等可在教学中渗透,这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启迪学生心灵与培养他们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开展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讨论式教学包括师生讨论、生生讨论、自我反思三个环节。在师生讨论中,互动交流对一部作品的欣赏,不同的文化层次有不同的理解。由于教师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宽泛的艺术视野,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教师绝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倾听他们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见解。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开启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平等的对话式互相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本人担任中外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对学生的课堂管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在以往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尽管它在很大程度上能给管理活动以有力的支援但较少认真考虑组织环境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搭建起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的平台,把他们各自的独特见解表达出来,展开讨论或辩论。由于他们年龄相仿、阅历相通,对同一首作品的鉴赏,很容易产生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艺术思维得到拓展,增强了他们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
      自我反思是继师生对话、学生对话之后的一种再学习过程,是自我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它将他人的审美观点与自己的观点融为一体,完善了自我的审美观。比如,有的同学在完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学习后,不仅深深震撼于作品的音响和内涵,而且自我反思“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道理。通过自我对话,学生的精神获得提高和升华。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面对名家的经典之作,我们往往顶礼膜拜,虔诚的态度和思维惯性制造了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抹煞学生的创新意识。欣赏音乐是通过欣赏对音乐的理解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超越,所以欣赏活动是个人欣赏活动。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是个人经历的缩影,它反映社会的同时又具有个性色彩。在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反映。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努力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样有益于培养新世纪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构建自主创新学习方式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给音乐课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使音乐形象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这样,学生欣赏时就很投入地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将自己和画面、音乐融为一体。多媒体为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四、立足于音乐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研讨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立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选题、自主探索、自由创造、自由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情感、态度、观念的变化和发展,这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
      学校音乐欣赏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学生,学生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由于我国以前的音乐教育诸多方面的欠缺,使得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或山区的学生不能识简谱、五线谱,有的甚至没有上过音乐课,而有些城市的学生的钢琴或其他乐器的技巧程度已在八级以上甚至十级,于是音乐背景不同也给音乐欣赏课带来了不小的难题。音乐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教学内容,而在更多情况下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蕴藏在一种创造中,在学生共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而研究性学习理论中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对在学校音乐欣赏课堂上进行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拓宽和联系在教学方法上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依据。那就是:敏锐地发现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关系,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跨学科的联系,从相关学科中获得信息解释音乐、理解音乐,在共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使自身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地提高。
      比如,课堂中“开放性”的体现,它可以使在同一主题下,个人差异、个人经验的不同需要,教师在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课堂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方面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使基础差的同学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到自信心,充分发挥创造力。基础好的同学可起到一个帮助和导向的作用。在探究性的方面,可以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地确定研究课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从而形成一种自己对音乐的学习过程。
      一个有清醒头脑的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知,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真正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点的观念,就必须从人的主体性的潜能挖掘、发挥着眼,就必须从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入手。改革传统教学管理的模式是为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发挥了师生的主体作用、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要深刻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要深刻地进行教学的改革,就必须紧紧抓住教学管理这根缰绳,而这种尝试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做后盾,最终也难于推广和生存。实施主体性教学管理,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管理中对“教”与“学”的概念认识,教学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统一的活动。
      从现代教学理论讲,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形成一定世界观基础和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及其相应能力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知识教学论的深刻影响,许多教学管理者、教师则片面、简单地理解教学活动,形成了“教”即传授,“学”即接受的教与学的概念,最终导致了填鸭式的教学局面,课堂失去应有的生命的活力,师生的主体精神受到极大压抑。
      五、制定计划提高音乐欣赏课质量
      《音乐新课程标准》纲要曾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天地。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这一基本理念,课堂教学总体设计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密切围绕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方法,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五)反复聆听,培养音乐的耳朵
      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通过听觉为人们所接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觉不可能直接接受音乐,充其量只能在内心想象音乐,即通过内在听觉去聆听;这就是为什么贝多芬耳聋后仍能作曲的理由。但是,如果他没有以前积累听音乐取得的丰富经验,也就不可能建立起那样经久不衰的内在听觉,所以归根结底需要听音乐,通过听音乐去学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耳朵,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分析、描述、评价音乐及音乐表演的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怎样欣赏音乐》. 科普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王安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王朝霞. 中国音乐教育,2003.
      [4]《音乐教育论》郭声健.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5]《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推荐访问:音乐欣赏 课教学 思考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新思考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音乐课教学设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