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浅谈语文课改思路_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活力

    时间:2020-02-29 07:18: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充满活力,教师一要精心导入,趣味引导;二要巧用方法,激活课堂;三要新颖作业,激发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魅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激发兴趣 途径方法 充满活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刻板烦琐,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也就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充满活力呢?
      一、精心导入,趣味引导
      导入,历来被语文教师当作教学的“突破口”,它起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定调、指向作用。一个独特新颖的导入可以创设一种的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可采取不同导入法。
       1、名言警句导入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以产生群情振奋的效果,为教学过程的展开创造了最佳的开端和背景。例如:教《孔乙己》时,可从大散文家金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说:“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徕四方钱财”。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孔乙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20世纪20年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教《食物从何处来》可从“民以食为天’导入。
      2、故事导入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或新奇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会产生一唱三叹的效果。例如:教《马说》时,讲述陶渊明无法施展自己抱负隐居避世和毛遂自荐的故事。教《幼时记趣》时,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来导入。
      3、情境导入法。可利用多媒体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直观的播放。如在教学《白杨礼赞》时,可以播放一曲《小白杨》:“一颗呀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卫着北江……小白杨 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
      4、影视导入法:利用影视、录像、影碟等放映精彩片段,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例如: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觉上领略那雄奇险峻的山势,奔腾湍急的江流,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再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5、图示导入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文内容制做成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导入所学内容。例如:教《统筹方法》、《苏州园林》、《紫藤萝瀑布》、《绿》等文章时,将课文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投影出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6、活动导入法。除了利用教师自己的才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才能,为他们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如在教学《石榴》时可让学生开展用简笔画画水果的比赛,并选出一种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特征,看谁画的多并概括得准确,一下子就把学生调动起来了。
      二、巧用方法,激活课堂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就会使课堂显得呆板,枯燥乏味,毫无生机。因此应当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并在变中求新,在新中追求创意,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上讲:“兴趣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知识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性学习,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性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1、互动式的提问。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是教师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地作出反应,没有调动自己的思维。现在可以变为学生问教师答,也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变色龙》时,有学生问“奥楚蔑洛夫到底与动物界的变色龙有哪些相似之处呢?”于是引发了全班学生的讨论,同学们在互动中明确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认识到了小说的主题。。
      2、探究的教学方式。 联想、感悟是最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使语文课具有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不能以自己的“感”代替学生的“悟”。教完《孔乙己》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设计了一个可供学生拓展想象思维空间的议题:范进中举后发疯,假如孔乙己也中了举人,其结局又会怎样呢?
      3、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充分的恰当利用影像、多媒体来帮助教学,一方面可以直观的有效的大容量的传达信息,另一方面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三峡》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散放三峡的视频材料,感受三峡的优美风光,启迪学生去思考,理解文章的中心。在上欣赏课《再别康桥》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把康河的美丽景色一幅一幅展现出来,配以满怀深情的朗读,使学生形象的直观的感悟了这首名诗的美。
      4、富于变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容易形成较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课堂缺乏生机,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变化自己的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千姿百态,勃勃生机的局面。如学习《专题 叶》时,可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了解“叶”的相关知识、搜集有关“叶”的古诗词、到野外收集“叶”、制作标本等,活动时按学生准备情况分组,活动时分为知“叶”篇、吟“叶”篇、议“叶”篇、制“叶”篇、写“叶”篇这五个板块进行组组交流。这样,每个同学都能动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颖作业,激发兴趣
      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把课堂上的知识加以拓展,就要完成一定的作业。传统的作业就是抄抄写写,读读练练,形式简单,机械重复,学生对作业一点兴趣也没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由先前的单一的成绩转变为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同时也强调开放性、灵活性。这就为作业的形式多样提供了机会,使教师能够通过作业的变化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1、体验性的作业。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有悟而谈有感而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多安排一些体验性的活动。如在学了《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2、合作性的作业。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合作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者限制以几个人为单位让他们分工合作。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评比。这既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合作理念。
      3、探究性的作业。探究学习就是从语文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的学习活动,这可以通过作业的设置来完成。它可以是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生活、查阅资料等等。如让学生到自己住的街道去调查错别字的使用情况,分析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4、长期性的作业。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长期性的作业。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可以组织“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古诗默写比赛”“古诗词知识竞赛”等活动。
      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寻找出更多的激趣途径和方法,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语文课 浅谈 充满活力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