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某离子型稀土矿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 稀土矿开采污染地下水吗

    时间:2019-05-16 03:24: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离子型稀土矿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综合评价了矿区及其下游影响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给出了稀土原地浸矿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因子及其变化趋势,进而对稀土原地浸矿过程中,保护地下水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地下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ionic type rare-earth or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tus monitoring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coal mining area and downstream effects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tus, give the rare earth in-situ leaching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caused by mine factor and its change trend, and in-situ leaching of rare earth mineral process,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ionic rare earth,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某离子型稀土矿矿区面积为0.4186km2,拟采用原地浸矿采选方式,开采标高为320~280m,设计生产(氧化稀土)能力为2.0万吨/年。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对该矿区及其下游影响区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评价区地质背景及水文地质条件
      1.1地质背景
      评价区地处属华南褶皱系赣中南第二隆起带中。区内地层有震旦系上统(Z2),岩性上部为灰白色条带状厚层硅质岩夹变余长石石英砂岩,下部为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分布于矿区外围;第四系全新统(Q4al),分布于区内河谷两侧及山间低洼处,一般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灰黄色粉质粘土,下部为灰黄、褐灰色中粗砂、砾砂组成。区内岩浆岩分布较广,为弹前岩体,属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为稀土矿主要成矿母岩。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北北东向~北东向断裂发育,为压性及压扭性断裂。
      1.2水文地质条件
      评价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单元,海拔高程在150~820m,地形切割较深,冲沟发育。区内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年最高气温为40.0℃,最低气温-3.9℃,历年平均气温为19.9℃,全年的无霜期297天,年平均降雨量1365.5mm,最大降雨量2047.1 mm,最小降雨量1157.0 mm,其中每年的4~6月为丰水期, 10月至翌年的元月为枯水期, 2、3、7、8、9等5个月为平水期。
      区内地下水类型有三种:(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相地层中,多呈较连续条带状沿河谷两岸展布。岩性结构上多具有二元结构,即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砂、砾石,水力性质为潜水,局部微承压。含水层厚度一般0.50~4.80m,水位埋深一般0.10~12.50m,单井涌水量54.0m3/d,渗透系数为6.20m/d。富水性贫乏。水质类型以HCO3-Ca、HCO3 -Ca·Na型为主,矿化度为0.014~0.162g/L。(2)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的风化带网状裂隙中,是本区最主要的地下水类型。风化壳厚度一般0.5~22.8m,水力性质为潜水。泉流量0.00248~0.089L/s,单井涌水量1.26m3/d,渗透系数0.0076~0.022m/d,富水性贫乏。水质类型为HCO3-Ca、HCO3-Ca·Na、为主,矿化度为0.014~0.157g/L。(3)构造裂隙水,含水岩组为震旦系上统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泉流量一般为0.032~0.039L/s,富水性贫乏。水质类型为HCO3-Ca·Na、HCO3·Cl-Ca·Na型,矿化度为0.032~0.061g/L。
      区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大致遵循着山区基岩裂隙水的特征与规律。往往小型山间洼地范围内即可成为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具有“近源补给,短途径流,就近排泄”的特点。
      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1监测点布设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结合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的空间展布,地下水的基本运动规律,地下水水质监测主要是稀土矿区及附近的地下水污染区敏感点和矿区下游地下水可能被影响的区域,并重点评价区内浅层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地下水类型以潜水为主,尤其是网状风化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具体布置点位时,适当兼顾当地居民饮用水井;监测点数按一级评价考虑,本次共布置监测点10处,详见表3-1。
      
      
      3.2监测项目
      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1993),结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指标确定本次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测定项目包括:pH、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总硬度、砷、硫酸盐、汞、六价铬、铅、氟、高锰酸盐指数、铜、锌、镉、铁、总α、总β共20项。监测结果详见表3-2、3-3。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指标和步骤
      本次评价按国家颁发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所规定的监测项目分类标准和规定的方法,进行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和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进行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本次综合评价指标包括:pH、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总硬度、砷、硫酸盐、汞、六价铬、铅、氟、高锰酸盐指数、铜、锌、镉、铁、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共20项。
      评价的具体步骤:
      (1)、将各项指标首先进行单项组分评价。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5类,对照单项组分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确定所属质量类别。
      (2)、确定各单项组分评分值。根据组分所属质量级别按照表4-1进行评分。
      
      
      4.2评价结果
      4.2.1单项组分评价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铜、铬(六价)、砷、汞、氟、氯化物为Ⅰ类,锌、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以Ⅰ类为主,少数为Ⅱ类,铅、镉、硫酸盐为Ⅰ~Ⅲ类;铁以Ⅰ~Ⅲ类为主,少数Ⅳ类为主;氨氮以Ⅲ类为主,部分为Ⅳ类,矿区为Ⅳ~Ⅴ类;硝酸盐氮以Ⅰ~Ⅲ类为主,局部矿区为Ⅴ类;亚硝酸盐氮为Ⅱ~Ⅲ类;高锰酸盐指数以Ⅰ~Ⅱ类为主,个别为Ⅲ类; PH值以Ⅱ类和Ⅳ类为主,矿区局部为Ⅴ类。在矿区采集两件地下水样进行放射性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均为Ⅰ类水。结果表明:评价区地下水现状有一定程度污染,主要是矿区及矿区边缘。污染组分有PH值、铁、氨氮、硝酸盐氮等。

    推荐访问:环境质量 地下水 稀土 离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