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基于完善知识结构基础上的民族预科教学目标的构建]侦查人员应构建的知识结构

    时间:2019-05-12 03:26: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民族预科教育是中国特色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十余年来,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各级各类建设人才。随着民族预科教育办学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学生知识基础的差异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情况,本文以湖南省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的教学管理实践为例,提出了以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习能力为主的民族预科教学目标构建的新观点。
      关键词: 完善知识结构 民族预科教育 教学目标构建
      民族预科教育是中国特色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重要体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族预科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各级各类建设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少数民族学生成才的“金色桥梁”。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民族预科教育的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为广大少数民族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然而,规模的扩大,对办学质量特别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民族预科教育是介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如何科学制定它的教学目标,一直没有定论。长期以来,都是在“预”和“补”之间徘徊。主张“补”的观点认为,民族预科生都是降分录取的,基础较差,应该认真补习基础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主张“预”的观点则认为,民族预科生虽然相比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基础差一点,但已经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关键是今后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因此,应该进行大学知识的预备学习。随着近年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制度的不断规范,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知识基础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于是就出现了第三种观点,主张“预、补结合”,即在补习一部分基础知识的同时,再预备一些大学的学习内容。
      上述几种观点,是在民族预科教育发展过程中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无论哪种观点,都涉及一个内容和标准的问题,即补什么,预什么,补到什么程度,预到什么程度,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认为,民族预科教育,应该根据我国现阶段高中教育的特点,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构建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体系。
      一、现阶段我国中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必须以完善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
      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基本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社会、家长均以高考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教学目标上,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重教师的讲解,轻学生的讨论;教学评价上,重考试的分数,轻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三种倾向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即知识上的“营养不良”。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所接触的书籍基本上只局限于教材和教辅,就是教材上那点有限的知识也是围绕考纲的指挥棒转,学校只教需要考试的,于是就出现了“农村学生第一次进城不认识红绿灯”、“进大学后才看到第一本不是教材的书”[1]的怪现象。这种先天不足就决定了在后续学习中必须以完善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才能使“营养不良”的知识体系逐渐“丰满与强壮起来”。
      二、高等教育的评价方式决定了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必须以完善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无外乎两个:求知与育人。求知就是“教人怎样去思考,而不是教人应当去思考什么。”[2]而育人,则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而在“求知与育人”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
      在大学,学术自由是其主要的精神和理念[3],这种自由的精神就决定了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动态的和激励式的。民族预科教育虽然只能算是“准大学”,但因它一般都是与大学生一起管理,基本的学习氛围已经与大学无异,教学与管理也在逐渐与大学接轨,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让学生在学习理念上完成从“单纯应试向素质和能力提升”的转变,在学习方法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民族预科教育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必须改变以单一的书本知识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价值标准现状,而走能力培养、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道路”。[5]
      三、民族预科教育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的教学必须以完善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
      民族预科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建设人才。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下的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素养的建设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预科生首先必须要有献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意愿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其次还要有适应民族地区发展的各种能力等等。
      目前民族预科教育已经逐步向“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分散招生、集中办学”的基地式办学模式已经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其办学质量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但由于不同层次院校的生源质量和不同地区对基础教育的不同要求,学生之间的知识基础差距也越来越大。但是,单从入学分数来说,分数低并不意味着就是差生,能进入大学学习的人,无疑是众多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佼佼者。这就需要我们民族预科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向学习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转变。
      四、构建以完善知识结构为基础,提升学习能力为内容的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系。
      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创办于1994年,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湖南省唯一的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特别是自2009年面向全国招生以来,发展速度迅猛,势头强劲。目前有一年制、两年制民族预科生1400多人,分别来自湖南省内和上海市的十所高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院校的学生基础不同,如果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无论是“预”或“补”都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因此,学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知识扩展与学习能力的提升相结合,以完善知识结构为目的”的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目标体系。   首先,在知识学习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强文化基础知识的训练。即针对目前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学生学习方面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语文以扩大学生阅读面和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主。通过教师开列阅读书目、学生相互之间推荐书目等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自编自导课本剧、演讲比赛、出版班报班刊、墙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数学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主,使学生逐步由“常量数学思维模式”向“变量数学思维模式”转变。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想方法,善于从诸多具体事务中抽象和概括出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英语则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变“哑巴英语”为“实用英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则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为重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民族地区的巨大发展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从而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自觉成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2.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成功是从良好的习惯开始的,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民族预科学生的智商都不低,很多学生相当聪明。那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成绩又上不去呢?通过观察发现,主要是学习习惯不好。如浮躁、好动,方法不对,学习兴趣不高,等等。他们能够上预科,要么是老师或家长“逼”出来的,要么就是完全凭自己的“聪明劲”考出来的。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必要。
      3.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技能技巧、促进能力发展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法和思想方法。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无论是“预”也好,“补”也好,还是“预补结合”,都只能给学生以“鱼”。而要真正给学生以“渔”,就只有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惊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后,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甚至更短。如果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仅仅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永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只有使他们获得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因此,教师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各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其次,在能力提升方面,主要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主。
      这里的综合素质,除了学习能力外,还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组织交往能力,等等。“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4]因此,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被称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一般来说,民族预科生有两大突出的特点,一是民族文化背景的多元性,二是多才多艺、个性特长突出。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为他们提供展示特长和培养能力的机会,既能帮助他们开展文化交流,融入到班级和学校的集体中,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经常开展的活动如“民族才艺展演”、“民族音乐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汉语课本剧表演”、“校园歌手大赛”,等等。这些活动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一般都是采用比赛的形式,层层选拔,尽量做到全员参与。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展示了民族文化,加强了民族文化交流,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融洽了感情,培养了能力,提升了素质,拓展了成长发展的空间,为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妮.出身寒门的大学生.南方周末,2011、11、10.http://www.省略/content/64654.
      [2]赵鑫珊.什么是大学精神.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07,Z2.
      [3][4]杨东平.什么是大学.同舟共进,2007,05.
      [5]惠继东.论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思路.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5.
      [6]石维贵.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目标研究.民族论坛,2006,04.
      [7]程安垣.论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实现.民族论坛(学术版),2011,09.
      [8]王晓梅.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新校园(理论版),2012,02.

    推荐访问:基础上 预科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