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延安文艺座谈会

    时间:2019-04-26 03:16: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国美术馆前广场的黄土高坡向展厅延伸,陕北的窑洞和陕安革命遗址建筑形象装点着展厅内外。随着《延安颂》的歌声宏亮响起,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于5月21日正式掀开帷幕。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等出席展览开幕式,老、中、青几代文艺家美术家济济一堂,共同参加美术界的这一盛大活动。
      500多幅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构成了展览恢弘的面貌。巨幅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照片矗立在中国美术馆圆厅,延安时代的美术家形象如群星灿烂。整个展览由“延安时代”开篇,200余件反映延安文艺座谈会和延安美术历史的文献、实物和影像,再现了《讲话》发表的历史情境和延安时代美术发展的整体面貌,其中许多老照片、当年的木刻原版、木刻刀和日记、手稿、创作稿是从老一辈美术家和亲属家中征集来的,中国美术馆也是第一次用圆厅展出历史文献;紧接的四个篇章则展现了《讲话》发表70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源于生活”以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重大社会事件的主题创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伟大业绩;“人民形象”则以“人民”为艺术主体的作品,热情讴歌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创造精神、进取意识和崇高情怀;“喜闻乐见”汇集了《讲话》发表以来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动漫等大众美术的代表作品,展示了美术家创造出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着重反映了中国美术家坚持继承与创新、吸收与融合而进行的新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造。整个展览以历时呈现和专题叙事相结合的新颖结构,不仅在整体氛围上为观众构建起了追溯历史、身临其境的参观场景,内容上也凸显了学术性与文献性并重的特色,成为对70年来中国美术历程的一次巡礼。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道: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极大地转变了中国美术创作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方向,开启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篇章。70年来,几代中国美术家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坚持 “二为”的文艺方向和“双百”的文艺方针,扎根生活土壤,遵循艺术规律,创作出了一大批讴歌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新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振兴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不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文化修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本次展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在《讲话》精神指引下,70年来我国美术创作的成果,体现了《讲话》精神对我国美术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当代美术创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展览设计通过对延安的实景拍摄和后期制作,将整个中国美术馆广场、建筑立面以及展厅还原成了当年延安的面貌。走进展厅,迎面扑来的历史气息似乎将观众带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现场;人们也俨然成了当时座谈会中光荣的一员,耳边萦绕的是毛泽东同志那亲切激昂的演讲,心中激荡的是割不断的延安情怀。徜徉展厅各个空间,从延安走来的中国美术历程历历在目,几代美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散发出激越的热情,许多名家名作展现出艺术经典的光辉,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美术在积极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正确道路上兴旺发展。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在《讲话》精神引导和激励下的中国美术创作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和崭新的思想内涵,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的今天,再次回顾和研究70年中国美术之路,能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讲话》精神的永恒价值和中国新美术的文化价值,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觉和自信。”
      值得关注的是,与展览同时还进行一系列延伸性的活动。中国美术馆发送了7万张展览参观券,邀请文艺工作者参观展览,印制了4万张明信片在北京600多个网点投放,还援请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来京担任讲解,培训了数十名志愿者为观众导览,并与国家大剧院合作,于5月23日在馆内举办弘扬延安精神公益音乐会;5月26日(星期六)下午为观众安排了“从延安走来——策展人五人谈”公益讲座,策展团队对展览中的精品佳作进行重点解读,讲述展览策划过程的生动故事,并与观众展开交流讨论。此外,还开发了八角帽红五星纪念优盘、纪念煤油灯、各种版本的《讲话》原本以及《讲话》各周年纪念邮票藏品等展览纪念品。
      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当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是对《讲话》精神的坚持与体现,也将激励广大美术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造出更好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古钟见证的文化遗产
      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由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主办的《古钟见证的文化遗产》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藏经楼展厅开幕。此次展览展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馆藏明清时期古钟12口,以12件精品寺观钟为载体,讲述古钟原所属寺观的创建、演变的历史,介绍捐资铸钟人的生平事迹,展示寺观建筑及其遗物的保存现状。另外,本次展出透过古钟介绍了北京城十余座古刹,包括潭柘寺、摩诃庵、林寺、法华寺、天宁寺、显应寺等。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9日。
      本次展出的12口古钟中最大的是林寺钟,林寺钟通高236厘米,口径168厘米,重约2268公斤,铸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而本次展出的最小钟是汇通祠钟,通高68厘米,口径56.2厘米,铸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来自城市的记忆深处的古钟,不仅是博物馆里珍藏的珍贵文物,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见证。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监事会主席
      杨开金一行到歙县考察   5月21日上午,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监事会主席杨开金等一行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对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歙县聚墨堂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考察。黄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化委主任王恒来,歙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海燕,歙县文广新局局长方卫星及局纪检组长黄德耀陪同考察。
      王恒来主任介绍了近些年来黄山市的文化发展现状,着重从如何积极保护和利用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资源转化力度发展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视文化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听了王恒来主任如数家珍的介绍,杨开金主席表示将利用现代传媒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来宣传黄山市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程格岚)
      20年海外文物通过拍卖业回流超10万件
      在武汉举行的首届全国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透露,20年中,通过拍卖业回流的中华文物已超过10万件,其中不乏重要的国宝级文物被国内重要博物馆收藏,拍卖已成为百年来遗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国内的重要途径。
      张延华表示,中国拍卖行业积极参与艺术品市场知识普及和法制宣传工作,将以“从拍卖感受艺术”为宣传主题,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第二届全国拍卖咨询服务周,持续向社会公众介绍艺术品拍卖的基本知识,引导社会公众感受拍卖带来的丰富艺术、文化生活。
      传承:中国大同善化寺壁画重光
      由中央美术学院、大同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大同善化寺壁画重光”展览于2012年5月18日至6月17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展出。此展是中央美术学院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
      此展体现了中国传统壁画的最新研究成果,作品中的艺术性、学术性、创新性通过在绘制环节中将传统技术现代化,提供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新思路,尝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方法。
      展览中大幅壁画均为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补壁”而作。与稍早时间完成的华严寺、灵岩寺壁画直接绘制在墙面上不同,是绘制在特殊处理过的亚麻布上,分上下三层版块拼贴绘制,接缝处误差不超过3毫米。
      《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大型民族文献画册正式出版发行
      曾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大型民族文献画册日前由接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画册收录了中国数十个壮族支系目前遗存的壮族传统服饰共800多幅图片,既是一部壮族服饰文化史,也是一部壮族艺术设计史。
      据了解,《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作为“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书系”第一部,由著名出版家李元君担任主编,著名摄影家梁汉昌、美术史论家胡德智深入山村古寨,走访耄耋老人,历时5年有余拍摄完成。
      为挖掘、收集、整理弥足珍贵的壮族服饰文化遗产,壮族摄影家梁汉昌从2007年起,辗转我国5个省区(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500余个偏远村寨,行程5万公里,在近2000万壮族人群中寻访并拍摄到600余个民族代表及文化传人,用5000张专业胶片、10万张数码影像共同组成了壮族服饰的“全家福”。
      “偶·影·戏——中国木偶皮影精品特展”开展
      5月25日,作为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偶·影·戏——中国木偶皮影精品特展”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行预展。
      《四将开台》成为最大焦点,只见身着红、黑、绿、白四色盔甲的四将士配合着京剧打击乐表演,十分威武;而福建木偶大师黄奕缺先生生前制作的傀儡头像惟妙惟肖,让观众赞叹不已;展览中,一件特殊的复制品备受关注,即在山东出土的西汉时期大木俑,高193厘米,由13条木条组成,木俑可坐可立,四肢关节都可活动,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皮线傀儡。
      此次展览分为木偶、皮影两个部分,共陈列展品1573件,精心组织展出了我国传统木偶剧15出、皮影剧6出,以及8个造型优美的皮影场景、15个全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皮影造型画面,为观众烹制出一道名副其实的“中国偶影戏”大餐。
      张艺谋改签万达
      万达影视目前以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签约了张艺谋两年。 张艺谋单飞后的首部电影项目目前已经立项筹备,影片暂名《龙吻》。 自从张艺谋和老搭档张伟平分家之后,关于张艺谋去向的传闻就一刻没有停过,早前曾先后传出张艺谋签约小马奔腾、CAA、万达集团,但均遭否认。
      《舌尖上的中国》热播
      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国》自5月14日播出以来,不仅在夜晚10:30的时段掀起收视高潮,更是在网络上获得接近两千万的点击量。中国的“吃货”们守在荧屏前,一边被诱人美食勾得直咽口水,一边为质朴的人情故事感动落泪。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美食文化著称的国度,很多观众是先被片中的美食征服了胃,继而被浓浓的人文情怀深深吸引。
      这部7集纪录片由最普通的中国人的故事交织而成。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丰富的食材、多样的烹饪方式展示出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纪录片每集一个主题,透过原料、主食、贮藏、烹饪、生态等窗口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饮食、伦理等方面的文化。
      作为首次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时段取代电视剧而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的反响出乎主创人员意料。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总监刘文介绍说,该片收视率较以往同时段播出电视剧超出30%。
      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揭晓
      第五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颁奖典礼暨事迹报告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
      陈守仁、王国平、王怀民、杜显清、杨永德、刘树新、李炳炎、崔有生、游炳章、孙伯言10位人士被评为年度杰出人物;黄先伟、刘正国、刘晓、王达三、余翠雁、罗文田、韩基成、梅景田、安宝龙、苗笛10位人士获得年度贡献人物称号;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乾考察队等5家单位和民间团体获得了本届杰出团队奖。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国家文物局原顾问谢辰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等出席了评选颁奖大会,并为评选出的第五届获奖人物颁发了奖杯、证书及奖金。
      该活动是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并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单位协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杰出人物评选办公室组织实施的一档大型评选活动。
      秦兵马俑坑考古首次出土“秦盾”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日前对外公布了秦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和秦始皇陵9901陪葬坑百戏俑发掘的最新进展。
      据介绍,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始于2009年6月13日,发掘地点位于北侧中段,具体区域包括Q8—Q10三个隔墙和G9、G10两个过洞。截至今年5月,发掘出土小件器物包括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310余件(组);出土陶马3组12匹,陶俑编号120余件;清理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10处、弓弩箭12处、漆盾1处,另有建筑材料朽迹如木、席、夯窝等痕迹多处。
      其中,一件皮质漆制彩绘盾,成为兵马俑坑出土的首件“秦盾”。该盾与战车伴出,是战车上的士兵用于防护的兵器。据测量,盾牌高70厘米,宽50厘米,其尺寸恰好是秦始皇陵铜车马上发现铜盾的两倍,刚好印证了之前对秦军使用盾牌大小的推测。
      此外,本次发掘中还有新发现。在两辆战车的前后,以竹子为框架、四面包皮的“小箱子”,专家推断是弓弩箭,属于车上配器;还有灰褐色眼睛和红眼珠、黑瞳仁的兵马俑,为兵马俑“千人千面”提供了新资料。
      “普陀山之春”文化旅游节
      在今年的“普陀山之春”文化旅游节上,还向部分游客展示了一幅书画长卷《普陀烟霞图》,这是普陀山风景名胜管委会策划进行的一个重大文化项目,是为海内外闻名的观音文化道场普陀山创作一幅具有世界影响的可传世的书画精品,以更进一步提升普陀山的文化品质,更有效地提高宣传力度,更好地增强对世界各地华人和人民的凝聚力。该长卷由普陀山荣誉山民,文化学者郭晓瑜(小雨)担纲艺术总监,长卷定名为《普陀烟霞图》,“烟”为烟火鼎盛;“霞”为观音佛光。长度为19.1919米,突显普陀山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盛大的观音香会;长卷宽53厘米,意为学习善才童子五十三参观音,虔诚行脚云游全山各大小寺庙。《普陀烟霞图》由我国书法大家沈鹏、王冬龄分别题名,并请著名山水画家张复兴作画,整幅画卷画家以纯熟的传统技法,用密勾线编织丰满的构图,加以润泽典雅的色彩基调,真切细腻地展现出山海辉映的普陀山上古刹隽永、林木苍翠、峰峦俊秀、莲洋浩瀚,长卷气势恢弘大气,境界苍茫雄秀,精美绝伦。看着这画卷,会令人自然地进入那无古无今、色非色空的深远佛国,更进一步印证了普陀山名不虚传为“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确实是“人间第一清净地。”
      北京市中轴线申遗46处古建“美容”主修外立面
      今年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旧城沿街文物建筑风貌维修工程在五月正式启动。维修工程包括故宫神武门、雍和宫、天坛等旧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也是北京市为配合中轴线申遗做出的又一举措。
      据了解,此次修缮主要针对文保单位的外立面,有关施工单位将慎重研究施工方案,确保文保单位不被破坏。位于东城区的国子监外墙、北京鼓楼、钟楼、太庙、天坛等知名文保单位的外立面均将进行修缮。西城的先农坛坛墙、皇城墙遗址、辅仁大学旧址等文保单位的外立面也将修缮。
      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应由管理使用单位负责。此次市文物局打破了产权关系,投入专款对旧城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统一维修。既展现了文物建筑的历史风貌,又极大地改善了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及环境景观。
      大英博物馆展出阿兹特克艺术品引发人性争议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大英博物馆展出了一系列阿兹特克帝国的文物,其中包括一副绿松石面具、一件金色的蒙特苏马时期的鼻子饰品、一座绿松石双头蛇雕塑、一头背部有孔的可怕的石头鹰、一件和纳粹的恐怖“人皮灯罩”一样的人皮艺术品以及一把阿兹特克人用来屠杀“活人祭”的刀。本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但是展览还是引发了争议。
      有艺术批评家指出,很难想象到,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可以让人们感觉到如此压抑。但大英博物馆表示,本次展览旨在重塑阿兹特克人的形象,希望人们从现在起改称“阿兹特克人”为“墨西加(Mexica)人”。因为阿兹特克族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角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开创了阿兹特克族最兴盛的时期。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百狮“迎客”
      在第36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 “百事如意”展,迎接参观市民,祝愿大家事事如意、百事顺心。据悉,此次展览5月1日开始将持续到6月15日。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以狮子为原型的艺术品布满了古老京城的大街小巷、宅院门前、宫殿苑囿、私家园林,乃至门钹檐、桌腿鼎足、锦铺绣片、戏剧舞台、民俗歌舞、百姓家庭,狮子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次展览实物馆藏石狮集中展出,达100余件,并附以详细的介绍。此次展出的“狮子”多为民俗艺术品,具有体量小、姿态多、来源广等特点。展览现场,墙面展示与实物展览相结合,主要分为百狮百态、百狮百饰、京城百狮三大部分内容。
      中国长城总长度确认为21196.18千米
      万里长城到底有多长?我国历代长城都分布在哪些省份?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公布我国历代长城资源调查、认定工作成果,全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勘察长城墙体、壕堑、关堡等长城遗产43721处。
      据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王处长介绍,北京早期长城主要是以齐长城为主,早期长城的长度约40公里,这次资源调查北京段历代长城总长度约600公里,并在延庆、昌平新发现部分长城遗迹。“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对包括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等10余处的长城景区未开放段进行抢险加固修缮,健全游览安全设施,目前部分点段的修缮已经开始,预计明年完成。   伊万里瓷中国巡展首驻北京
      5月18日,“百年远航:江户名瓷伊万里展”在明清宝刹万寿寺内的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次日,中国古陶瓷学会与北京艺术博物馆在湖北大厦报告厅主办了同一主题的学术报告会,中、日、韩、新加坡等东亚各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专家会聚北京,分享研究成果。该展览将持续三个月,至8月15日结束。
      本次展出的160件展品,均是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珍藏的伊万里瓷,它以时间为序,全面展现了伊万里瓷器走向世界、风靡世界的全过程。据介绍,伊万里瓷从产生算来,已经历过约400年风雨沧桑,至今在日本国内尚未举办这样大规模的伊万里瓷器展览,此次中国6家博物馆联合引进展出更属首例。该展在北京展出3个月之后,将移至辽宁省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和内蒙古博物院依次展出,将于2013年结束其在中国6500公里的巡展。
      北京复建香山永安寺 再现乾隆时期历史原貌
      坐落于香山公园南麓、作为静宜园28景主景之一的香山永安寺迎来了新生。5月29日,占地面积约55000平方米的北京香山永安寺复建工程启动。据悉,此项工程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将于2014年年底完工,并再现出乾隆时期香山寺的原貌。
      北京启动以香山永安寺为代表的香山静宜园28景修复工程,这是北京市百项古建筑修缮工程之一。如今这座千年古刹仅存残壁颓垣。近年来香山公园和北京文物保护部门对佛殿区、后苑区进行了初步整修,清理出大量瓦件、砖雕、柱顶石等建筑构件。根据对历史图纸、文献的深入研究,香山永安寺原建筑格局已基本廓清。此次修复工程拟分三期实施,将恢复香山寺鼎盛时期的辉煌景观。
      博物馆日在北京古建博物馆为市民“鉴宝”
      5月18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鉴宝活动。自5月15日发鉴宝号,到5月18日活动当天,群众热情高涨,秩序井然。此次活动与往年相同,分为三组,分别是陶瓷组、杂项组和书画组,活动当天到场专家分别是叶佩兰、王春城、张茹兰、薛婕、马希贵、王春福、单国强、张如明、叶渡。当天鉴宝百余件,其中有晚清、民国等时期精品。活动宗旨是为群众提供学习收藏和鉴定知识的平台,同时活动的圆满举办也为国际博物馆日画上了圆满句号。
      国宝堇鼎38年首次回乡“省亲”
      5月25日,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举行活动,纪念北京建城3057年。国宝级文物——堇鼎自1974年从琉璃河遗址253号墓出土后,首次回到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展出3天。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是“堇鼎回展”,这一国宝级文物——堇鼎自1974年从琉璃河遗址253号墓出土后,一直珍藏在首都博物馆。时隔38年后,首次回到故土——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馆长关占修表示,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敬德保民 坤厚鼎盛”。 围绕这一主题,推出堇鼎回展、历史文化游、燕国历史文化展、科普教育基地互动平台展示、文博大讲堂和燕风新韵书画笔会六项系列活动。以此进一步确立琉璃河遗址——北京城市之源的历史地位,打造燕都文化品牌。
      首都博物馆举行真假藏品对比展
      5月16日,“‘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首博推出40余件套藏品与赝品相对比,从而现出了真品与仿制品的庐山真面目。此次展览以釉彩为切入点,分为青花、五彩、单色釉三个部分,每个类别再具体以年代、型制等区分,从造型、装饰风格、釉色等时代特点上展现出真品与仿制品的不同,令观众对真品有更直接的认识。古瓷鉴赏中的“胎质疏松”、“釉面含混”等行话在此展中得到立体展示。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0月14日。

    推荐访问:延安 座谈会上 作品展 走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