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数学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艺术】

    时间:2019-01-08 03:30: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由于数学本身偏重理性,情感性因素不像人文学科那样显露,需要教师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艺术处理。主要是挖掘数学背景之美,赋予经典以时代特色;挖掘数学多态之姿,展现数学奇特之美;提示数学现象,引发乐学效应。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情感性处理 教学内容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不仅可以使人明智,而且能陶冶人的性情。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其文化功能和人文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发掘和利用,数学中的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数学毕竟是注重理性的学科,它以数量关系,几何图形和缜密的逻辑推理为基本内容,因而数学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因素一般不具有外显性,它是深藏于具体教学内容之中的。因此,要落实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首先就要学会如何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艺术处理,以满足学生的情感审美需要,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一、挖掘数学背景之美,赋经典内容以时代特色
      任何数学知识,数学问题都有其产生的生活背景,数学的背景之美,实质上是生活之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数学引向生活,通过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揭示数学的背景之美。教学中,我们经常处理的是一些经典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不因岁月的迁移而变化,其内容也不能随意地更改。如数学公式,基本定理,数学规律等,这些内容很容易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善于情感性地处理这些教学内容,就会使原本枯燥的内容更加枯燥。那么如何使这些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变得富有生动活泼的情感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这些经典内容中注入时代精神,比如与当代社会和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设置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时,能够感受时代脉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具有时代意识,感悟数学的文化功能,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教学“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从市场商品经济角度设计问题情境:某商场在原有成本与利润核算的情况下,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现有20件电器,计划今后两个季度内逐步降低销售价格,如果每季度都比上一季度的价格下降x倍,那么两季度后这种电器的价格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如果你能利用二次函数去解决这一问题,你将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由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的,使得“二次函数”这一经典内容,一下子变得有了时代感,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新奇的心理,营造了一个轻松富有积极情绪参与的课堂氛围。问题的解决可以为得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做好铺垫,并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挖掘数学多态之姿,展现数学之美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入入胜的。”只是数学之美不像音乐美术之美那样显性化,它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挖掘,去发现,进而欣赏它。数学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将数学之美一一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数学美的神韵,让枯燥的运算变成充满快乐的探索。数学之美不像文学艺术之美那样形象化,感性化,它主要是通过概念、符号、逻辑关系来反映理论内在的逻辑美、结构美和方法美等。因此,人们要有更多的知识上准备,学生也更需要有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才能领悟到蕴藏在公式和符号后面的数学美。
      有真才有美,数学之美首先在于数学的求真。数学老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缜密的数学思维,而且要经常利用数学家追求真理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求真,以激励学生在求真中求美。
      简洁也是一种美,数学之美突出地表现在简洁之美上。数学的一个概念、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一个方程式或一个函数关系式,往往在形式上表现得极为简洁,高度体现出数学的概括性,给人一种强烈的简洁美感。数学的最大功能就是能够用最简洁的数学语言,表现出复杂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特别是数学语言的简洁之美。让学生发现,数学上一个简单的公式,一个简洁的图形可以代替一大段语言叙述。数学语言的表述,往往是不能多一字或少一字,也不能调换一字。如“小于”和“不小于”,“增加了”和“增加到”,其含义完全不同。
      对称美在数学中有多种表现。数学不仅有数字的对称美,图形或图像的对称美,而且数学规律也有其对称美。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解决数学习题时,常常启发学生凭借感观直觉,去判断某些数学对象的规律具有对称性,从而努力去发现、去构造、去运用其可能的对称性。挖掘数学对称美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如认识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的对称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领略到美的同时,更好把握数学概念实质,有利于记忆,便于掌握运用。在如平面几何证明中利用对称性进行构造,常常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一种另辟蹊径的新思路。
      总之,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通过充分揭示数学内容中隐含的美的因素,引发学生相应的美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三、揭示数学新奇现象,引发乐学效应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公式、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它们给学生带来一种新奇感,这种新奇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平淡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发现不平淡,揭示数学内在的新奇现象,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尽可能地超出学生的预期,使学生产生惊奇感,从而为兴趣的引发创造条件,以产生乐学效应。
      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看上去似乎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以引起学生认知失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性质时,我给出一个问题:给你一根米尺,能否测量出电视塔的高度?学生私下议论,塔这么高怎样爬上去量呢?正当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时,我告诉学生当年希腊大数学家泰勒就是用一根棍棒测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待我们学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后,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到。我们站在地面就能测出塔的高度。学生开始学习的兴趣情绪往往决定整节课的兴趣情绪,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都十分重视导入情境的设计,在课堂导入时创设新奇、和谐、有趣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一元一次方程”,这本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体会不到其应用价值,因而学习的兴趣不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导入时,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学生把妈妈的年龄加上5,再乘以4,然后减去2,再减去妈妈年龄的2倍,把所得的结果报给老师,老师就能百分之百地猜中你的年龄。马上就有几位学生报出了计算结果,老师很快地就正确地报出了这些同学妈妈的年龄。学生的好奇心马上激发了起来,他们急于想知道老师是如何猜出来的。这时,我告诉他们:“当你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你们也可以猜出别人的年龄。”这样学生的兴趣情绪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推荐访问:教学内容 数学 情感 艺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