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德”的渗透与教育:让残障学生走向自我完善 残障儿童

    时间:2019-01-07 03:32: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学习,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我认为在“德”的教育层面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参与活动的领域,在学生参与的种种活动中,相机渗透“德性”的教育,即教师更应关注自己的德育实践智慧,帮助残障学生向自我完善发展。
      一、“德”的渗透与教育应指向学生的理想境界
      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排在首位,这说明对聋生加强思想教育是聋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崔峦在谈到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时说:“语文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觉地担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这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呢?
      1.树立典型
      聋校课本中有许多人物塑造得很突出的文章,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课文中的英雄人物有血有肉,形象高大而具体,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特别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师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动作、神态,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英雄人物的典型,就可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
      2.美文鉴赏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汲取灵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瓦尔登湖》的梭罗,在南黑森林诗意地安居的海德格尔,他们在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孕育了丰富的内心世界。
      人教版聋校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描写自然的美文。如《桂林山水》、《荷花》、《迷人的天山牧场》、《我爱故乡的杨梅》、《葡萄沟》、《五彩池》等。这些文章用诗意的笔触向学生展开一幅幅自然的画卷。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学生感悟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如何美丽,联系自己的家乡说说家乡的美,会进一步为自己生在鱼米之乡而感到骄傲,从心底里油然而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美好未来的盼望,往往就是在日常“德”的渗透与教育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学生的眼前就会呈现美好人生的理想画卷,因此,我们在教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应是简单地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影响。
      二、“德”的渗透与教育应指向学生的活动体验
      马斯洛曾说:“在通常的人际关系中,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彼此难以理解的;在爱的关系中,我们变得‘可以理解’。”雅斯贝尔在谈到“爱”的含义时说:“爱是对人不自由的束缚的解脱。……爱与交流的行为是人的天性中的重要一维。”可见,在师生交往中,要有“教育爱”的交流,既要及时而恰当地表达自己对体验者的爱,又要善于领悟和接受体验者对导引者的爱。
      聋生进入聋校以前,与亲人、他人交流的机会很少,因为他们听不见,也不能开口说话;到聋校上学后,学会手语,学会写字,有了同学、老师,互相可以交流谈心。老师就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们百般关心和爱护,用爱心魅力润育学生,学生穿衣少了,提醒他们及时添加衣服;学生家境困难,带来吃的分给他们;学生病了,带他们去医院看病。聋生的情感在老师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荫生出来。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脸色很不好看,拿着教科书慢慢地走到讲台前开始上课,这时,小敏同学发现我精神不佳,连忙搬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并倒来一杯开水给我喝,并问我:“老师,你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我说:“不要紧,休息一下就好了。”我看着同学一张张关心的面孔,心里顿时有一股暖流升起。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只要你播种爱的种子,就一定会有爱的收获。“情”的投入是育人工作的内在要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到深处,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学生的内在世界才会向你敞开,他有话才愿意跟你说,有困难才愿意请你帮助,有苦闷才愿意向你倾诉。实施情感教育,就是要像朋友那样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从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每个细节、每件事情都渗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把爱心洒向心爱的学生,与学生以心换心,真诚对待,就一定会有爱的回报。
      三、“德”的渗透与教育应指向学生的互动生成
      在内隐的层面,“德”的渗透与教育会促使残障学生产生内化能力,内化得好,在外显时,才能显现教育者期盼的道德行为,而在“德”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心是最为核心的。
      学生的爱心不是装在玻璃瓶里,而是要倒出来,任其流淌。我们怎样把学生的爱心倒出来呢?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聋生的思想教育。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许许多多的鲜活生命一下子从地球上消失了,许多孩子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当学生从电视新闻里看到此景时,一个个泪流满面,眼睛里充满了同情与关心。此时我立刻组织学生进行了爱心捐助,他们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了,有的还捐了衣物。虽然同学们捐的钱对于汶川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体现了他们的爱心与关心,这就足够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另外,在母亲节、重阳节、教师节到来之际,我都要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传递爱心,播洒爱心。我对学生教育的主旨就是爱的教育,“爱”是我们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最美丽的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神圣的情感,是爱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是爱让我们感受到亲情与友情,让爱在学生心中遍地开花,生根发芽,源远流长。
      综上所言,“德”的渗透性教育的途径与内容还远不止这些,这就需要我们点滴相予,更注重在种种路径中彰显实践智慧,这样才能让残障学生认识“德”,产生“德”,以健康积极的情愫教育自我,不断向新我前行,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人格更完善。

    推荐访问:残障 渗透 自我完善 走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