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谈钢琴演奏中的音色】钢琴演奏中不同和声的音色

    时间:2019-01-06 03:29: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是以传统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为基础曲调加工而成的,描述了当时红军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的喜悦欢庆之情,以及陕北人民喜迎子弟兵的热烈场景。本文通过对该曲的曲式结构、演奏的方法、情感的把握等方面来具体分析该作品演奏中音色的把握,并主要从全曲的三个段落层次依次进行分析,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作品及在演奏该作品时要注意的问题,并引申出对于不同的音色该运用何种演奏方法去演奏。
      关键词: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钢琴演奏 音色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是陕北老百姓们非常熟知的一首当地民歌,当年陕北的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首歌迎来了红军,迎来了解放。1974年,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先生根据这首民歌,改篇了一首同名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是王建中先生创作的五首陕北民歌钢琴曲中的一首,也是最为出色的一首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以传统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为基础曲调加工而成的,描述了当时红军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的喜悦欢庆之情,以及陕北人民喜迎子弟兵的热烈场景。该曲主要歌唱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真挚与热爱之情。改篇后的这首钢琴曲保持了原歌的感情与风格特点,把普通的民歌用琴声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由于这首改篇后的钢琴独奏曲,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鼓舞了无数中国人建设祖国的士气,将中国钢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原有的民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全曲结构
      改编后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商调式复三部曲式,像通常的复三部曲式一样,全曲有两个鲜明的主题。这两个主题都出自同一首陕北民歌,在节奏与速度上都有着明显的对比特点。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全曲的结构图如下:
      引子
       AB A
      a+a1 b+b1+b2+b3+b4 a+a1
      全曲第一部分主要是模拟陕北竹笛清新的音色,是极其舒展、歌唱性很强而明亮的信天游曲调。中间部分在主题陈述以后,又作了三次变奏,随着音区的不断扩大,力度也逐渐加强,情绪越来越热烈,展现了一幅人民欢迎子弟兵的热烈场景,高潮段的快板让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高潮后,乐曲回复到宽广的信天游曲调,变为热情澎湃的歌唱,尾声的旋律非常自然,但又不失变化与激情。
      二、乐曲的技术、情感表现与音色要求
      (一)第一部分
      全曲由一个写景抒情的引子开头。这是一段散板,音符如流水般地注入到听众的耳朵中。钢琴从低音区开始由双手交替弹奏出一连串的分解一级九和弦,用来模仿如歌的笛声在黄土高原上由远而近的感觉,主要是描述红军即将到来,革命胜利的喜悦之情与对红军的崇拜之情,这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来表现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在演奏这里时,情绪与力度把握非常重要,要演奏出越来越近的感觉,很好地把握与控制好Adlibitun(速度自由),这不仅要演奏出自然不受约束的节拍感受,而且要演奏出时紧时松的弹性感觉,更要在音量上逐渐增强。在引子的前半部分要弹得宁静、朦胧,这就需要我们的手指稍稍贴键一些,触键面积稍多,保证琶音、装饰音的准确性与朦胧抒情的音色效果;在引子的后半部分要弹奏出明亮些的色彩,音色应该是一种“透亮”的感觉,还需要很好的颗粒感,音响上也可以稍丰满一些,这就需要手掌充分地运用起来,手指的一关节动起来,积极的弹奏,特别是琶音之后的二分音符,更需要小拇指一关节的运动,把音色“亮”出来。在演奏长音tr的时候要用慢起渐快的手法来演奏,这样低八度的装饰音才会显得更加自然,在音色效果上也可以达到令人舒展的效果。引子部分从整体来说音乐表现的是就是平稳而朴实的场面。
      A段主题形象鲜明,采用了民族商调式来写作,旋律非常的热情、如歌,音乐柔美并极富人情味,很好地表现了陕北音乐的特色。A段音乐的情绪是appssionato(热情地),但在演奏时也少不了Rubato,因而在A段主题上,乐曲整体应当要保持欢快喜庆的情绪。在几次高音区的前奏加花之后就进入了乐曲悠扬的主题,也是主题的第一次呈示,一曲带有浓烈的陕北信天游风味的嘹亮高亢的高腔音乐进入了我们的耳际,它是那样古朴与热烈,犹如陕北农民热情的高歌与纵情的舞蹈,描绘了一幅纯朴而自然的景象,让听众耳目一新。在演奏时,因为它是由4/3、4/4、3/2、2/2四种拍子组成,所以更需要演奏者数清楚节拍,弹奏的速度要稍慢,每一个乐句结束时都要弱下来,充分地把乐曲的句子演奏清楚,把感情处理恰当。在A段主题中有许多的切分音,多在内声部与低音声部,在这里弹奏时要充分地控制好,力度过火或不足都会产生不佳的听觉效果,要突出主旋律声部的音响色彩。在A段主题反复前的一个小节,我们在演奏时不仅仅要弹奏出标注的cress,更要有略微的催促感。我们也可以看到A段主题反复时的旋律变成了八度与和弦相结合的乐句形式,在这里可以把它当成第一次的小高潮部分,自然需要用强奏和弹性,手掌、手指一关节都要很好地立起来,手指要积极且有抓键的感觉,这样才能演奏出集中、透亮的声音,让听众感觉到迎接到红军那热烈的场面。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个小节有一个倒影模仿的节奏音型,在这里我们要弹得非常弱,让音乐在听觉音响上有渐渐消失的感觉,给下一段音乐的出现留下突然的印象与转折,也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中部音乐的展示。
      (二)第二部分
      待整个乐曲安静下来之后,演奏者要积蓄极大的爆发力去弹奏,因为这时的作品需要在中音区和低音区采用双手八度重复的方式演奏,与第一部分要产生强大的对比,这是进入到B段主题的一个前奏,在这里演奏者需要以强大的爆发力进行演奏,要演奏出如同铜管乐器组那样响亮、厚实的声音,这就需要用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力度去演奏,充分展现出一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的形象,这也就形成了作品的第二次高潮,并且顺利地过渡到第二部分。在这里就要充分地运用上手臂的力量,而不单单是手掌上的力量支撑,要用强大的爆发力去演奏出响亮厚实的音色。
      第二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和弦、跳音去表现陕北人民迎接红军到来的喜悦、激动之情。在这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主题旋律,特别是主题旋律在左手时,更需要右手的控制与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的音乐美。第二部分的音乐整体上来说是快速而活泼的,在这里作曲家巧妙地找到了欧洲和声与中国曲调相互吻合的元素,运用上了高音与低音互相呼应,“对话”似的旋律节奏,在演奏时要富有动力感,把精湛的技术与热烈的情感相结合去演奏,从而把整段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作品进入B段主题,这里可以弹得精神一些,手掌与手指要充分运用上,展现一个精神抖擞的情绪,附点节奏可以稍微突出一些,展现活泼的一面。
      B段主题的第一次变奏时,主题在左手上,这就需要右手音量的控制,左手要充分发挥出来,让左手的主题突出。在这里有许多的二度音程,它是作为民族调式和声色彩出现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它的音值弹得短促一些,只要演奏出民族调式的和声色彩――明亮的、带有穿透力的色彩即可。
      第二次变奏时,主题旋律在右手高音区,变奏手法主要为加花变奏,同时也声部不断加厚,力度不断加强。在这个变奏中我们需要演奏出轻柔、朦胧的感觉,这就需要右手,特别是右手的四、五指与左手手指很好地协调起来,特别还要注意曲子中强弱记号的把握。
      第三次变奏时,有一个从慢到快的处理,随着力度的增强、和声的加厚、速度的拉宽,双手也要弹奏出响亮的八度,力度是ff的要求,展现一个非常热烈的场面,仿佛全部的管弦乐器一起奏响了,这也是作品中的一个短小的高潮部分。在这里,力度音响在效果上要求很强,就需要弹奏得非常“深”,要有仿佛把一双粗壮有力的大手插入到泥土中似的感觉,特别是在演奏那几个大和弦的时候,要充分地运用身体、大臂、肩部的大肌肉群,充分地把力量“插”进键盘中,以满足音乐情绪上豪放、坚定、大气、有力的感觉需求,让听众在听觉音响效果上整体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音乐满足感。
      (三)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即为主题的再现部分,它整体留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辉煌的,作者主要运用辉煌、宏伟的和弦、八度来创作,音乐简练却又非常大气,听起来令人肃然起敬,这整段音乐要以明亮的色彩来进行展示,它不仅仅是单纯地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而是更加宏伟、细腻的感情与境界。在这里右手必须在力度上下一定的功夫,在练习这里时,可以强化五指的支撑力,手掌手指充分地运用上,并且充分地运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演奏,使整个音乐色彩丰厚而饱满。之后,左手是五个八度宽广的琶音,这需要演奏得非常连贯抒情,但也要有相当的颗粒感,把人仿佛带入到一种波澜壮阔、豪放的情绪中,右手是热情舒展、如歌的旋律,需要演奏出源远流长似的音乐。在这里的演奏有着一定的难度,不论是情绪把握、音量与音符,都有一定的难度,但都需要很准切地演奏好。
      全曲的尾声需要用很柔和的手腕动作来进行演奏,在手掌很好的支撑的基础上,手指的一关节要积极地动起来,需要很细腻地进行处理与演奏,让听众感受出非常自然却又是不失变化与激情的一段音乐,让每一个音符弹奏后,都能给人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具有丰厚民族特色的作品,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细腻,不仅仅是在作品织体上,在演奏时也需要在速度、力度、感情上细腻得进行处理。它的音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虽然不怎么起眼,但却有着红艳艳的质朴与热烈的一面,也正是中国钢琴作品中最质朴的一面。
      三、演奏技巧与音色的关系
      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抒情时与热烈时的各种感情要求、弹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引子部分,为了达到抒情、柔美而朦胧的声音色彩,我们在手指上就需要贴键一些,有“抚摸”琴键似的感觉,触键面积即手指就可以稍稍多用一些。而在演奏中部的和弦时,我们就需要充分利用手臂的力量,充分地手掌支撑,手指的触键也与引子很不相同。在变奏三的高潮部分,更是双手的八度和弦,更需要用全身、全臂的力量“插”到琴键中去进行演奏。由此可见,不同音型、情绪是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演奏方法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演奏技巧与声音音色之间的关系。
      (一)触键的力度
      触键的力度是指触键时用力的身体部位及强度,从触键的力度由弱到强可分为指力触键、手力触键、前臂触键和全臂触键。
      1.指力触键
      它是指利用手指的自然重量触键,一般音量是较小的,产生细小清脆的声音。在弹奏时主要是依靠手指本身的重量快速自然地弹奏琴键,由手腕平稳地带动手掌及手指作横向运动,这样的指力触键是无法发出尖锐、明亮的声音的。这样的演奏方法音色飘渺朦胧,多用于抒情、浪漫派和印象派的作品中,也经常是在p、mp、pp的要求下使用。
      2.手力触键
      它是指利用手掌的力度与重量,有时借助腕部的运动来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手力触键常用于演奏中等强度的音符,音色清脆且尖锐,例如演奏快速的跳音时,就是靠手掌的重量弹奏出强度适中、清脆明亮的跳音。
      3.前臂触键
      它是指运用胳膊肘关节以下的部分的重量及力量触键,时常需要肘部带动手臂运动来演奏,达到理想的音色效果。在演奏mf、f的快速连音乐句时,依靠手腕及肘部的带动和手指的连续抬起,使得前臂的重量不断地转换到每一个音上,发出洪亮尖锐的音色,有时还需要指尖抓键的感觉,产生透亮而响亮的声音。在演奏p、pp的时候,下键时我们也应当运动前臂的重量,把它控制在手力或指力中,这种方法常用于和弦或音程的弱奏,运用前臂的重量下键,下键的同时手指也可以微微地有向前或向里推拉的感觉,这样演奏出来的音色是朦胧柔美,极富有诗意的音乐。
      4.全臂触键
      它是指运动整个胳膊的重量及力量,有时甚至运用上全身的力量去触键,产生强烈巨大的印象效果。这种全臂触键是最强的一种触键方法,多用于演奏辉煌的大和弦和激烈的音乐中。在演奏时需要调动全臂乃至全身的肌肉去把力量传递到之间,使得它们之间具有强大的爆发力,如同手指上承受了巨大的力量去触键。例如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变奏3中的双手八度和弦时,就需要运动上全臂的力量去进行演奏。全臂触键产生的音色是饱满而洪亮的,同时也能给人深沉内敛的感受,极具爆发性。
      (二)触键角度
      主要分为垂直触键与水平触键,这也被成为手指运动的“阴阳”两法。
      1.垂直触键
      它的触键主要是结实、直接的触键方法,手指与琴键要形成90度的直角,只用手指的最顶部触键,指尖需要充分内劲的准备,也需要指尖直截了当的演奏,要有相当的触键点、发力点和击弦点,这样的声音是非常集中、明亮、具有穿透性的。
      2.水平触键
      水平触键要以推摸、柔美为主,手指与琴键要形成小于90度的锐角,用从指尖到指肚约一平方厘米之间的部位去触键。要求手指以第一关节为动作主体,在手指向前或向后的水平动作的过程中使琴键在不知不觉中就弹到底,使得琴锤击打琴弦,从而发出极轻柔却仍然具有集中、穿透力的柔美的音色。但也可以运用不同的触键力度和触键速度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或饱满、浑厚,或朦胧、晦暗的色彩。
      (三)触键速度
      1.慢速触键
      慢速触键不是指用多慢的速度去演奏,这个“慢”是相对于快来说的。慢速触键一般不需要有太大的力度,几乎不需要用到全臂的力量,这样演奏出来的音色虽然柔弱,却又不失集中的感觉。
      2.快速触键
      是指手指接触琴键到键底时的速度要非常快,而且在运用不同的触键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垂直的触键方法,会产生明亮、尖锐的音色;水平的触键会产生较浑厚的音色。快速的触键运动范围很广,各个时期的作品都要用到,不论是弹奏激烈的单音、音程、和弦,还是轻快的跳音、快速的跑动,都要用上快读的触键方法。
      钢琴演奏根据不同的结构与音型,运用以上不同的触键方法,会达到不同的音色效果,也需要根据音乐的需要调整好触键方法,达到理想的音色效果,这些是我们在学琴中需要不断琢磨与总结。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陈旭.钢琴演奏音色论[J].钢琴艺术,1996,9.
      [4]周铭孙.声音与技术[J].钢琴艺术,1996,(01).
      [5]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6]赵晓生.国乐精粹[M].香港: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第1版.
      [7]陈放.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8]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9]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9.
      [10]魏延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3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

    推荐访问:音色 演奏 钢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