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有关课堂提问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时间:2018-12-23 19:49: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可以使教学活动从形式延伸至思维,它可以使学生涣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提问又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输出信息并及时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它是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控制手段。它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方法,在新旧知识过渡、直观演示、多媒体展示、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总结谈话、指导方法时,都需要使用提问这一手段,从而促进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要掌握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要求明确,让学生有言可答
      
      教师提问的语言必须要求明确,发问时只说一遍,以免学生养成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提问的对象要明确,是要求学生齐答还是个别回答;所提问题的答案要明确,使学生正确对答;所提问题的含义要明确,让学生有言可答。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言语罗嗦,题目本身含义不清,模棱两可,学生将会感到无所适从或答所非问。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为了巩固“熔化”等概念,进而引入“汽化”这一课题。某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白天,将一小块冰放入一个较大的盆内,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盆内还有什么存在?”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纠缠在“白天”、“一小块”、“较大的”、“相当长的”等一系列的词语上,思维比较混乱,难以确定盆内到底还存在着什么,是水,是冰,还是什么也没有,学生当然无言可答,于是教师不得不作解释:“题中所说‘白天’是指‘温度较高’的意思;‘将一小块冰放入较大的盆内’,就是指‘熔化可以快一点’的意思。”教师的这一解释引起了学生议论纷纷:“不见得,在十分寒冷的冬天,白天的温度可在零下几度,冰照样不能熔化;只要温度较高,较大的冰块放入较小的盆内,照常可以很快地熔化。”如此纠缠不清,“汽化”这一课题当然引不起来。可见,教师提问的要求若不明确,就难以启迪学生正确思维,当然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有备而问,让学生问有所得
      
      事无巨细,不能一概提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师应事先精心设计好,提哪些问题,由哪些学生解答,备课时应当通盘考虑,从而避免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真正做到有备而问,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教师要备课时,应该考虑下列因素:(1)刺激因素:包括提问的时机、频率和方式,是全班提问还是个别提问,是综合提问还是简单提问等;(2)反应因素:即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3)其他因素:包括表扬、批评等。对不同学生的回答,要采用不同的态度来评价,或抑和扬,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要使学生过后感到:“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我的那种看法不正确。”“老师反驳了我一个又一个念头,就好像他知道我要说什么似的。”或者“老师表达了我心灵深处的想法。”这样教师的提问和学生思维就有效地接轨了,真正使所有学生问有所得,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提问不断追求的境界。
      
      三、审时度势,让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提问要在启发上下功夫,就要求教师善于审时度
      势,抓住契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用巧妙的提问,给学生指示思维的方法和寻找答案的蹊径。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和疑开始。”教师的“问”要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审问之,慎重之”,“问”正是为了“思”,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或者不如不问,因此教师的问不应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学的某一个具体的知识,而应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提问,要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特别是初中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较低,就更需要这样的逐步启发。教师在实施提问时,要善于用语言、手势、表情、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力求灵活多样。可采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宽问与窄问相结合,单问和重问相结合的方法,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作答,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
      
      四、出其不意,让学生从中受益
      
      有些问题本来难度不大,可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或没有思考过,一旦突然出现,人们会感到措手不及。然而,一旦搞懂后,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生刚学了“重力”这一概念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能够吸引人,人是否也能吸引地球呢?”由于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实际体验,头脑里也从来没有思考过“人是否也吸引地球”这个问题,一下子给搞懵了,他们有的说“人也吸引地球”,但态度不够坚决;有的说“人不吸引地球”,因为谁也没有感觉到自己对地球施加吸引力;有的欲言又止。后来,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这样的理解在学生的脑海中会长期保持,得益非浅。
      
      五、迫使上当,让学生增长才智
      
      初中学生由于初学物理,一般表现为好学、好问、好奇、好动、好胜。他们坦率直言,富于幻想,大胆质疑,强烈追求,因而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比较差,比较容易犯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缺点,可以提一些容易使他们上当的题目,让他们在“碰壁”后吸取教训,从而让学生增长才智。
      例如,把质量为75千克,体积为100立方分米的物体放入水中,问:物体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多少?这一问可使学生机械地使用阿基米德原理而上当,会得出980牛的答案。实际上,该物体放入水中,由于重力小于浮力,要上浮;静止后处于漂浮,此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应为735牛。再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用斜拉的弹簧代替原来悬挂的砝码,计算时仍用原来的力臂,结果学生吃惊不已――杠杆平衡条件意外“错误”,仔细思考后方知原来拉力的力臂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通过巧妙提问,迫使学生上当,使他们对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和力臂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需要我们在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出最佳的提问方法和组合方式,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把握好提问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真正使课堂提问成为教学艺术的一朵奇葩,开出更艳丽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

    推荐访问:提问 课堂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