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审视 比较 重组

    时间:2021-07-18 00:01: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一些教育教学论坛上,时常有朋友发帖子问:怎样写数学随笔、论文?素材怎么找?怎么去抓住瞬间即逝的灵感。每每回帖时。我就告诉自己:是否写一篇写作心得的文章,与大家作一交流。其实,作为一个教学一线的老师,我觉得写教育随笔反思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能不断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从同伴那里汲取一些知识和营养,创生智慧,及时迫问日常的数学课堂,不断改变教学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认为写数学教育随笔的灵感可以从三方面来加以捕捉。
      
      审视——拥抱日常的教学实践
      
      记得朱永新老师在创办教育在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使自己写得精彩,必须要活得精彩,教得精彩。我们说写作不是为写而写,而是有感而发,应付之作大凡没有什么质量。因此,在拥抱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课堂上不时会发生一些教学设计时不曾预设的事情,及时抓住它,这就是灵感。
      一次。在我教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意识到学生已经在四年级学过画图、列表等策略,因此通过“一一列举”的方法,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出来,并用列表、画图等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开始学习例题1至3的时候,思路都比较清楚。但到综合练习时,正确率不尽如人意。于是,在复习课中,我采用了操作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首先采用操作类比——认识特殊性。把几种食物的不同搭配与数字卡片的搭配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操作,明白数字组成自然数的特殊性,数字卡片交换位置后,所产生的自然数就不同了,而两种食品交换位置后仍是一样的:接着,采用题组对比——了解异同性。通过操作,明白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相等,而面积相等时,周长不相等,对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最后,通过画图对比——找到统一性,将书上的练习题与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的习题加以比较。这次教学实践后,我写了一篇随笔《加强观察比较灵活掌握策略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得》,把这堂课的教学设想与教学过程大致思路分析了一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进行了审视,这篇文章不久前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些同行认为,这样的文章比较耐读,因为案例本身就来自教学一线。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阅读过张齐华老师《如何提升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一文,实际上也是张老师在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后写的随笔论文。事实上,我觉得每一节数学课。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总是有收获的。如果上得很流畅,那一定是成功了,我们可以总结经验:但如果在某一个环节卡壳了,有时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突发事件让我们明白,写教学设计时,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现在出现了,如果教者没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就会出现冷场的局面。这样的失败,就会迫使我们累积“体验”,需要重视自己的知识储备,需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经常审视自己的课堂,我们会找到许多鲜活的案例,分析这些真实的教学实践,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我们何尝不是在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呢?
      
      比较——来自同伴的思维碰撞
      
      如果说留心观察自己的课堂,发现一些问题,采取一些对策,那么,当我们走进同伴的数学课堂时,如果带着一双智慧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去捕捉,同样会有一些意外的惊喜。
      一次,我听两位老师上“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两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听完之后,我就进行了对比描写。
      甲老师:
      老师这里有几个数,你能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括号,使算式成立吗?
      18○2○3○6=18
      18○2○3○6=81
      18○2○3○6=1
      18○2○3○6=1
      18○2○3○6=1
      面对教师逐步出示的算式,学生兴趣盎然,自然想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算式。在比较中,学生找到了这些算式的共同点:那就是数字一样,顺序一样,运算符号也一样,因为添加括号的不同,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或者结果相同,但添加的符号却是不同。于是,在比较和观察中,学生明白了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接着,教师自然引出课题——中括号。
      乙教师: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相关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师问:要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生1:我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
      (8+6)×2
      =14×2
      =28(人)
      生2:我列成综合算式84÷(8+6)×2。
      师,请你说说这里的(8+6)表示什么,根据你列出的算式,最后一步求的是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吗?
      生2:作思考状。
      师:哪位同学可以帮助他呢?
      生3:老师,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个括号,就是在(8+6)×2这里。可是……
      师:你想说什么?
      生3:我觉得不能再加小括号,应该加上一个大括号。
      师:你的思考很有价值,这里需要加上一个括号,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84÷[(8+6)×2],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听完之后,通过评课议课,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研究材料的选择,计算课的结构一般都比较清新明快。整体感也比较强。从素材来看,甲与乙提供的素材都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
      研究起点的确定:本节课主要认识中括号,体会中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含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显然,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新课展开环节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所以,乙教师扶的还比较多些,建议可以在学生尝试交流后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的预设:虽然两位老师创设的情境不同,但都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小括号入手,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符号——中括号。
      甲老师的设计比较开放:基于相同的数字,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由数字的同,运算符号的同,追问计算结果的不同,蕴藏着中括号的魅力。这样的设计,从学生兴趣入手,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引发学生思考,真正领悟中括号的作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带有一定的紧张感和适度的压力。而乙老师从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入手(借助干文本的教学设计),在列出综合算式时,学生遇到了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小括号不够用。教师适时引出中括号,学生清楚地感到中括号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看得出,甲和乙都进行了教学预设,估计学生会想到一个新的符号。
      教学目标的达成:我认为,计算课应该在学生掌握运算方

    推荐访问:审视 重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