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论建国以来党对我国国情的基本认识

    时间:2021-07-11 20:03: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只有正确地、系统地认识一国的基本国情,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用于指导一国的建设实践并取得胜利,分析了建国以来党对我国国情的基本认识。
      关键词:国情;中国共产党;基本认识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60-02
      建国后前几年,我们党对国情的认识,总体上正确。从1957年到1978年,党对国情的认识较为复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国情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而且这种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深化。
      1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党对基本国情的认识
      1.1 1949年的《共同纲领》对国情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还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总结经验教训所形成的一部人民建国纲领,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1954年宪法颁布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从此开辟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
      1.2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对国情的认识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工作,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当时阶段的中心任务。七届三中全会全面阐述了调整工商业的方针政策,并把这项工作做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要条件之一。经过多次调整,我们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给予了应有的扶助和支持,充分发挥了它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对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为我们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作出了贡献。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3 1954年的宪法对国情的认识
      1954年9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人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成果,而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五四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政治制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它是一部以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为目标的过渡时期的宪法,反映着我国过渡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反映着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基本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特点对中国国情正确认识的结果。
      2 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对
      基本国情的认识
      2.1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起始阶段的认识
      (1)1956年八大对国情的认识。
      1956年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基本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己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同时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己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首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2)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时的认识。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到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社会主义社会要在揭露和解决矛盾中前进,提出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方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矛盾的性质和解决矛盾的方针,提出了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些思想,是中共八大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2.2 三年大跃进时期的认识
      1958年到1960年,在我国历史上习惯称为“大跃进”的年代。发动“大跃进”,是我们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失误。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共八大上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同时,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对于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农村工作的视察,着手纠正已经认识到的错误。由于当时我们对错误的严重性还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对“三面红旗”仍然持完全肯定的态度,所以我们的纠“左”努力,虽然认识逐步有所深入,但总的都是在“左”倾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把阶级斗争当作社会主要矛盾。所以,形势没有根本好转,同时也出现了庐山会议后期的反复。
      2.3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认识
      我国在1961年至1965年间,对国民经济实施了连续五年的调整,这次调整使陷入困境的国民经济得到很快的复苏,与此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建设的经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从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调整。中共中央决定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来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到1965年,各项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出现了新的面貌,我国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基本趋于协调,工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这次调整虽然有力地调整了不合理的比例关系,但没有实现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没有为国民经济进一步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潜伏着结构性失调的因素。”
      2.4 文革发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认识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从“左”的观点出发,对国内外阶级关系和国家的政治、社会状况作了完全错误的估计。196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正如1958年发生的3年“大跃进”时期的失误一样,主要是把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生产建设上急于求成,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向所谓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乃至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等“左”倾错误思想的产物。

    推荐访问:国情 建国以来 党对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