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毛泽东时代的群众运动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

    时间:2021-07-10 12: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阐述了群众运动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群众运动在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体现。指出群众运动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发动群众运动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工作方法,但群众运动这一工作方法有时会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需要认真加以反思。
      【关键词】毛泽东时代;群众运动;社会主义建设;反思
      一、群众运动的内涵和特点
      《辞海》对群众运动作了界定:“群众运动是指在新政党的领导下,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具有较大规模和声势的革命、生产等活动。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建国以后的增产节约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等。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形式之一。”张海鹏认为,“群众运动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具有一定规律和声势的革命及生产活动。但在中国,群众运动有其特殊的内涵,即由领导层为达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目的而发动的有组织、有领导,有广大民众参加的革命、建设、生产及其他活动”。
      以上对群众运动的定义大致体现了几个共同点:目的性、组织性、群众性、社会性,所不同的是对于群众运动的内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群众运动这一概念的认识。在社会主义中国这样的国情下,群众运动有哪些特点呢?有人对此作了总结,如刘晋萍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领导的群众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发生频率高、规模和声势大、社会影响范围广;群众运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群众运动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党对群众运动的领导,严格督促检查。尽管这一观点并不全面,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大致反映了这一时期群众运动的基本特点。
      二、群众运动在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体现
      毛泽东发动群众运动归根结底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时兴起或个人品质的问题。在实践中,毛泽东主张在哪些方面发动群众运动或者在哪些方面发展成为群众运动,纵观1956至1976年的20年,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大事件中: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
      1957年11月至12月间,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召开会议贯彻中央精神,部署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在很短时间内,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空前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动力,11月为六七千万人,12月为8000万人,到1958年1月,有近1亿劳动力加入其中。从1957年冬到1958年4月,农业生产出现可喜的局面。以上所列数字足以表明,群众运动的规模和声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发挥了极大地作用,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抵御自然灾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1957年整风运动
      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以及党在工作上存在的问题,1957年毛泽东号召发起整风运动。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重要讲话,并于同年6月19日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目公开发表,成为整风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个讲话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说:“什么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因而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在整风运动中的作用,极力主张人民群众参与整党整风,当时召开的党外人士和各行各业群众参加的座谈会、报告会、茶话会等,都是人民群众参与整党整风的形式。
      3、反右派斗争
      随着形势的发展,整风运动中出现了新的苗头。少数右派分子、反共分子借机向党进攻,这种现象引起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注意。1957年5月毛泽东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文章,对形势作了新的分析,认为形势已经是右派分子向党“猖狂进攻”。此后,毛泽东也改变了整风运动初期不主张的“大鸣”、“大放”的方法,转而赞成这种方法,并且在实际过程中发展为“四大”,即“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这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害颇大。后来,毛泽东在发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的文章之后,要求把运动推向地县、市区、大厂矿和中小学教职工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反右派斗争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广泛展开并扩大。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可以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群众运动在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上的最直接的体现。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当时被称为“三面红旗”,在“三面红旗”的指导下,大搞群众运动,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民“大跃进”的形势下,人民公社化运动也随之兴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方面为了尽快向共产主义过渡,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所谓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毛泽东和党中央不仅忽略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在生产组织形式上还急于过渡,这就造成了小社向大社向“人民公社”的过渡,小社并大社现象泛滥成灾。
      5、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0世纪60年代,由于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毛泽东认为国内出现了所谓“三风”即“单干风”、“黑暗风”、“翻案风”;国际上尤其是苏联出现了所谓“修正主义”路线,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做出了错误的估计,为此,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抵制国内外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最初叫“四清”运动,主要在农村进行;在城市主要进行反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后来一律改成“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失误,在实际工作中势必采取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的方法。
      6、“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与毛泽东和党中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及其对国内外阶级形势的分析有密切关系的。毛泽东之所以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因为他认为在农村发动“四清”运动、在城市发动“五反”运动都不能从整体上对存在的阶级问题和其他问题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毛泽东要实现一个“大破大立”的新世界,实现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的转变。因此,毛泽东采取了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群众运动,把全国人民发动起来,给予人民群众以夺权的合法性,以至于在“文化大革命”运动过程中失去了对群众运动的控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总之,我国的群众运动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发动群众运动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工作方法,比如建国初的三反五反运动,抗美援朝爱国主义运动等。但群众运动这一工作方法有时会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需要认真加以反思。
      【参考文献】
      [1]张海鹏,李丹.对建国初群众运动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111-114.
      [2]赵淑梅.对新中国建立后的群众运动的几点思考:以“三反”运动和反右派运动为例[J].世纪桥,2007(11)48-49.
      [3]刘晋萍.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领导群众运动的基本特点[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6-8.
      【作者简介】
      刘远(1989-)男,山东邹城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发展理论与经济政策.

    推荐访问:群众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 时代 研究 毛泽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