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策略

    时间:2021-07-08 16:02: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电影理论伴随电影而生,是推动电影探索,引领电影创作的重要手段。中国电影理论作为世界电影理论发展的一个支流,发展不可能离开世界整体脉络,但是中国电影理论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理论特点。而今,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对于电影产业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电影理论发展需要立足具体国情,对电影业的改革和产业化提出创造性的看法,从而为电影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历程;现状;策略一、中国电影理论发展的历程
      在1921年中国第一家电影刊物《影戏杂志》上,就有许多当时有影响的电影人士在上面阐述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其后电影学者从影片品评中逐渐分离出对电影叙事、拍摄、表演、剪辑等各种带有较强专业性特质的分析,通过借鉴国外理论和自我摸索,逐渐发展规范,这也算是中国电影理论的雏形。但是受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的影响,中国的电影理论体系并不完整统一,发展脉络出现几次中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中国电影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大致的理论体系。总体来讲,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受艺术运动及哲学思潮影响甚小,受政治、经济体制变化与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很大,电影理论满足社会需要超过了认识电影自身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整理中国电影理论发展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
      (一)经典电影理论模式阶段(1920—1949)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由于武装割据、内战和抗日等复杂社会形态的影响,加上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干预,电影理论研究主要对部分传统电影理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电影的特征;民族战争时期的电影观念;电影人在实践中强调“影戏说”,注重电影的教化性,讲求戏剧性等方面有所涉及,这一时期虽对西方电影理论观念有所借鉴,但是整体学术水平不高。
      (二)政治化电影理论模式阶段(1949—1976)
      这一时期我们的电影理论首先是照搬了一整套苏联的研究成果,在比照苏联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影研究必须服从国家需要,以适应现实政治斗争形势的要求,这个阶段中国电影学者对在政治主导下电影的特性;单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下的电影基础理论;带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电影民族化问题;古典主义艺术规范下的英雄主义美学等进行了探讨。但是50年代后期的反对修正主义阶段和后来的“文革”运动中,电影理论也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原有的学术积累受到破坏。理论研究遭到了限制。
      (三)经典电影理论与现代电影理论混合的模式阶段(1976—1989)
      改革开放使得电影理论研究获得新生,这一时期电影理论发展强调要尊重艺术自身的规律,主要涉及的理论问题是:解构创作的模式化公式化;倡导写实主义等电影创新理论;中国式作者论;先锋电影观念;对民族化、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关系的探讨;对中西文化以及中外电影差异等重要问题的探讨;对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等现代电影理论的引进和借鉴。电影研究从政治和国家话语中解脱出来,电影“本体化”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电影观念的形成。
      (四)多元化电影理论模式(198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理论出现了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向的明显标志,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产业化愈益壮大,“民族”“国家”“国家形象”等成为电影研究的主题词,涉及的主要理论问题有:主流电影观念;后现代电影观念;确立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美学标准;关于电影娱乐化和商业化的讨论;带有一定全球化意识的民族电影观念;电影产业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问题等。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理论研究找到了新的角度和方法,建立了新的坐标和参照,开辟了新的视野和领域,对各个电影观念体系的引进,更加主动和丰富全面,并从借鉴理解为主转变为使用为主。当前中国电影理论进入了调整期,形成了多元化的初期形态,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比较开阔的方向。
      二、中国电影理论的特点
      (一)缺乏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学术规范有待提高
      中国电影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社会大转折,形成了间断性的几种不同形态的理论模式,但是这四种不同模式中很多观念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仍然在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以后的理论发展,虽然其中有些理论观念相互之间或有矛盾,但一般不会完全冲突,这也构成了中国电影理论的复杂性。②
      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西方电影理论的进入扩展了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视角,空间与途径,丰富了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的方法,加深了中国学者对世界电影理论的发展历程、整体特点、理论体系等的了解,但是中国电影理论始终未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系统理论,且呈现出多元化的混杂,在方法的严密性和视角的多样性上,尚缺乏严整的学术规范,有待提升品质。
      (二)中国电影理论研究方法是综合性的
      中国电影学者在广泛借鉴世界理论的基础上,补充和丰富了传统理论,移植引进了现代电影理论中现实主义精神、意识形态批评、观众学、电影叙事学、符号学、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等观念和研究方法,使得电影理论研究更具有人文精神和理性色彩。在电影市场化发展实践中又借用了经济学、管理学、 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理论,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增强了电影理论的现实针对性,而借用中国的文论、诗论、画论等传统美学诸范畴对电影进行研究也为迅速发展的电影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总体上中国电影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基本跟上了世界的脚步。③
      (三)中国电影理论研究重视满足社会需求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时局动荡、新旧文化斗争激烈,电影创作中躲避纷争、渴求稳定的心愿表达尤为强烈,在当时的中国影片中不难看到对和谐美的古典化追求迹象。而30~40年代的反帝反封建的硝烟和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对峙,使得战争风云、阶级压迫等成为电影集中表现的范畴,社会悲剧美成为这一时期电影理论最为丰富的研究对象。到了50~60年代,忆苦思甜、歌咏英雄的趋向,又引领了浪漫化的英雄美学兴起。20世纪80年代起,社会思想的解放和进步逐渐把中国电影创作推向现实主义之路,90年代电影创作开始关注社会底层平凡生命的价值和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为电影理论研究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命题。④进入21世纪,一大批有关电影产业和多元文化的研究课题得以开展,并逐步形成了理论共识。

    推荐访问:中国电影 发展历程 现状及 策略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