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趋势及其政治意义

    时间:2021-07-05 16:03: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个体的崛起是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趋势,这被学者们称为“个体化”的社会变迁进程被学界认为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及其变革模式和趋势的重要视角。由此,个体化被中国社会发展赋予了鲜明的政治意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个体化对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转型和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上分析,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更是在驱动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转型和推进中国当代政治参与及国家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形塑新的国家.社会一个体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更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个体化;中国社会;政治转型;政治参与;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4)12-0020-08
      一、引言
      宽泛而言,“个体化”概念描述的是有关社会制度以及个体和社会关系的一个结构性的转变,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乌尔里希·贝克认为,这种转变并非20世纪下半叶所特有,而是在文艺复兴中、在中世纪宫廷文化中、在新教的内在苦行主义中、在农民从封建束缚下解放出来的过程中、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家庭代际纽带的松动过程中都出现过。随着高福利国家所带来的社会危机和社会弊端逐渐凸显,欧美特别是欧洲大陆新一波的个体化浪潮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就成了西方学者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直到世纪之交以后,中国社会的个体化问题才逐渐汇聚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视野中。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而空前加快,催动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突飞猛进,也加快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学者们主要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在通过采用大量实证研究资料进行理论和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式的个体化进程是独特的,与欧洲式、美国式、伊斯兰式现代性等概念化的个体化进程不一样,也使得欧洲的个体化路径不再被认为是原创的、正确的、正统的。中国的个体化进程并非表现为对欧洲个体化路径的单纯复制,而是必须被理解为“中国式的个体化”。而如此巨大的社会变迁背后是中国社会个体的崛起,社会从集体化时代走到了个体化时代,个体的解放成了当前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需,也成为理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及其变革模式和趋势的重要视角。本文即是从这一视角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所带来的对中国政治现代化转型和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我们已经走向了个体化时代。历史上,现代意义上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进程开始于上个世纪初,在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和号召救亡图存的中国革命运动的双重作用下,个体挣脱家族(宗族)的枷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重建、民族的兴亡紧紧绑缚在了一起,并迅速凝结在整个国家运作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框架中,成为集体的一分子。这样,个体从“个体一祖先”的轴线上抽离并嵌入在“个体。党和国家”的轴线上,和国家直接面对面。而1978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集体所有制的逐渐瓦解,中国的个体化进程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一)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表征
      首先,从改革开放前后社会整体的发展比较来看,1978年以前,中国是“总体性社会”,国家对社会资源进行全面配置,在城市建立“单位型”组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不仅对政治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和控制,而且还完全包办了公民个人的生产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不论生活方式还是生活习惯,政府成为整个社会的“大家长”。这种总体性的社会管理模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社会支持,但却因为过于强调集体和公平,忽视个体和效率,严重阻滞了生产力发展。
      1978年以后,个体的解放出现了新的契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个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人与单位集体的关系渐渐疏远,人们不再把单位看成个人生活的全部归属,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清晰分明。与此同时,单位和个人身份分离,城乡社会自由流动开禁。1985年7月,公安部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在城镇暂住时间超过三个月的16周岁以上的人要申领暂住证。这意味着,继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用政府管制的方式将人口严格固定在户口所在地27年之后,中国公民首次可以以合法的身份在非户口所在地长期居住。随之,便于个人使用和社会管理的身份证普及,人口自由流动的禁忌被破除,人们只需携带身份证,就可以通行全国,自谋出路。1980年代的下海潮,19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施行后一直持续至今的进城打工潮,大量的人口流动虽然带来了城市管理的困难,但是却无疑催生了个体的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的生产力。
      但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和配置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发展结构中的异质性因素越来越多,原有的社会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直到进入新世纪,异质性导致社会产生“断裂”,继而断裂的社会又很快碎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和城市化进程把传统社会的关系纽带全部撕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是情感关系为主而更多地变成了契约性关系。个体比集体重要,“我”比“你”重要,原有的社会关系网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和社会流动的逐步加快必须不断地被重新塑造却又无法稳定和长久,国家在对个体快速松绑为自身“减负”的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体在个体化的冲击下被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其次,从个体而言,这种个体化表征主要表现在:个体的自由度和可选择机遇空前增加;个体倾向于把个人目标的追求置于集体目标之上;了解并通过自身努力满足自我需要;以自我或个体为中心的解释倾向;主要基于自己的信仰和态度并根据自身的目标和需要决定个体定位等。这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是集体所有制式微的结果,因为它“违背基本的人性,自然无法持久”。另一方面,也是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带来的个体之间竞争的无限加剧,再加上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日益增多,个体更加关注的是自我实现和个体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在个体的人生中不再是一切。至此,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的个体化时代终于来临,个体在婚姻、就业等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机遇的同时,却也给社会和自身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推荐访问:个体化 中国社会 当代 意义 趋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