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群众路线”:内涵、逻辑与特质

    时间:2021-07-05 08:00: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群众路线”是中国政治形态中特有的、广泛运用的概念,本文从论述“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出发,进而提出并考察其多重的辩证逻辑,在此基础上,最后探讨“群众路线”的制度化缺失以及对其的执行所体现出来的政治艺术问题,以希形成对于“群众路线”概念更加全面的阐述和理解。
      [关键词] 群众路线;辩证逻辑;制度化缺失;政治艺术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01-0005-05
      
       一、“群众路线”:多重内涵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造和基本方针,被称为是党的“传家宝”以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党的理论和文献中以及党的领导人的论述中,“群众路线”一词的出现非常频繁,而且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是多变的,对于“群众路线”最为通俗和常见的解释和描述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四个短句,一般也多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加以理解,不过,“群众路线”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一)“群众路线”作为一种认识论。党的正确的认识主要不是来源于党员干部自身的“认识实践”,而是来源于对“群众实践”的“认识”,党员干部思想和意识形成的材料来自群众实践及其对于群众实践的直接而深入的接触。因此就党的认识论形成的逻辑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即是说认识从根本上来源于群众的实践,而认识的具体形成、综合和发展则表现为党的作用,党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不断接触群众的实践,又需要领导、推动和反作用于群众的实践,以使其更好地产生、落实并验证党的认识。在党的认识过程中,群众和党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群众的实践,认识便无法开始,但如果没有党对于认识过程的掌握,也便无法形成真正的认识,甚至连实践本身也无从开展或者失去其根本价值。
      因此,“群众路线”之所以作为一种认识论,就在于党要形成、发展和验证某种认识,就必须接触和深入群众的实践。当然,仅仅接触和深入群众的实践并不是认识的全部过程,并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必须通过党从理论上对于群众实践的集中化和系统化,更重要的是,将这一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理论作为群众实践发展的导向,为群众实践所坚持的同时为其所检验,而后又形成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这一不断互动、循环往复和不断深化的过程才是党的认识过程,才是党的认识论。
      (二)“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党的根本工作就在于动员、领导和组织群众,因此能否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并到群众中去就成为党的具体工作内容、方法与成果的根本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党在具体的群众工作中必须摆脱空谈空想,更多地关注实际工作;党作为少数人的团体必须走向作为多数人的群众中间,考察群众状况,接触群众具体生活;党在工作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时刻关心群众的需要和情绪;此外,党还必须在工作中选择灵活多样的、适合的具体工作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党与群众从根本上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对于群众的工作主要表现为党对于群众的领导,因此这里的工作方法主要便是一种领导方法,也就是说“群众路线”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领导方法。此外,引申而言,党的任何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群众,都与群众的利益和
      解放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因此“群众路线”作为工
      作方法也不仅仅体现在党与群众所发生的具体动员、组织和领导的关系中,党的任何工作中都必须体现和坚持这种工作方法的要求。
      (三)“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强调党的具体工作方式,而工作作风则强调党在工作中的态度问题,当然如上所述,党对于群众的工作主要表现为领导工作,因此这里的工作作风也主要表现为党的领导作风:“群众路线是我们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我们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1]就党对于群众的工作作风而言,党虽然是群众的领导者,但党并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领导群众的同时必须注意自己对待群众的态度,要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对待群众。
      (四)“群众路线”作为一种组织原则。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表现和应用:“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2]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统一,就党的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而言,党的领导、中央和上级组织既要发挥党员、地方和下级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对后者进行必要的领导与集中,这与“群众路线”逻辑中党与群众的基本关系是一致的,这种关系更加强调二者之间严格区分基础上的相互认同和学习,而非简单的领导和服从。此外,民主集中制不仅表现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它往往也表现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及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等,这些内容之间从根本上看都是统一的,都与民主集中的这一组织原则构成一致性。因此,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既是民主集中制,又是“群众路线”。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群众路线”的创造、理解和运用不仅可以当作是对作为列宁主义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的继承,而且由于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赋予了群众更多积极的、正面的价值,从而使得“群众路线”作为一种组织原则能够更好地反映并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的确,毛总是认为,群众可能体现出来的‘伟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由正确的领导者来引导,并通过适当的组织途径来指导。自然,毛是一个以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为基础的、为群众自发的革命斗争提供领导和指导的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但毛从来不像列宁那样绝对信任党和它的组织。毛总是表示相信群众的自发性和智慧,这却是列宁既不具有也不曾表示过的。”[3]
      (五)“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群众路线”亦是党的一种价值取向,因此其在很多时候被上升到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这种价值取向表明党不仅将党自身和无产阶级作为政治社会发展的根本领导者,而且将代表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解放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虽然这种价值取向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中,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中并不乏见,但是正是由于“群众路线”的提出、发展和运用才使得这种价值取向更为明确,因为“群众路线”不仅仅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且有着更为丰富和具体的诸如认识论、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组织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也使得“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价值取向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总之,“群众路线”具有多重的内涵,虽然以上是分开对于“群众路线”的各种内涵加以阐述的,但这些内涵本身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此外,考察“群众路线”,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基本内涵,更要理解其内在逻辑。
      二、“群众路线”:辩证的逻辑
      深入考察“群众路线”便可以发现,无论是“群众路线”所概括的政党与群众的关系,还是“群众路线”的诸多内涵,都体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逻辑,这种双向互动的逻辑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中被称为辩证的逻辑,正是这种辩证的逻辑构成了“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
      (一)“辩证法”。“群众路线”本质上便包含和展现出一种辩证的逻辑,“群众路线”缘起于党与群众的根本矛盾逻辑,“群众路线”的运作也是在党和群众的根本矛盾逻辑以及由这一根本矛盾逻辑展开的各种具体的矛盾中寻求某种平衡和发展的过程,“群众路线”现实作用的发挥亦取决于其执行者能否发现、尊重并合理权衡这些矛盾。因此,“群众路线”既是党和群众根本意义上矛盾逻辑的体现和解决方式,其本身亦是通过不同类型的对立统一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对于“群众路线”自身中诸多对立统一的合理调适以及由此更好地实现党和群众根本意义上矛盾逻辑的权衡,就成为执行“群众路线”最为深刻的要求。

    推荐访问:特质 内涵 逻辑 群众路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