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外语院校使命

    时间:2021-07-02 16:03: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的实施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领域给沿线各国和地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外语院校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高端外语人才培养、非通用语师资储备、国别与区域研究、高端智库建设、人文合作与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主动承担历史使命,使外语院校的自身价值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舞台上得到最大的展示和体现。
      關键词:“一带一路”;外语院校;师资培养;智库建设;社会服务
      2013年9-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时,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此倡议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至2017年,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1]
      这一宏伟构想为“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将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金融、贸易等领域对沿线各国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也将进一步深化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产生的影响既体现在经济层面,也包含外交、宗教、文化、教育、法律、卫生、民间交流等层面。高校作为我国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作为国家智库的重要来源,有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应主动承担“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培养各类所需人才的重任,为这一宏伟构想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外语院校作为有突出外语专业优势的高校,应该承担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一带一路”加强了沿线各国、各民族的沟通,而消除语言障碍是实现沟通的第一步;其次,我国迫切需要增进对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的了解,这就需要外语院校抓住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高端外语人才培养、非通用语师资储备、国别和区域研究、高端智库建设、人文合作与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开拓,发挥积极作用。
      一、提升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质量,
      储备高水平师资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共涉及53种官方语言[2]。就北京外国语大学而言,截至2018年6月,学校开设语种达到98个,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0种语言。沿线国家外语专业设置较为齐全,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所需的高端外语人才储备提供了基础保障。如何培养储备一批国家战略发展急需型、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型人才,是外语院校面临的新挑战。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外语与外交、外贸、国际金融、法律、新闻、世界历史、哲学以及宗教艺术等学科的拓展与交叉融合,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对非通用语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培养和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相结合,丰富人才培养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探索“一带一路”沿线非通用语种跨文化交流高端人才、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上,首先,应注重语言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不断丰富、完善课程体系,增设“一带一路”相关课程,使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其次,积极整合国际交流合作资源,在目前已有的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各类校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对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支持力度,选派相关学科专业学生赴境外进行短期交流学习、攻读学位,探索多渠道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模式。
      (二)推进非通用语种师资队伍建设
      外语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内涵和质量,整体丰富和提高现有师资力量和水平,积极引进非通用语种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学术骨干,重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通过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教师学术工作坊等形式,提升教师多元化的职业能力。鼓励、支持非通用语种教师通过校内外和海内外途径提升学历学位,改善学缘结构,引导教师将语言与经济、外交、文化、国别研究等方向有机融合,储备跨学科、复合型、国际化师资队伍。借助外语院校国际交流的优势,完善教师境外学术交流和进修学术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多渠道境外访学、进修和学术交流,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科研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培育“一带一路”研究学术骨干和学术创新团队,打造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平台。
      二、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建设高端智库
      国别和区域研究是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支持的研究领域,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促进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提供了智力支持。2012年,教育部支持高校培育和建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共有37个。2017年6月,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公布了近400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这些研究中心以课题立项的形式与对象国合作开展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一是设立专项课题,首批发布了141项研究课题,其中70项涉及“一带一路”沿线的46个国家;二是形成系列智库报告,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报告课题,系列报告覆盖66个沿线国家[3]。外语院校可利用语言优势,加强与政府部门、其他政策研究机构和沿线国家智库机构的合作,以对象区域和国家为切入点,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语言、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社会、宗教、人文、中国研究等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实现优势互补。在研究选题上,既要注重对象区域和国家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预测对象区域和国家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又要结合现实需要,聚焦热点和难点问题,产出一批有影响的政策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完善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
      三、发挥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人文交流是促进国家之间交往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与经济合作相比,它更具深远意义和持久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社会文化风俗迥异,要跨越文化差异,就需要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推进文化相融、民心相通,为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合作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

    推荐访问:使命 院校 外语 建设 背景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