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倾蒋家王朝老巢的特殊人物]蒋家王朝

    时间:2020-08-16 07:21: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突破长江天险的特殊情报人      看过《渡江侦察记》等影片的人,都会感到惊奇,在国民党军队铁桶般的防御下,敌人的情报是怎么落到我军手中的呢?   这里有两位特殊的共产党人功不可没。一位是北伐老将吴仲禧,曾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师长。此人胆大心细,足智多谋,机敏过人,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以机智英勇的过硬本领而成为赫赫有名的骁将,因而取得了蒋介石的高度信任,他以中将的身份进入国民党军事首脑机关。
      另一位是国民党元老许崇灏之子许锡缵,其叔父曾是蒋介石的直接上司,因为这层关系,蒋介石对许家的后代不得不另眼相看,加上许锡缵仪表堂堂,年轻有为,深得宋美龄的喜爱,自然也博得蒋介石的青睐。1943年10月,由蒋介石亲自提名,许锡缵被首推到美国留学。1946年仲秋,许锡缵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回国,蒋介石对他进行一番考核后,将他留任国防部第六厅二科中校科长。
      这一职务对许锡缵来说求之不得,虽不能直接接触情报,但他可通过关系接触各种军事机密。特务对他不放心,狡猾的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这个老派军统,给他配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特务,想以色情收买他,从他身上找出破绽,许锡缵经党组织同意后,来个将计就计,以假对假。结果。许锡缵不仅未被女特工击中,反而从她口中得到了不少重要情报,使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
      1948年,徐州地区正酝酿着长江以北的一场大决战,蒋介石点名将吴仲禧调任徐州剿共总部,这一人事变更对吴仲禧是如鱼得水,他可以直接掌握军事情报,对共产党的工作更为有利。他一面积极应付本职工作,作秀于人,让蒋介石放心,一面立即与身在香港情报分局的地下党负责人潘汉年取得联系,于是许多重要情报不断经他手中发出,传到我军手中。
      1949年1月“徐蚌会战”之后,国民党京沪卫戍司令汤恩伯集中兵力固守长江天堑,即向沿江的十个军长下达命令,明确准确位置、任务及后勤补给等项。汤恩伯在备战会上再三强调,这是重要军事绝密,谁要泄露,格杀勿论。然而,他做梦也不会想到,隐蔽在他部下的吴仲禧正是中共地下党员、我军的绝密情报员。受蒙的汤恩伯对他深信不疑,客观上让大量的情报都落在吴仲禧手中。就这样。敌人的情报一份不漏地及时地被吴仲禧用电台转给了香港分局。
      情报的不断泄密,使国民党高层大为不安。一天深夜,汤恩伯突然召开紧急会议,似乎有针对性地面对吴仲禧说:“我们内部有人通共。”吴仲禧心中一惊,但他马上镇静下来,泰然自若地回答说:“不可能。绝不可能。总司令亲自把关的要人。还能有什么问题?”汤的眉头皱了几下,转过脸自圆其说:“我想也不可能,虽然我防范甚严,但非常时期不得不防。”从此,汤对情报工作管得更严了,事事亲手把关,使得吴仲禧有时感到十分为难。
      就在这个时候,许锡缵以他特有的条件也向敌军核心部位靠近,并加紧行动。然而。就在这至关紧要的时刻,国民党政府见大势已去,准备将总部南迁广州。作为国民党核心情报机关人员的许锡缵是非去不可的。他想:这一去,长江的情报就成问题了,怎么办?略假思索,他急中生智,来个主动请缨,要求留守长江为党国效力,决战到底,并故意咬破指头在纸上写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双关语。
      照样被蒙在鼓中的蒋介石对他的临危请命行为大加赞赏,说他不愧为党国的骄子,军中精英,当即批准他以国防部第六厅的代表身份出席重要会议。汤恩伯对他的举动更是感到由衷钦佩,要他直接参与拟订长江防御作战计划,还让他会同第二厅、第三厅、兵工署等有关人员乘船沿江视察马鞍山、裕溪口、芜湖等渡江的布防形势。这使许锡缵对长江防御军情了如指掌。
      3月28日上午,汤恩伯偕吴仲禧到三厅留守处召集紧急会议。许锡缵虽是与会人员,但并不知吴仲禧是自己人,他们相互交谈全是一套官话。会上,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特地提出三条防御措施:一是将长江下游大批木船排成长队,压上石头沉在江中,以堵塞江道;二是必要时在长江各渡口倒放汽油,燃烧成火网以封住江面:三是在长江南岸各渡口附近的村庄水井中放人毒药。最后还宣布:第一、二条由部队实施,第三条由保密局实施。
      情况刻不容缓,万分火急!会议一结束,许锡缵当机立断,决定宁可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与敌人决一死战。他借口军务需要,自驾吉普车向上线人送去这一重要情报。第二天清晨,我军早混在国防部撤退人员中的又一地下党人,接到情报后乘坐前往广州的飞机,通过广州的一个特别渠道转入香港分局。
      4月20日午夜,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根据这一情报,发出横渡长江的密令。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根据吴、许提供的情报,率领百万雄师,飞渡长江,在五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旗开得胜,一举突破长江天堑。
      当渡江的炮声轰隆隆响起,“百万雄师过大江”之时,吴仲禧和许锡缵两位为我军突破长江防线立下汗马功劳的地下情报工作者,又马不卸鞍地投入了新的战场,一个回到上海,一个前往广州。他们牢记党组织的嘱托,“你们默默无闻地在没有阳光的地方进行工作,但你们的事迹都改变了历史”,继续在黎明前的黑夜里完成他们的特殊使命。
      
      战斗在总统府内的英雄
      
      解放战争,我军势如破竹,蒋军节节溃退,一败涂地。蒋介石自认为固若金汤的南京总统府摇摇欲坠。令他不敢相信的是,倾覆蒋家王朝老巢者,竟是我党的一位女中共地下党员。
      1947年12月,蒋介石对我人民解放军的几大重点进攻均遭到惨败之后,并不甘心,决定孤注一掷,作最后挣扎。他一方面暗中准备退路,另一方面对他的心腹反复强调,令他们采取特殊手段严加防范,密切注意中共对他们的飞行员和“御林军”进行策反工作。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党决定效仿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腹中之法,打进敌人内部。这是一场极其复杂而艰巨惊险的斗争,也是一场斗智斗勇的生死决战。
      这一重大任务派谁完成呢?党中央认为,时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的陈修良是个合适的人选。她虽是个女同志,但年富力强,又智勇双全。这一人选选定之后,即报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二话未说点头同意了。具体实施这一工作的是沙文威和林诚两人。沙、林二人是红色谍报专家李克农的得力助手和干将,他们一直在李克农的麾下冲锋陷阵,神出鬼没,屡建奇功。
      在这之前,林诚早已做了卧底,工作于国民党内部,其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空军第四医院中尉航空医官。林诚工作老练。可谓“老谋深算”。陈修良受命第一个要策反的对象是国民党空军轰炸机四大队飞行员兼大队长俞渤。此人为人正直,脑子好使,又具有较强的民族精神,且技术熟练,抗日战争中立过不朽战功,在同行中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曾有“神鹰”之誉。林诚根据陈修良的密令,利用一切机会与俞渤套近乎,频频约会。一次在推杯换盏的饮酒过程中,林诚发现俞渤果然性情豪爽,他从其话语中隐隐 感到他对蒋家王朝存有不满情绪,不由心喜。
      二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林诚见时机成熟,一次专请俞渤到他家做客。饭前,林诚特意将话转入正题。俞渤先是沉默,突然,茶杯在他手中颤抖几下。林诚洞察对方心态,不由一愣,一颗期待的心立即悬了起来。就在这时。俞渤往嘴中猛倒一口茶。对林诚说:“我愿意走弃暗投明之路!”话语铿锵有力,林诚如释重负,心中平静下来,他急忙抓住俞渤的手说:“欢迎,非常欢迎。”俞渤凝视他片刻,又忽然发问:“你能做主吗?”林诚见事已至此,即向他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俞渤大喜。二人经过一番沟通之后。林诚担心机组其他几位起义的把握性不大。俞渤毫不犹豫地说:“他们几位是我的心腹,不会出问题。”林诚即与他同饮。并祝他一路顺风。
      陈修良为让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在林诚的引荐下亲自同俞渤谈过一次话,进一步向他讲清了我党的政策。特地阐明“革命不分先后”的道理。俞渤更加充满必胜的信心,他满怀豪情地向光明大道迈出了第一步。
      当晚9时,俞渤和同机四位伙伴,驾一辆军用吉普车直奔南京大校场机场。不料负责警卫的士兵拦住他们不准入内,说:“上方有令,一律要持特别证件才能进去。”
      原来蒋介石整天惶恐不安。担心众叛亲离,为防万一搞了个突然袭击,以为可以逃过厄运。幸好俞渤随机应变,加上平日与这些卫兵有过交往,编造了一个谎言又加好言相待,闯过了险关,将车子开进机场,径直来到514号B24轰炸机前。迅速上了飞机,腾空而起。
      第一步“脱离虎口”成功了。但第二步要轰炸蒋家王朝的南京总统府,他犯难了,因为没有塔台指挥,是无法命中目标的。可情况万分紧急,刻不容缓,他只能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选定一个大方位投下了三吨重的重型炸弹。果然,由于坐标的差异,炸弹在燕子矶爆炸了,未能炸掉总统府。这次轰炸南京政府虽未成功,但却为埋葬蒋家王朝炸开了墓坑,敲响了丧钟。
      第三步是起义成功后,B24起义机的降落地点,按我党中央的指示,应飞往丹东机场降落。不料在飞行途中。出了意外,燃料不够。俞渤焦急万分,与机组人员果断决定就近在石家庄求降。无奈石家庄我军守备部队事先没接到任何联络信号,以为是敌人晚间偷袭,毫不客气地以高炮进行拦截。而此时飞机上的燃料已近于零,炮弹又不断在机翼下射过。俞渤知道是我方发生误会。他急中生智,一面不停地向机场呼叫,一面在城市上空盘旋,终于让我部认定,马上放弃炮射,点燃一排火把,迎接飞机平安降落。
      约两个小时之后,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罗青长奉毛泽东、周恩来之命,热情接待了俞渤一行。
      俞渤驾机起义,如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大大动摇了总统府内的军心。
      蒋介石闻讯,气得摔杯掀桌,大骂“俞渤娘希匹的不是好东西”。同时,对身边的“御林军”防范更加严密,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为了便于掌握兵力,蒋于1948年将九十七师与一○二师合并为四十五军,归南京卫戍总司令张耀明节制,同时加封覃异之为副将。张耀明不仅是蒋介石的亲信,而且是军界的铁腕人物,他除了担任南京防卫工作外,还负责南京与当涂间长江江防阵地和京郊守备任务,其重点是看好由王晏清负责的“御林军”,使他们不落我军手中。
      为策反这支“御林军”,陈修良颇费苦心,派谁去呢?她反复琢磨,最后锁定沙文威的另一个干将陆平去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陆平是湖南人,他的公开身份是记者。他有个老乡叫邓昊明(湖南永兴人),平日与他关系密切。邓昊明是九十七师师长王晏清的亲娘舅,老同盟会员,为人刚直不阿,热爱和平,是孙文主义的积极倡导者。邓昊明的女儿邓健帆是陆平的同学,也是激进分子,早在湖南教书时,由于不满时政,发动学生罢课,曾被国民党县党部逮捕入狱,出狱后跑到南京找过陆平。邓健帆对陆平印象极好。陆平便利用这层关系,先找了她的父亲邓昊明、母亲李君素,然后再会她的表兄王晏清。从此,他们经常相聚,陆平成了邓府的常客。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陆平逐步成了王晏清的朋友、挚友和肝胆相照的密友,他的诤言让王晏清下定了起义的决心。王晏清决定见机而行。但也提了一个条件,要保证他家人的人身安全。陆平代表陈修良当即向他表了态。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又遇上了难题。何时起义,投向解放军何部呢?一切都迫在眉睫。越快越有利。就在1949年3月,陈修良将这件事汇报给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当即指示,要她直接与三野陈毅司令员联系,由陈毅统一指挥。
      孰料,狡猾的张耀明对王晏清产生了怀疑,在他返回江宁镇驻地后对其进行扣押,并上报蒋介石。上方指令决定对他进行秘处。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耀明接到汤恩伯的急令,要他到上海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张耀明在临走之前特意叮嘱覃异之,要他严加看管王晏清,密切注意他的一举一动,稍有异样,当即处之。
      覃异之对汤恩伯搞了一个口是心非。因为他与王晏清交情极深,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晏清还是他的救命恩人。他想,现在蒋家王朝末日将近,何不趁机来个以恩报恩呢?他决定豁出去救王晏清一把,并设计了一个假圈套。让王晏清顺利脱身。
      王脱险之后,连夜返回到江宁镇,带上家小和四千“御林军”起义渡江。不料被国民党闻知,立即派大军追剿,王晏清沉着应战。可是战中因敌人用喇叭喊话,颠倒是非,进行挑拨,中途逃脱了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富家子弟,但其中精英终于突破最后一道防线。陈修良长长舒了一口气。王晏清的到来,受到陈毅的热烈欢迎和设宴招待。
      1949年4月29日,在解放了的南京国民大会堂中,当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走进会议室时,政委邓小平指着身边一位俊秀的中年妇女对刘伯承说:“伯承,这位就是策反南京飞机大队和‘御林军’的陈修良同志。”刘伯承满脸笑容地上前握住她的手说:“同志嫂,我们得谢谢你哟。”在旁边的陈毅笑着说:“这位同志嫂可倾了蒋家王朝的老巢啊!”说得大家都笑了。
      1998年10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在上海市委领导陪同下专程看望了这位九十二岁高龄的“同志嫂”,并称赞她为解放南京,为建立新中国,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 陈 思)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