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灾难学研究框架构想

    时间:2021-07-02 16:00: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汶川特大地震及爆发的各种灾难,促使我们痛定思痛,迫切需要建立一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广泛汲取各门学科现有研究成果的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灾难学”。灾难学主要研究灾难的预测、防治、救助、善后、重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构筑起防灾减灾、社会救援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难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科建设涉及面较广,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共同从理论、科普、应用等层面切入,担当起造福人类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学术责任。
      [关键词] 灾难学;学科建设;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5—0102—04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面对灾难、抵御灾难、战胜灾难的历史。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仍面临着来自大自然和人类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不同灾难的威胁。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公共应急管理,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一、面对灾难,社会科学不能缺席
      
      在灾难面前,自然科学对“灾害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一些国家创办了研究灾害的报刊。如1976年美国创办报道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研究计划与活动的《自然灾害观测者》,后来又创办了报道火山喷发、野生生物变化及其他灾害的《科学事件快报》;英国创办有《灾害管理》、日本有《自然灾害科学杂志》、瑞典有《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通信》杂志等。1986年12月,我国第一家专门研究灾害问题的学术刊物《灾害学》在西安创刊。之后,《中国地震报》、《中国减灾》、《中国减灾报》、《自然灾害学报》等相继问世。各国积极开展“灾害学”研究,在灾害的基本性质、成因过程、灾害后果和运动规律以及如何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大通过的169号决议,将上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简称“国际减灾十年”。目的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灾害来临时能把人员损失及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这时起,“灾害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经验,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的借鉴。尤其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一系列迅速及时、科学有效的抗震救灾重大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2l世纪初人类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典范。
      2008年10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娶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是指导我们开展“灾难学”研究的纲领性文献。
      在灾难面前,研究灾难规律,构筑系统化的防灾减灾体系,社会科学不仅不能缺席,而且应该与自然科学一道,以人类的思想智慧和科学技术来共同构筑抵御抗击各种灾难的坚强壁垒。1976年美国出版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灾害影响、减灾费用和效益作了详细探讨。1980年的《美国防洪减灾总报告》包括了减灾政策的效用分析等内容。印度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的《贫困与饥荒》以巴基斯坦、印度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大饥荒为例,用权利的方法揭示了贫困的根本原因。社会科学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关注对灾难成因和影响的研究,已经显示出科学的强大力量。比利时根特大学社会学教授福莱迪(Frank Furedi)认为,“人类在灾难学方面还是研究得太少,几乎可以说这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建立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灾难应急管理及其恢复重建规律的“灾难学”,已成为迫切需要的科学研究任务。
      
      二、灾难学的概念范畴和性质
      
      1、灾难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灾难学以灾难为研究对象,以防灾减灾为学术使命。那么,什么是灾难?通常认为,灾难包括自然类灾害,如地震、洪涝、干旱、雪灾等;技术类灾害,包括误操作、病毒等:生物类灾害,包括虫害、瘟疫等;社会类灾害,包括交通事故、矿难、建筑倒塌、群体踩踏、恐怖袭击等。我们所指的“灾难”,是按照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程度、影响广大民众生活范围的大小来划分的。如一次医疗事故对一个家庭是灾难,但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面很小,难以形成社会性灾难。对灾难的界定,尚未有量化的衡量标准,我们只能从灾难的深广度、波及面、受损量等作出现实的判断。
      灾难是危机,但并不等同于危机。灾难是造成既定破坏事实的存在,危机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危机首先是一种困难状态,一种经历挫折的过程。危机又和一般的困难、常见的挫折不同,它的程度比较严重,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失败、崩溃或死亡。危机按规模大小可分为个人危机、家庭危机、企业危机、国家危机和世界危机;按性质可分为情感危机、信仰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疫病危机、生态危机等。危机是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或正在过程呈现的打乱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和惯性运行以及出现突发性危及人民生命生活安全的事件等等,危机可以造成灾难,但也可以化危为机,避免灾难。危机是一种可变的现状,具有不确定性;灾难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现实后果,具有不可更改性。
      从时间上看,灾难过程可划分为孕育期、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衰减期、平息期、恢复期、重振期等八个阶段;从空间上看,灾难可分为灾源区、灾泛区、重灾区、抑灾区等四个区域;从救灾行为上看,可分为自救、互救、援救、恢复、重建等五种方式;从防灾减灾行为上看,可分为预测、预防、施救、善后、减灾等五种方式。
      
      2、灾难学的学科性质
      灾难学是一门研究灾难预测、灾难防治、灾难善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领域,与各学科交叉互渗,需汲取各学科研究成果,针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研究。
      灾难学的基本学科特性具有公共性、人本性、科学性、综合性等。它要求在学科功能上,具有社会实用性和公共应急性,甚至为普通民众所掌握所运用;在学科价值上,具有生命至上理念,

    推荐访问:构想 灾难 框架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