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现代远程教育助推中国—东盟高等教育跨境合作研究

    时间:2021-07-01 08:02: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论述中国—东盟国家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东盟国家发展跨境远程高等教育的动因,提出成立中国—东盟跨境远程教育合作交流专门机构、完善跨境远程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研发优质学习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抓好质量保障等措施,从而促进中国—东盟国家跨境远程高等教育合作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 现代远程教育 高等教育 跨境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09-04
      国际化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和《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中,“国际因素”占其中10%。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化更是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跨境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共同开发的《跨境高等教育提供质量指南》对跨境教育做出界定:跨境教育是教师、学生、项目、院校、课程材料在跨国家管辖边界的情况下进行的高等教育。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和虚拟学习逐渐成为跨境教育的主要形式。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增长、经济融合加深,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不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得到很大发展,在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也愈发频繁。2008年,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截至目前已成功连续举办了十届,在前九届交流周上成功签署1088份教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截至2016年,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已超过20万人,提前实现李克强总理设定的“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目前,中国成立了30个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东盟国家建立了31所孔子学院和35个孔子课堂,中国高校已开齐所有东盟国家语种。在第十届中国—东盟交流周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提出,未来3年中国将向东盟十国提供不少于2万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跨境高等教育合作将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如何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推动双方跨境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更好地为中国—东盟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和智库支撑,是当前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高等教育跨境合作历程
      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1991年前的铺垫期、1991—2010年的巩固期、2010年以后的拓宽期三个阶段。东盟成立之初,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受政治局势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外交关系处于不稳定状态,文化交流仅限于通过短期的合作协议和合约方式进行。如1979年与菲律宾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菲律宾成为东盟国家中最早与我国签订文化协定的国家。1989年,我国与老挝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中国—东盟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开始初步的高等教育合作探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一九八六年和一九八七年執行计划》提出了中菲教育代表团访学、设立奖学金、短期讲学或研究的相关内容。总的来说,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政府间高层的短期行为。
      1991年,中国与东盟所有国家建交,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催生了一系列高等教育交流活动。1991—2010年,双方高等教育跨境合作迈入巩固期,具体表现为政策文本的增多,短期合作行为合作向体制化、机制化方向转变。2005年8月,我国与东盟国家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我国与区域组织签订的第一个官方文化合作文件。2008年,我国向东盟方提交《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并在2009年的东盟内部文化信息会议上审议通过。2009年,中国—东盟双方又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国—东盟中心的谅解备忘录》。
      2010年8月,首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的召开使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进入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具体表现为合作领域的扩宽和合作形式的多样化。2010年10月,第十三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审议通过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1—2015)》,这一系列政策文本的签订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跨境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贵阳声明》明确提出积极落实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的“双十万计划”,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推动双方高层次人才交流,推进中国—东盟国家间的学历互认,高校间的学分转移和互认。除互派留学生之外,双方还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和职业教育合作。200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承办“发展中国家硕士(MPA)项目”,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培训高级行政官员。此外,我国还举办了一系列针对东盟国家的短期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如现代远程教育研修班、东盟与中日韩青年汉学家交流研讨班、中国—东盟环境教育论坛等。
      二、中国—东盟国家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一)我国远程教育建设成果。丁兴富教授在《现代远距离教育》连续发表4篇文章,论述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萌芽和准备期,起步和中断期,恢复、繁荣和调整期,战略革新和起飞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为远程教育的萌芽和准备阶段,主要表现为函授教育。1914年,商务印书馆创建函授学社,这是我国最早的函授教育机构。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远程教育的起步和中断期,这一时期的远程教育主要表现为广播电视教育。随着电视台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纷纷建立了广播电视大学。其中,1960年创建的北京电视大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电视大学。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远程教育的恢复、繁荣和调整期,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广播电视大学和卫星电视教育的继续发展。到1979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广播电视大学;到1999年,本、专科函授毕业生达27.32万。1999年1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远程教育列为全国组织实施的六大跨世纪教育教育工程之一。同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实施远程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之后,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群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建设、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进入“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借助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个性化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服务,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推荐访问:东盟 高等教育 助推 中国 现代远程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