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国家在增强国家认同感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时间:2021-06-28 20:02: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宗教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客观社会现象,它既具有消极的排他性又具有强烈的认同功能。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宗教的国家认同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欧洲、印尼、韩国等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国家在增强国家认同感方面的经验分析,为我国更好的利用宗教来增强国家认同感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民族;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宗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的历史和人类一样古老。宗教的作用是双重性的,它既具有消极的某种排他性和狂热性的反作用,又具有促使人们在思想上趋于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的国家认同功能。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等宗教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不仅早已融入民众和社会生活之中,更成为一种精神信仰和思想体系,在历史上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既起过建构作用,也起过解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宗教的认识日趋客观,党的宗教政策也越来越完善,社会对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国家认同感方发挥积极作用的期待前所未有。自2008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要求。如何增强广大信教群众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感呢?笔者试图通过对国际上著名的基督教国家、伊斯兰国家、儒教国家在增强国家认同感方面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能为我们国家在正确引导信教群众,增强国家认同感方面提供启示。
      一、国家认同的概念
      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一词最早出现在1953年列文森论梁启超的名著《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中。它是个政治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国家认同感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对国家的认同也是对自己的身份的一种确认。澳大利亚学者罗斯?普尔(Ross Poole)认为,“民族国家是一个共同体,归属一个国家就是通过归属赋予自己一种身份,如成为一个澳大利亚人、德国人或法国人,从而知道我们是谁。 我们的国家认同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形式,也是一种他者意识的形式,即识别了那些与我们有共同身份的人以及我们具有特殊责任去帮助的人。”一个国家只有得到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才能得以存在,因此,目前对学术界对国家认同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国际层面的国家认同和国内层面的国家认同。国内层面的国家认同是指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它是一种主观信仰,表现为政治主张或政治立场,指个人对其所处政治共同体合法性的主动认同,并愿为维护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本文的国家认同是指国内层面的国家认同。
      二、宗教的概念及其对国家认同感的影响
      宗教一词,在拉丁文中的意识是“人同神的联系”或“敬神”。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宗教是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由于人类总是生活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甚至危机,这就为宗教的存在提供了土壤。宗教可以通过对神灵、对超自然力量和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向一些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和再度丧失了自我的人提供了对未来世界的安全感,使人摆脱焦虑、担忧和恐惧心理,达到心理的平衡与稳定;并通过对人的终极关怀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与忧虑,给现实生活为死亡所困惑或被死亡所折磨的人以心理慰藉宗教,可以使人超然于现实之外,淡化对现世的功名利禄的关注,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帮助人暂时摆脱现世的各种苦恼和烦扰,减少或消除人们对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不满情绪,寻求心理的平衡与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最为一种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的作用是双重性的,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宗教既有国家的作用,又有某种排他性和狂热性的反作用。宗教具有促使人们在思想上趋于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的国家认同功能。宗教的国家认同作用既可以通过其作为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来发挥,也可以通过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体系来发挥。作为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宗教通过文化哺育来培养社会成员,把人们培养成宗教信徒,通过其非实证的神秘方式来说明神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从这种关系中提出有关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和人类命运等一些列规范性教义。通过使个人成为一个宗教信徒,使人们接受宗教价值,帮助个人理解“我是谁”、“我是什么”,从而形成我们是一类人甚至是“一家人”的信仰,进而促使国家认同。
      三、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国家在增强国家认同感方面的经验
      (一)基督教国家在增强国家认同感方面的经验
      马克斯﹒韦伯在他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着重论述了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因果关系。他指出了资本主义精神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推动和支持,而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则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即基督教新教的伦理。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西方文化的基础。而西方文明起源于欧洲,并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欧洲国家专门成立了一个“我们的欧洲”组织,专门讨论欧洲的认同问题。在众多的元素中,他们认为基督教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基督教不但在中世纪时是欧洲同质感的核心,也是当代欧洲认同的核心。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组成了欧洲基督教国家共同的认同感。
      首先,欧洲国家很注重基督教思想整体性的作用,用基督教的教条、教规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欧洲认同的核心是思想文化的认同,它深受基督教整体性的影响。基督教不仅缔造了欧洲精神世界的大一统,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了欧洲文化的共性、生活习惯的共性、行为道德的共性和欧洲大一统的观念。即使在今日,欧洲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也都是依据基督教教条发展形成的。其次,在欧洲国家政治结构的趋同中,基督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欧洲认同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的趋同上,还体现在政治结构的趋同上。基督教征服欧洲之后,罗马教廷就不再关心欧洲世俗权力的统一了,他们认为,一个四分五裂的世俗政治格局可能更符合罗马教廷精神上维持基督教大一统的利益。此后,欧洲国家就走上了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而基督教为这种道路奠定了法理、伦理和政治上的基础。而基督教在构建欧洲封建秩序体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基督教在与异教的斗争中,强化了欧洲人的认同感。在基督教与异教激烈的斗争中,宗教信仰认同不仅成为了区分敌我的标准,还发展成为欧洲人最高层次的文明认同,这种认同感甚至超越了欧洲人内部基于现实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在中世纪,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由来已久,先是早期的基督教与伊斯兰的冲突,接着又爆发了十字军东征。欧洲人在与异教徒斗争时,在基督教的指引下边的更加团结,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发展成为欧洲人的精神纽带和情感纽带。基督教在异教的冲突中强化了欧洲人的认同感。

    推荐访问:儒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国家 启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