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重议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

    时间:2021-06-28 00:0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作为一种中国政治改造方案,张君劢的“修正的民主政治”无疑是20世纪30年代“中间路线”的典型代表。然而,关于“修正的民主政治”的认识和评价,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观点。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惟有从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切入,细致分析其理论基础与制度架构,才能准确把握“修正的民主政治”的本质——介于传统议会政治与新式独裁政治之间的第三种政治,即“集中心力的国家民主政治”。
      关键词: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自由;权力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6-0074-06
      张君劢(1887—1969),中国现代政治家、法学家、哲学家和新儒家代表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他所郑重提出的“修正的民主政治”,不仅是其民族建国整体方案的核心部分,而且是当时“中间路线”的代表性方案。因之,“修正的民主政治”一直是张君劢思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迄今,学界关于“修正的民主政治”之性质仍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比如:台湾学者薛化元指出,“修正的民主政治”具有浓厚的极权主义倾向[1]154;大陆学者郑大华认为,“修正的民主政治”是“在传统的议会民主政治的框架内,向德、意的法西斯独裁政治的方向修正”[2]223;翁贺凯则强调道,“修正的民主政治”并没有背离张君劢宪政民主的一贯立场[3]113。这固然是研究者的主观立场、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不同所致,但其根源在于张君劢本人采取了折衷调和的态度,正如他所言:“我人求一两得其平之法,即政府不因议会而动摇,议会不因其权力之过度而自取灭亡,此即我人所谓修正的民主政治之精神。”[4]91-92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切入,细致分析其理论基础与制度架构,藉以正确认识与评价“修正的民主政治”。
      一、从国内外政治环境看“修正的民主政治”之旨趣
      严格说来,张君劢第一次提出“修正的民主政治”方案,是在《再生》杂志第1卷第2期刊发的《我们所要说的话》(1932年5月20日)中,随后在《国家民主政治与国家社会主义》、《民主独裁以外之第三种政治》等文中作了进一步阐述,至1938年又在《立国之道》一书中进行系统总结。透过这些著述,可以发现张君劢提出“修正的民主政治”方案,既是其自由主义政治理念的自然结果,也是他因应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巨变的产物。
      从国内政治环境来看,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后,国民党于1928年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但实质上中国仍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并未完成真正的统一。一方面,在國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不听中央号令,甚至发生武力对抗;另一方面,中共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上了武装暴动之路,并与国民党展开了多轮“围剿”与“反围剿”的军事战争。在这种情势下,国民党右派势力打着国家统一的旗帜,主张继续推行训政,实施一党专政,禁止其他政党存在,剥夺人民的自由权利,而对于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和公民教育却漠不关心。愈是这样,人民对国民党愈是不满,对政治权力愈是反感和抵触,以及对自由民主愈是渴求。“但是受世界政治潮流的影响,亦弥漫着一种对于宪政民主的‘幻灭’感,一些原本倾向民主的学者转而鼓吹开明的‘专制’与‘独裁’。”[3]93-94于是,在1933—1935年期间,以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为阵地,中国思想界开展了一场名为“民主与独裁”的论战。
      在讲述这场思想论战之前,实有必要勾勒当时的世界政治潮流。民国成立时,“大家心目中所想像的,就是宪法政治,议会政治,政党政治,好像国民有自由权,议会监督政府,甲党上台,乙党下台,这是正当轨道,欧美既如此,我们中国也不得不如此”[5]。但一战之后,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意大利和德国则以独裁统治为目标,实施党国一体的体制,取消人民的言论、结社等基本权利。更有甚者,在苏联与意德“左”、“右”两种政权的鼓荡下,在1929年世界经济大恐慌的刺激下,英、美等国为了克服传统民主政治的诸多弊端,如议而不决、政出多门、政党间互相倾轧等,有选择性地吸收了独裁政治的优点,如举国一致、注重力行、权力集中等,从而走上限制议会、扩大行政权力之路。然而,在张君劢眼里,英、美等国仍为民主国家,而非独裁国家,因为“号为一个政府绝不能缺少与行政部内独断独行的要素,议会是以多数人组织,行政部总有一个人居最高地位如总理。英国的内阁,美国的总统,是都有多少独裁成分”[5]。亦即是说,单从行政机关方面来看,不能见出独裁的真相;立法权如何,人民自由如何,正是独裁与非独裁的界限。这样一来,摆在中国人眼前的现代政治选择,除了传统的议会政治、新式的独裁政治之外,实际上还有英、美等国的“集中心力的国家民主政治”[6]。
      综而观之,“民主与独裁”大论战是围绕国家统一方式,应当采取个人专制的武力统一还是民主的政治统一而展开的。以蒋廷黻、丁文江为代表的一方,坚持从民族危机出发,主张国家统一优先于个人自由,指出民主政治在中国比独裁政治更不可能,因此中国的政治出路是专制独裁;而以胡适、张奚若为代表的另一方,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认为用独裁政治谋求国家统一,非但不能得到统一,而且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中国的政治出路是民主宪政。在这场论战的后期,张君劢也加入了进去,支持胡适、张奚若这一派。当然,他与胡适、张奚若等人仍有所不同,胡适、张奚若等人奉行的是传统议会政治,他则力倡民主与独裁以外的第三种政治,即“修正的民主政治”。于是,较诸胡适、张奚若等人,张君劢因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新式独裁政治的优点,反而显得有极权主义的倾向。其实,张君劢在参战论文《民主独裁以外之第三种政治》中,除了大力赞赏胡适批驳独裁政治的言论,还指出胡适的民主立场不够坚定,说道:“他(指胡适——引者注)在东方杂志所做的文章,好像又说,如其真正有独裁首领,独裁也未尝不好的话,令人又起一种怀疑,觉得他不是对于民主真有确信,还带几分模棱的样子,但是他对于在君答辩,我们觉得适之所见是同我们所见不相上下。”[5]言外之意,张君劢自认为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推荐访问:民主政治 修正 张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