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务实性

    时间:2021-06-23 20:03: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邓小平的作风一贯都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他在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也充分体现出了鲜明的务实性特色。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所表现出来的务实性特色对于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务实性;实事求是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017 — 02
      务实性,就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求真务实,讲求实效。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其所表现出来的务实性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最为突出的理论特性。这种务实性不仅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对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实事求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邓小平将实事求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将其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点和指导思想。邓小平反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把实事求是作为价值理念,将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邓小平将实事求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点,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工作需以此为基础,围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中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须立足于这个基本国情。邓小平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到实处,要结合具体实际,不能搞形式主义,但是必要的形式得有,并要以实效性为基准。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针对的是人们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教育,但其最终目的是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务实性为基本着眼点,以实效性为根本落脚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邓小平着眼于事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教条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是复杂、多样的,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如果仅从本本出发,使工作教条化,就无法进行全面、细致、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官僚主义是与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务实性根本对立的腐朽思想,它的错误和危害在很多讲话中都被邓小平进行了严厉地揭露和批判。邓小平认为,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强大力量,要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决反对并克服官僚主义,一切以为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造条件,以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为准则。
      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点,以人民的生活实际和具体问题、新时期国情为依据,提出问题,帮人民解决问题,把实事求是贯穿于理论与实践当中,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充分体现出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务实性。
      二、“三个有利于”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尺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邓小平继承了这一观点,并将它与我国新时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思想,并在南巡谈话中将其明确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价值尺度,其主要内容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以现实情况为着眼点,以人民的切实利益为切入点,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体现,也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中务实性的精神体现和集中反映。实践证明,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尺度,可以有效提高人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可以在生产发展、国力增强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切实利益。务实性是“三个有利于”的根本特性。“三个有利于”的务实性是其可操作性的有力基础,也是反对“空头政治”的强大武器,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以及实效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助推器。
      三、革命精神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
      革命精神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如果将二者割裂,会造成严重后果。我国十年内乱正是由于物质利益和革命精神被割裂开,把对正当的物质利益追求当作利己主义、资本主义,并加以严厉批判,这不仅使个人的切实利益遭到严重损害,也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邓小平重视革命精神和物质利益二者的有机结合。他指出,革命行动离不开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若不讲物质利益,只讲牺牲精神,那就是唯心论。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行经济政策的关系对我国社会的稳固发展至关重要。经济政策是处理广大群众经济利益关系的现实性规定,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广大群众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道德规范方面的工作,还包括对一部分先进分子的理想要求。现行的政策界限和道德规范的规定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用共产主义的道德作为现阶段的经济政策的准则,要以开放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确处理经济政策和道德规范的关系,可以促进彼此的发展,也利于二者的有序进行,避免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泛滥。邓小平在重视革命精神的同时,也重视物质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人民进行思想教育来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方式,其与物质利益的结合是人性的一种客观的基本需求,二者的合力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邓小平以此为思想基础,提出“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用来正确处理革命精神与物质利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系。将革命精神与物质利益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中务实性的内在表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推荐访问:务实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 邓小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