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亲情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不应遮蔽的问题

    时间:2021-06-20 16:04: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亲情是基于血缘或姻缘关系中的人们之间最真、最大、最美的感情,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些“快节奏”负面因素挤压着人们对亲情的表达,家庭教育的“缺爱”和“溺爱”导致亲情的漠视。亲情教育亟待弘扬,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局面,大力弘扬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增强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亲情 遮蔽 亲情教育
      一、亲情的内涵
      在古代传统文化中,亲主要指父母双亲或有血缘、姻缘关系的亲属。如《礼记·奔丧》中的“亲,父母也”,《礼记·大传》中的“亲者属也”。“情”指感情。亲情,指基于血缘或姻缘关系中的人们之间最真、最大、最美的感情。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都是亲情。情侣之间的爱情通过婚姻也会最终产生出亲情,婚姻将情侣变为夫妻,使爱情和亲情联为一体,并使二者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夫妻双方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感情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亲情。亲情重在感情的至真至大至美,广泛地看,在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人们之间也可以产生情亲,如患难之交形成的恩情、领养子女养育之恩等,但其核心、占据重要位置的是家庭成员、亲属之间的感情。
      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礼记》中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任,臣忠,十者谓之人义。”其中前八句都是谈亲情。父母的仁爱、子女的孝敬都是人之为人的要义,是天经地义之举。为人父母,爱儿女是人之常情,是人伦的体现。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是应尽义务和责任。古代,儒家学说就提倡通过“爱有等差”波纹方式推及开来,达到“天下为公”的美好社会大同局面。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亲情而至天下大爱,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明确指出:“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養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唤醒当代大学生对亲情的关注和重视,培养他们对亲人的感恩之心、养亲敬亲之责,并能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热爱同学和老师,热爱社会和国家,敬爱生命,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亲情教育的现实问题
      亲情教育具有现实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社会科技、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亲情教育的不足。
      其一,工业批量化生产方式和以理性为基础的科层管理技术在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给人们套上了快节奏的生活限制,挤压了亲情空间。人们大部分时间被批量化生产、高度秩序化的科层管理所挤压。在生产的路上、在学习的路上……总之缺少在亲情表达的路上。20世纪90年代一首《常回家看看》以朴实无华的歌词呼唤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挤出时间回家看看,以弥补工业化快节奏之魅对人们亲情的挤压。其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便利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带来了一家人在生活理念和样式上的代沟。青年人热衷于网络交流,例如QQ、微信、易信、陌陌、飞信、博客等社交工具,而40岁以上的家长们掌握信息咨询的渠道和能力有限,他们更习惯于直面沟通或电话沟通。两代人的亲情表达出现代沟和错位,致使亲情弱化。“两代人之间交流、沟通方式的错位,使得他们亲情联系的机会愈益减少,相互的不理解、不信任在无形之中增多”[1]。
      家庭教育的“缺爱”和“溺爱”是青少年亲情淡漠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家政服务更加细致,诞生了许多替代父母亲教育、抚育子女的服务性工作。校园接送、托管班、教育辅导班、午餐定制、保姆奶妈等家政工作替代了父母和子女的交流教育。使得孩子活动对托管者负责,父母对孩子成长教育的资金负责,父母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互动。“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三个家庭”围着一个孩子转,从小就是小公主、小皇帝,对其溺爱有加,疏于管教,致使他们对父母家人的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缺少感恩之心。正如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马卡连柯指出的“独生子女很容易习惯自己的特殊地位,变成家中的真正暴君。做父母的往往很难遏制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关怀,不管愿不愿意,正在培养利己主义者”[2]。
      目前高校亲情教育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形成气候。在中学阶段,学校教育以分数为最终追逐目标。分数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学生在课堂上接受道德说教的教育,很难体会、感受并认同亲情的价值。进入高校,尽管有的高校在开展某些亲教育,如感恩教育等,但在亲情的教育方式上还很简单,教育内容还不够丰富。更多的是开展运动式的学生亲情教育,如布置任务书写一封家书、观看反映亲情内容的影片,缺少对学生心灵的触动。有的运动式亲情教育甚至还引起学生的反感。高校亲情教育没能唤醒青年内心深处对亲人应有的最美最大最真的情感。
      有的高校亲情教育还处于盲区,德育教育取代了亲情教育。据一项调查显示,12000名大学生中只有6%的人在母亲节问候过妈妈,仅9%的人知道父母的生日[3]。道德知识的学习代替了情感精神的培养,道德知识很多,却行动很少。亲情被忽略,亲情教育在一些高校完全被专业技能教育、就业任务所遮蔽。
      三、亲情教育的途径
      亲情带有一定的天然性、自发性但更需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体会,从潜意识培育为自觉的行动。亲情教育是爱的教育,要用爱心培养爱心,用爱心才会唤醒爱心。只有父母对孩子抱有最真挚的爱心才会“春蚕到死丝方尽”,只有老师对学生抱有真诚的爱心才会“蜡炬成灰泪始干”。与此相应地,在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对长辈真心行孝,对他人真心关爱。亲情教育发端于家庭,自觉于学校,践行于社会;亲情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培养。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遮蔽 不应 亲情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