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及切入点

    时间:2021-06-19 04:02: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着“偏激化”、“狭隘化”、“空泛化”、“陈旧化”、“统一化”等误区,应注重教育观念的及时更新,形成新的“大德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从细微处入手,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效果。
      关键词:德育渗透;误区;新观念;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2-0074-0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这两句诗来形容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再恰当不过了。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将其工具性及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渗透在语文学科教学环节中,是以德育为首的具体体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关键是怎样才能将德育渗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既完成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又能收到“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德育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学科教师在具体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新”和“细”。
      一、存在的问题
      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着一些误区,还残留着一些陈旧的思想及落后的教法。
      (一)忽视了学科特点,倾向“偏激化”
      一种倾向,是只注重语文学科特点,淡化甚至忽视了德育渗透,认为德育渗透是政治课的事,形成教学中“纯语文化”,这只会使语文学科教学偏离教学目标;另外一种倾向,忽视语文学科特点,抛弃课文载体,将语文课教学“纯政治化”,使语文学科教学枯燥乏味,以至于将语文教学引入狭窄的死胡同,无法达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二)德育渗透“狭隘化”
      一方面将德育渗透内容简单化,认为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就是要“天天讲、节节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等,不讲这些内容,就不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另一方面是将德育渗透过程,狭隘地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教师说教上,忽视了“生活即学习的大课堂”,放弃了课外语文阅读指导、课后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三)德育渗透的“空泛化”
      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没有结合课文这个关键载体,而牵强附会地进行毫无关联的德育内容,以至学生感到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及时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感化学生,重在致细入微地引导,只有将“切入点”细化,才能将德育内容准确有效地植入课文教学这个载体之中。
      (四)德育渗透的“陈旧化”
      一方面,德育内容没有及时注入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从而使语文学科教学德育渗透仍停滞不前,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迷惘;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学习内容、思想观点,为什么还徘徊不前呢?另一方面,是德育渗透方法僵硬老化,除了陈旧的教师“语言说教”之外,很少去尝试新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交流的“讨论法”,利用生活实践的“感悟法”,利用扮演角色的“情境法”等,都可以将语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做到形式多样、推陈出新,从而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育效果良好”的新局面。
      (五)德育渗透的“统一化”
      一方面是每篇课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等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载体,德育内容、目标、方法照搬照套《教学参考书》,缺乏师生的灵活机动性;侧重点,切入点,被事先设定的“统一标准”捆住手脚,使语文课堂上德育渗透过程机械僵硬单调。另一方面忽视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师生具有的独特情感体验,有“异”才会去求“同”,才会去辩论、去实践,才会有进步,特别是德育渗透更应体现“个性化”。
      二、切入点
      对于以上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各种误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怎样去改变这些不足之处呢?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新”、“细”入手,才能使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获得真正的实效。
      (一)注重“新”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注重“新”。所谓“新”就是德育观念的新,德育形式的新,德育方法的新。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内容不仅只是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等传统的内容,更应结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性化的关注等内容,包括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指导,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指导,乃至学生成功、失败的独特个性体验,都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大德育观”,使德育内容因注入新的“血液”而显得更广泛、更生动。在语文教学中,尝试新的德育形式,打破德育渗透仅停留于课堂40分钟的形式,打破依赖于教师的“空洞说教”形式,使德育渗透不仅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还应延伸到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组织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课外交际用语文明健康自律等新的德育形式上,使德育渗透无时不在,既注重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又收到德育渗透之效。在德育方法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方法,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高效的教学方法,如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组织学生观看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的“模仿教育法”;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学习心得的“情感交流法”;根据自己的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编排课本剧的“角色植入法”;利用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举办辩论会的“观念拼撞法”……使德育的方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多样化、新奇化,不仅改变了学生对“讲大道理”的厌倦逃避,也使教师的教学生涯绚丽多彩,使教师的教学技术变为“教育艺术”。
      (二)注重“细”
      语文教学中有了新的德育观念,新的德育形式,新的德育方法,是不是就可以使德育渗透效果立竿见影呢?其实,关键还需要渗透德育过程中的“细化”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细化”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细”在切入口。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效果好坏,取决于德育渗透的口子是否精细,即德育的切入口是否恰当。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熟练驾驭优势,变“读教材”为“用教材”。根据教师的自身文化修养及教学目标的把握,选取德育的一个侧重面,做细做精,切忌“面大、空泛”、“贪多嚼不烂”的被动局面。例如,选取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的教学”为切入口,使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性及形象性,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把爱国主义具体化;选取生字的拼音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使爱国主义教育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并自觉地持之以恒;选取每个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活动,在要求学生用语文明、准确中,将审美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体会到思想健康、语言文明、准确生动,就是良好的人文素养体现,就是个人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表现;选取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用新的观点学会辩证的阅读分析,既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获得美好的情绪体验,又有了自己的个人阅读感悟,而不是把教师的个人好恶强加于学生身上。

    推荐访问:切入点 德育 渗透 语文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