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发达国家学校德育的实践及其启示

    时间:2021-06-16 12:01: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不同国家的学校德育,存在着共性和个性。通过对不同国家学校德育的分析比较,结合我国德育的实际,可以从德育课程自身的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德育课程和其专业课程教育结合的机制、德育课程和课外学生教育活动结合的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发达国家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7)07·08-0069-04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校德育,都把德育作为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来对待。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学校德育目标,最能反映这个国家教育的阶级性和国家意志,即最能反映这个国家学校德育的政治倾向。无论什么性质的国家,通过学校德育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成为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这一点是共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由于来自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冲击,道德状况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震荡,因此各国政府都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探索提升国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发达国家的学校德育
      
      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德育传统不同,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德育理论与德育模式,因而也导致不同的德育实施过程和效果。下面就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德育特点作一分析。
      美国建国历史短暂,其道德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建国到20世纪40年代:学校道德教育呈现浓厚宗教色彩的时期;(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价值中立观点盛行时期;(3)20世纪80年代至今:道德教育重新受到重视,强调灌输核心价值观念的时期。[1]从美国的德育发展过程来看,具有以下几方面鲜明的特点:(1)依托于相关的教育理论,如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等;(2)德育内容丰富,如政治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规范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3)教育方法多样性,如正式课程教育、隐性课程教育。在正式课程教育中,美国政府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都作了明确要求,对学校教育计划中政治科目的设置作了很多硬性规定。学校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建立在学生不同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体现出较强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公民道德教育。美国教育界在设置课程时,要求任何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者首先必须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与专业有关的社会伦理问题。在隐性课程教育中,把政治、道德内容渗透到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等非政治课程当中,渗透到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充分利用国家建设成就来教育和鼓舞学生;重视培植爱国氛围;重视教育环境建设,建立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国家公园等,用以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运用各种传媒、文学、艺术等手段,用经过选择、提炼的事实、形象、情节来感染、教育学生。[2]
      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传统,同时也提倡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道德教育不仅注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汲取,也把眼光投向世界,引进国外先进的德育理论,构建适合本国青少年发展需要的德育方法。英国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英国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英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方法具体概括起来有:文化传递法、关系体谅法、社会行动法、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法等。[3]莱斯特大学的莱特教授将英国的现代化学校德育新框架概括为“四个核心”、“六个关系”。“四个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守信。“六个关系”是: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劳动和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与所有人即人类的关系;与我们自己的关系,包括对同辈人及对自己的理解;与非人类的关系,即与自然界的关系和环境问题;与上帝的关系,即信仰。莱特教授认为,德育就应该通过这“六个关系”的具体化、生活化来反映“四个核心”观念。[4]
      日本学校德育方法基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前者的指导思想称为德目主义,后者称为全面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学校德育方法经历了两者的对立与斗争,目前已逐步走向融合。全面主义虽然开始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强行推广的,但后来得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趋势的强有力的推动;而德目主义的背后是日本修身科的悠久传统,而且它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一直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其中德育规范则成为两种德育方法最终融合的载体。日本学校的德育规范具有极强的周密性和具体性,从而能超越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的界限,对二者也起到了统合作用。日本的学校德育是根据文部省制定的德目安排的。教师根据这些德目的要求,尽量选用生动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材料来讲授。道德课还与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日本学校的德育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和”文化教育及劳动教育,并把这些内容按照学生年级的不同加以具体化、细化,在引导学生学会处理“有关自身的内容、有关与他人关系的内容、有关与自然及崇高事物关系的内容、有关自己与集体及社会关系的内容”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力、道德实践的意愿和态度等。[5]
      新加坡政府把包括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国策,实行统一指导、全面干预。新加坡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在继承东方儒家伦理文化基础上,于1990年代初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6]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1)重视传统道德教育。将儒家传统纳入教学内容,1983年推出的“儒家伦理”课程曾引起世界德育界的极大关注。(2)道德教育与社会相结合,把晓理与奖惩相结合,对公民道德行为的养成,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为道德教育提供社会环境的支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3)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在学校德育中采取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法、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灌输和启发相结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4)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普遍采用辩论、问题讨论式的教学,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组织讨论,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的启发性,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明确道德价值目标。(5)德育形式的多样化。除课堂教育外,还通过各种校园活动、社会活动来加强德育,寓道德教育于学校和社会活动之中。[7]
      
      二、发达国家学校德育的特点
      
      1.德育的连续化和统一性
      国外学校德育的特点首先表现在致力于德育的系统化、连续化和国家干预。许多国家开始实施幼儿园到大学的德育规划,强调德育的系统化、连续化,即在内容上保持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注意各阶段的相互衔接,体制上统一布置、整体规划,使整个学校德育都围绕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实施,保持一致性和目的性。国家统一管理,能较好地运用行政和法制的力量来加强学校德育,调节所有社会机构的作用,合理利用德育资源,培养忠诚于国家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利益。
      2.德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国外特别注重德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尤以美国最为典型,其突出特点可概括为“轻理论,重行为;轻说理,重管理”。美国学校德育一方面把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强调课外活动,如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咨询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美国高校德育的一个突出环节,即由学生个人申请,组建学术、文化、宗教、政治等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适应美国社会需要的人才。总之,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重视学生的人格、国民责任和人际关系教育。

    推荐访问:发达国家 启示 学校德育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