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宗教中国化境遇下佛教现代化路径刍议

    时间:2021-06-05 12:01: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佛教在漫长的历史中虽已逐渐转变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面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应当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佛教早已实现了中国本土化,而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是当下重中之重。本文从僧伽教育体系、戒律的变与不变、商业化倾向几个方面探讨佛教现代化路径。
      【关键词】宗教中国化;佛教现代化;适应
      一、相关国家政策和佛教中国化缘由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的宗教“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作了深入系统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i]可见,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大前提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唯有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实现宗教中国化,以及现代化、当代化。
      由于宗教具有“五性”特征,具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它的长期性和两面性决定了我国政府必须采取合适的政策规章以对待宗教。宗教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相对来说,佛教是我国历史上外来宗教中国化最成功的范例。佛教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土,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入中国文化,适应中国社会,并取得长足的发展。东晋道安法师曾提出:“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其看到佛教与国家有着密切关系,奠定了佛教处理自身与国家关系的基调。佛门虽也曾经历“沙门不敬王者”的讨论,而在其自身慈悲圆融的法义、百丈清规等佛教丛林清规的中国化、菩萨信仰的普及和流传下,主动实现了教理、教义、教规的中国化,与国家和社会逐步相适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中国化方向,不仅仅是对外来宗教而言的,无论是佛教还是本土宗教道教,都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都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
      笔者认为,当代宗教中国化问题,即是五大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各宗教自身既要处理好其与国家层面的沟通合作,也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输出相一致,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当下中国人的心理需求,不仅仅是适应现代的社会发展趋势,也要呈现当代的中国特色。在当下,一方面人们面临着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危机,另一方面各宗教也面临着如何消解社会集体焦虑以及建立新型信仰模式的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则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
      习总书记在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化”方向就是要“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ii]习总书记在会议上给出了中国化方向指导。那么,佛教如何适应当代以科技理性主导话语权的社会,如何回应实现佛教中国化,则应是更细致化的问题。
      二、佛教现代化路径探索
      (一)佛教教育体系探索
      要实现佛教中国化,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曾提到:“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四川大学陈兵教授在其著作《佛法在世间》提道:“建设寺院,首先必须有一批有道心、有学修、有弘法才干的人才,就此而言,培养人才的工作,比修建寺院更显迫切、重要。”可见,培养合格的僧才以及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对于末法时期佛教而言尤为關键。
      自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以来,僧才教育已获得长足发展。根据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基础信息查询系统可知,登记在册的全国佛教院校(包括分院)共有36所。同时,现存佛学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的佛学院教学内容均为多个教派协同教学,往后可以专门建立各宗派的佛学院,培养专业性人才。各宗派佛学院也可设立各不同等级的院校,将各级佛教院校区分开来。更为重要的是,佛教院校需与国民教育系统相合,培养优秀佛教中青年人才。
      另外,若学院丛林只重视办学,若僧才只懂得佛学知识,是不能够应对当代复杂的社会需求的。据本人在闽南一带的寺院经历,现今寺院非常需要为都市人群答疑解惑的心理咨询师,一来可以解决信众和普通市民的种种生活问题,二来亦可通过此过程吸纳新的信众,而后令入佛智。
      再者,在居士教育方面,以现代手段开展信众教育;在学术交流方面,除办好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同时进行国内外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以推动思想文化建设。
      (二)佛教戒律制度的严守和探索
      以戒为师,唯有严苛的戒律才能保证正法久住。据国家宗教事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2018年3月10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全国的真和尚有22万,假和尚有60万。虽说当前佛教形象不好有一定的外因问题,但维护僧团的清净形象必须靠佛教内部的戒律严苛把守,只有清净和合的僧团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敬仰。
      另外,人生佛教的倡导者太虚大师曾大力倡导教制、教规的改革,其中自然包括佛教戒律的修缮,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完全实行下来。虽如此,到了当代,戒律的具体内容也应当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原始佛教至今,佛教戒律在各个朝代都有一定的修缮和补充,如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将农禅观在中国佛教丛林清规中固定下来。佛教在不断适应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佛陀的教言须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从出世法和世间法的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如今戒律更应当主动进行调整,以适应佛教中国化之趋势。
      (三)抵制佛教商业化倾向
      宗教需要保持其超脱性和神秘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步迈入了小康社会,寺院生活条件亦改善,但寺院的商业化遭受着社会的拷问。
      首先,要区分借佛敛财的纯商业活动和寺院自养活动的区别。根据法国谢和耐先生的《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描述,我国古代寺院经济大部分主要依靠田地租赁获取收入,现代寺院依靠门票获得经营性收入也是合理的,是自生自养的一种方式。其次,应当从严处理寺院“被商业化”、“被承包”现象,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商业化倾向。新出台的《宗教事务条例》及《宗教事务部分行政许可项目实施办法》可为寺庙的合法权益提供政策支持。再者,更为重要的还是教内本身的清净和作为,既要自身坚定立场,明确佛教本位,同时也要对信徒进行正面的教育。总体而言,信仰是绝不能被买卖的。另外,少林寺利用其自身武术特色将其名牌推向了世界,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但对于其他宗派来说并没有普遍性和可复制性。
      三、结语
      以上为针对当下佛教中国化论域下对佛教未来走向的一些思考,其他还有如传教方式的多样性、教义经典的现代诠释等,未能面面俱到。21世纪的中国佛教应当积极借鉴海内外的经验,必须要维护自身的神圣性,坚定积极正面的形象,通过慈善、教育、环保、医疗、文化传播等方式为普罗大众提供优质的信仰服务。同时也需要切合国家意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继续以圆融的精神面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注释:
      [i]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N].人民日报.2016-04-24.01版
      [ii]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N].人民日报.2016-04-24.01版
      【参考文献】
      [1]陈兵.佛法在世间[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01
      [2]【法】谢耐和.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
      [3]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基础信息查询.http:///zjjcxxcx/index.htm

    推荐访问:佛教 刍议 中国化 境遇 路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