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以色列政党政治演变中宗教政党角色地位的变化

    时间:2021-06-04 16:0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以色列政党政治经历了由工党主导,到利库德和工党两大政党竞争对抗,再到大党势衰、小党势增体制的转变,宗教政党在这种演变中其角色地位不是简单地由弱变强,也不是通常所说的“四两拨千斤”所能概括的。其角色地位的变化是复杂的,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虚变实,由最初的防御到最后的攻势地位的变化。以色列政党政治演变及宗教政党角色地位的变化与以色列移民社会的发展、变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以色列,政党政治,宗教政党,沙斯党,国家宗教党
      [中图分类号]K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4-0050-09
      
      以色列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自1948年建国以来,有一百多个党派或集团参加议会竞选;以色列是发达的议会民主制国家,议会选举实行比例代表制。这既导致了小党层出不穷,又引致政党分合频繁的情境;以色列是集世界各地流散犹太人于巴勒斯坦民族家园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逻辑结果,居民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水平、思想观念、经济地位及政治倾向,造成以色列社会政治分野的长期存在;以色列是典型的移民国家,社会是发展的,人口是流动的,选民群体的数量是变化的。并且其政治倾向是非固定的,这必导致主要政党为扩大选民基础而陷于激烈竞争和对抗中;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犹太人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保持以色列国家的犹太特征、犹太民族认同是立国之基,兴民之本,这是宗教政党在以色列这个发达民主国家政治舞台上、社会生活中地位举足轻重的逻辑前提;以色列国是在与周边的阿拉伯民族和国家斗争、冲突和流血战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恶劣、紧张、多变的国际环境深刻影响了以色列政治格局的变化和走向。在一个多元的、变化的政治环境中,以色列的政党政治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经历了从一党主导到两党竞争,再到大党势衰、小党势增的演变,宗教政党在其中的角色地位不像通常认为的是相对稳定的,而是经历了明显变化的过程,笔者试就这一问题做一浅要剖析,敬请各位专家指正。
      
      一、宗教政党独特的历史地位
      
      按照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西奥多·赫茨尔的最初设想,依据《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在巴勒斯坦地建立的犹太国家是一个世俗的现代民主国家。但是从以色列建国60年多来的历史发展看,犹太教实际上处于国教地位,以色列宗教政党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干预超出了通常人们对现代民主国家的理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的厚重影响,又是现实政治发展的逻辑结果和必需。
      首先,犹太教在以色列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宗教,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一神教,由于对犹太教唯一真神上帝的信奉和对教律的严格遵守,犹太人群得以成为一个民族,得以历经残酷的掳掠、驱逐、迫害、屠杀而顽强地作为一个民族存活下来,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聚合剂,是流散犹太人联系的纽带。犹太教对于犹太人来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和不断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的营建,它已内化成犹太民族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文化传统。当今以色列社会,尽管只有20%的人肯定自己是正统犹太教的信奉者,有25%~30%的人认为自己是世俗的,但大多数以色列人口认为自己是守犹太传统的。那些遵守某些宗教礼仪的人,并不把他们的行为看作是对上帝戒命的坚持,而只是遵守犹太习惯和传统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当今以色列为什么大多数犹太人赞同在以色列公共生活中体现某些具有宗教色彩的文化内容并支持宗教与国家的某些关系的存在。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犹太公民认为宗教是国家生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不必被局限在私人生活范围内。面对多数犹太公民对宗教的这样一种情感氛围,考虑到民族团结、国家认同的需要,应该说以色列统治精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最初建设世俗以色列国的设想。
      其次,以色列宗教势力、宗教政党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以色列建国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早设想解决欧洲犹太人悲惨命运的唯一方法是回归巴勒斯坦圣地的人是犹太拉比兹维·希尔施·卡里舍尔。1832年,卡里舍尔就提出通过从默罕默德·阿里手中购买圣地的办法,让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1862年,他出版《追寻锡安》一书。为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奠定了基础;1870年,由卡里舍尔提议,在世界犹太人联盟的支持下,建立了米克维以色列农业学校。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犹太宗教势力分两大派系:世界精神中心和世界以色列正教运动。世界精神中心系统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世界精神中心的建立可追溯至1893年俄国和东欧的正统派组织建立的“精神中心协会”,1902年协会改名为“世界精神中心”,1918年改组为“精神中心党”并在巴勒斯坦设办事处。该党强调犹太精神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犹太民族振兴的关键;支持犹太复国计划并积极投身于各项复国的工作中;在维护宗教利益上,远比正教党灵活和温和,如该党认为不应坐等救世主降临,在巴勒斯坦建国不会违背犹太教教义,这是犹太人救赎的第一步。1922年,精神中心党中强调劳动重要性的工人党员脱离母党另立“精神中心工人党”。建国后,精神中心党和精神中心工人党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56年,两党重又联合,改名为“国家宗教党”。1981年,党内的赛法拉迪犹太人脱党建立了“泰米党”(以色列传统运动),不久,泰米党中的一部分成员加入利库德集团,另一部分成员加入沙斯党①。1983年,国家宗教党内部激进派与以色列正教党的部分成员联合成“莫拉沙党”,但很快解体,退出政治舞台。
      世界以色列正教运动最早于1912年建立于德国的极端正统派中,后在东欧地区得到广泛深入的发展。该派坚决维护《圣经》传统价值观念,反对改革派、保守派的犹太教应顺应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观念;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认为只有救世主降临时,犹太人才能得到救赎,才能回归巴勒斯坦建国,在此之前任何复国的努力都是违背教义的。1925年。来到巴勒斯坦的该运动的工人群体脱离正教运动另立正教工人运动,该派仍坚持正统教派的宗教观念,仍服从正教运动最高权威机构“圣经贤哲委员会”的领导,但能融人世俗民众的生活和劳动中,为巴勒斯坦的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后来随着大批犹太人,包括大量的正统犹太教徒移人巴勒斯坦,伴随着欧洲又一轮反犹浪潮,尤其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正教运动的态度发生了由“反”犹太复国主义到“非”犹太复国主义的转变,从而加强了以色列建国在宗教上的合法性。以色列建国后,正教运动以正教党的名义参加国家的政治活动。1984年,以色列正教党中的东方赛法拉迪人为反对西方阿什肯纳兹人的大权独揽和对东方犹太人的歧视,在埃拉扎尔·沙赫大拉比的领导下,脱离正教党,成立“沙斯党”(赛法拉迪圣经保卫者联盟),该党不久成为议会

    推荐访问:政党 以色列 演变 宗教 地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