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基层党组织靠什么活出精彩

    时间:2021-06-03 04:00: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表现形式各异。身处社会基层的执政党党组织直面社会基层群众,直接反应社会晴雨变化,处于矛盾风口浪尖。如何有效适应社会节奏变化,跟进社会需求曲线轨迹,调整治政策略,让社会发展在执政党的可控可掌之中,各级各类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唯有俯下身去真心探索,才能活出组织的精彩来。
      一、城乡两大领域基层党组织把"群众"装进工作机制里彰显活力
      近年来笔者关注城乡基层社会变化及其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律,对大都市上海的长宁区虹桥社区以及津市的农村基层组织进行了跟踪调研与考察。
      上海市长宁区长期坚持实施"凝聚力工程",不断跟进形势变化,始终以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为指针,生动演绎了"以人为本"的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响亮地回答了社会转型时期基层党组织"做什么、怎么做"的重大课题。
      伴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整个城市"百万职工大转岗",部分群众生活陷入困难,对党的政策开始产生怨气。面对这些新情况,长宁区华阳街道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开展了"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大规模走访活动,创造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走出了一条从关心群众入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到90年代后期,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上海,城市人口结构复杂化。长宁从构建社区党建新体制新机制入手,强化街道党工委在"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老百姓最能感受的利益问题着手,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各类组织共建共创"凝聚力工程"的局面。
      近年来,面对社会日益多样化的严峻形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工程"与时俱进地实现了"新拓展":从关心少数弱势群体拓展到关心多数人的公共利益,从物质关心为主拓展到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从发挥党员个体作用拓展到发挥团队影响力,从党组织一家出力拓展到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出力,从面对面走访拓展到构建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建立,从运作活动项目为主拓展到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目前"凝聚力工程"已经走过了16个春秋,成为上海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工程。
      "凝聚力工程"就是建设群众满意工程。就是基层组织用心编织"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的工作网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关注群众的就业,不断完善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就业援助联动机制;关注群众的就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关注群众的安居,受益居民近7万户;关注群众的养老,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床位补贴、租金补贴和入住补贴的"三补贴"机制,使全区老年人床位拥有率在全市9个中心城区位列第一。
      "凝聚力工程"就是要开辟好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密切党群联系。随着城市开放度的日益提高,外来常住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既高度关注体制内的弱势群体,又密切关注体制外的新生力量;既做好对群众的物质凝聚,更要做好对群众的精神凝聚、文化凝聚。如,着力营造人文关怀、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促进社区沟通、社区互动,增强各类人员在社区的归属感、幸福感。在新社会阶层人士比较集中的虹桥新城居民区,利用小区会所举办美食节、插花比赛、纳凉晚会等活动,以"会所文化"为新载体让小区居民走出小家门进到大院门里来。传统居住小区仙霞街道通过发放睦邻友好卡、举办睦邻友好节等活动,深化以楼组为基础的和谐社区建设。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小区,通过"凝聚力工程"为他们营造"家"的亲情和"家"的温暖。用"精神家园"引领群众,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
      "凝聚力工程"就是用民主纽带凝聚群众。随着社会利益主体分化、政府职能转变、群众维权意识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已从以情感人转向更多地依法维权,群众由被动受益转向积极参与。通过民主的纽带联系居民,在组织社会、进入社会、引领社会上体现作用力,党组织越来越成为居民的主心骨。天山街道通过"社情民意气象站"建设,建立了社情民意快速反应机制,对涉及百姓利益、小区建设的棘手问题分别采取"楼组骨干首议法"、"两委班子分析法"、"居民代表参与法"、"社区单位共商法",提高了居民区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
      湖南省津市市探索"到户工作法"成效显著,无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发展的代表。地处湖南北部的津市市是一个县级市,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特殊时期,积极探索并在全市乡村干部中推行"到户工作法",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干部从繁重的"三提五统"中解脱出来,随着催缴工作任务减轻,干部深入基层越来越少。同时由于政策的日益透明、信息日益开放、老百姓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干群矛盾、官民矛盾越来越突出。为适应形势变化,津市市委决定以推动干部"进村到户、帮民致富"为切入点,真正解决干部在服务"三农"中"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的问题,快速提高干部帮民致富的本领和能力,为此积极探索了"干部到户工作法"。这个工作法的核心是把干部"推下去"直接面对群众开展工作;目的是推动干部服务在农户、情况掌握在农户、决策执行在农户、问题解决在农户、帮助致富在农户,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进农户。
      "干部到户工作法"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一是"一改两包十到户"的责任机制。"一改",就是改干部包村为干部包户;"两包",就是实行乡镇干部包户、村干部包片,原则上每一名乡镇干部包100户农户,每一名村干部包1个片组,要求每一名乡(镇)村干部每月上门走访农户不少于5次;"十到户",就是所有联村到户干部要保证政策宣传到户、信息咨询到户、技能培训到户、济贫帮困到户、计生服务到户、维稳包保到户、发展规划到户、安全生产到户、新风倡导到户、增收落实到户,使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增强了干部的履责意识。二是"四个一"的管理机制。"四个一",就是印发一卡,将每个乡村干部的联系方式与工作职责印成便民联系服务卡,发放给自己所联系的每一个农户,为群众提供及时周到服务;建好一档,乡镇政府给每个村民家庭建立档案,将干部所包农户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及其年度发展规划等情况详细记载入档,践行好"十到户"的承诺;记好一帐,通过干部填写到户工作手册,将下村到户为民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如实录入民情日记账,并按月进行审查,确保"十到户"落到实处;签好一状,就是乡镇党委、政府逐一与干部签订入户工作责任状,干部到户工作情况与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挂勾,年终奖惩兑现,督促干部完成"一改两包十到户"。三是"三讲四评"的考核机制。"三讲",就是要求乡村到户干部在每月工作调度会上讲入户情况,在年中工作分析会上讲惠民情况,在年度述职会上讲富民情况。"四评",就是对乡村到户干部工作情况实行一月一次讲评、一季一次点评、一年一次考评、年终一次测评。通过"讲",让干部讲出压力、产生动力;通过"评",让考核评出优劣、评出干劲。四是"五星表彰"的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三讲四评,对评出的服务明星、帮富标兵、产业明星、经纪明星、维稳明星等"五星",进行开大会、戴红花、上电视、作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宣传,并给予物质重奖,以此奖出干部奋发向上的正气、你争我赶的锐气、帮民致富的大气。同时,对到户工作被评为不满意的,由乡镇党委指派专人进行警示谈话,连续两年到户工作被评为不满意的予以待岗一年处罚。

    推荐访问:靠什么 基层党组织 活出 精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