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联合政府成立的可能性探讨

    时间:2021-06-01 20:03: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形势提出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政策,并对新中国的建设提出了构想。
      赫尔利作为美国代表参与到国共谈判之中,共同商讨关于联合政府的提议,最后仍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断然拒绝。联合政府是否有可能性?本文从联合政府实现的合理性性,联合政府政权归属,以及实践中的失败原因方面进行探讨。
      一、联合政府的提出:应对形势的合理主张
      1944年,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成为当务之急,毛泽东提出:“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①
      首先,国际形势上,美苏出于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对建立联合政府都表示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联合国的成立体现了世界追求和平的要求,美苏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有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的中国处在美国、苏联、国民党和中共的互动框架内,为了维护雅尔塔体系中各自的利益,美苏都不希望中国打内战。②由此,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了国际至少是美苏两大国的支持
      其次,国内形势上,抗日党派的合作是实现抗战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国的最有力的支持。毛泽东认为:“国民党采取对日消极和对内积极摧残人民的反动政策招致了战争的挫折、大部分国土的沦陷。在这种情况下,动员全民抗战保家卫国成为首要。”③不可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正面战场的作用,但是,消极作战以致国土丧失之举实乃不得人心之举,而各抗日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其组织的力量,提高动员的效率,团结就是力量,因此,联合政府即使是当时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是也合理的。
      近现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难以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单凭工人阶级一个阶级力量,也难以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因此,毛泽东深刻把握各个阶级的特点,提出了联合政府的主张,以促进抗战取得胜利,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再次,联合政府具有其政党理论的支撑,在实践中也获得了成效。梁启超认为:“健全的政党,一方面爱护本党,另一方面则尊重他党。不容许他党存在,不是现代政党的表现。”④强调了各党派相互依存的关系及处理方式。孙中山的党建思想中对其他政党也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革命并不是国民党的专利,他愿意团结其他进步力量进行革命。列宁也曾经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可以追求与其他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合作的构想。
      最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的经验为联合政府实现的可能性提供实践经验,与联合政府一脉相承。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和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各占三分之一。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联合政府在欧洲也有实践的经验,具有可行性。
      联合政府的主张适合时代背景,在理论上、理论上都有可行的依据,从这些方面看来,其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联合政府主张中的政权归属问题
      关于政权归属问题,本文认为,联合政府实则意味着国家权力的重新分配,并不能排除共产党有夺取政权取得执政合法地位的可能性,而国民党一党专制导致了政党格局改变的必然性。
      在联合政府的设想中,中国共产党没有一如民主共和国时那样表示原则上不参与政府。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中共的一般纲领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政府,推翻国民党的一党专制。⑤”由此可以看出其无意成为旁观者。
      列宁认为:“任何阶级要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掌握国家政权。国家政权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共一大确立党的纲领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路也有体现。政党真正实现自己的主张的前提是掌握政权,中共也不例外。西方政党理论中,夺取政权是政党的本质所在,因此此举无可厚非。
      中共有以国民党一党独裁、不得民心之举为契机提高自己的地位,取得政党合法性地位的构想。其一,在树立形象方面,中共占了上风。过去,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严密封锁,大后方许多人对抗日根据地真实情况并不了解。⑥1944年初,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允许记者访问抗日根据地,中共团结、民主、和平的抗战口号得到传播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在国际形象上占了优势。其二,对于其他党派而言,他们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绝大多数为民主党派,其具有软弱、散漫的特点,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力量,蒋介石对他们的态度是打压、瓦解迫害为主。⑦联合政府的主张保证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能得到其支持和拥护。
      尽管在1944年提出的联合政府中承认国民党为主体的政府,不过中共对未来的政权归属有一定的把握。毛泽东也指出了国统区官商勾结发国难财、经济危机蔓延的客观事实,可见国民党因内部的腐败和蒋介石的独裁而渐渐失去了民心。因此,联合政府中中共承认国民党政权主体地位只是卖个关子,联合代替独裁的趋势是无法避免的,只是时间问题。而鉴于当时的战争形势,蒋介石在军事力量上的绝对优势仍然存在,组建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一点中共早有预料。“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只是为了走向更具有主动性乃至支配性地位起步而已。
      因此,在十六届七中全会讨论联合政府问题时,毛泽东对联合政府的形式做了预计:以蒋介石为主的希腊式,以中共为主的波兰式及两党共治。⑧可以看出联合政府的主张是具有弹性的,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决定则在于中共与国民党在力量上的此消彼长,最低限度是共产党能够参与其中,在联合政府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联合政府未果归因
      联合政府适应民心,并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可行性的验证,却被蒋介石断然拒绝,除了蒋介石方面的主观个人因素外,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国共两党的历史上延续的冲突和矛盾在联合政府谈判中难以调和,必须采取革命的形式。我国政党产生形式是次生型政党,是在外界因素刺激下产生的,其特点是先有政党后有政权,这样的政党一般以武装夺取政权作为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国共两党的根本性质不同,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和无产阶级利益,而且国共两次合作经历中虽有过成功的经历,但是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体现了阶级难以调和的矛盾。
      此外,国共两党之间的实力差距悬殊仍然明显,因此联合政府施行与否决定权在国民党手中。
      事实上,联合政府的主张由中共提出,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共产党在实力上已经有所增强,能够与国民党有对话的可能。但是,抗日根据地的数量、面积、人口及军队在整体上仍然处于劣势,国民党身后有美国的支持,发展基础更为深厚,即便力量日渐削弱,优势仍然是存在的。全面抗战前,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为430万,中共部队总数约为127万,就军队实力而言,国民党的海空军为中共所无,其陆军野战部队数量为中共的三倍以上,装备亦大大超过中共部队。⑨关于两党的部署,各方数据统计有所差别,数据上可能有所出入,但是两党力量的悬殊显而易见。正是因为对中共的强大军事优势,国民党及其领袖蒋介石在处理战后国共关系问题时,弃和而就武。
      这一点上中共也是认同的。中共中央无论是对外公开表态还是内部的决议指示,都承认自己在中国政治格局中处于弱势,从而承认国民党的地位,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因力量所限制能退而求其次。⑩一个政党的政见主张与公开的对外宣传口径有差距是客观的事实,因此中共承认以国民政府为基础。权力是决定政见能否实现的根本所在,中共急需联合统一战线,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争取更高的话语权。
      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与“联合政府”的主张本质上有相同之处,实践证明,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从现实角度看来“联合政府”的主张仅仅是可能。而在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提出之时,双方实力悬殊太大,以至理论上有可能的联合政府主张并没有实现。要探讨联合政府建立的可能性,时代背景,尤其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不得不关注。
      
      注释:
      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人民出版社,1952.
      ②管恩琦,吴长春.论抗战结束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8月第4期第88页.
      ③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人民出版社,1952.
      ④李金河.中国政党政治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2,第1版:68.
      ⑤沈志华.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社会科学战线,2008,VOL10,(1):130.
      ⑥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679.
      ⑦李金河.中国特色政党政治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2,第1版:340.
      ⑧潘焕昭.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2,第1版:181.
      ⑨汪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⑩潘焕昭.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2,第1版:131.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2]李金河.中国政党政治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潘焕昭.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4]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5]管恩琦,吴长春.论抗战结束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可能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VOL8,(4):88-91.
      [6]沈志华.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J].社会科学战线,2008,(10):115-131.

    推荐访问:联合政府 可能性 探讨 成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