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浅析周恩来抗战时期根据地创建理论

    时间:2021-05-28 12:02: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周恩来也是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军事领域颇有建树。抗战时期,周恩来从抗日战争的战略意义,以及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两大任务分析了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必要性;从我、敌、友三方面阐释了创建根据地的可能性,并指出了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有关方法,构成了他在这个时期的根据地创建理论,给后人无限启发。
      关键词:周恩来 抗战 根据地
      【中图分类号】E295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3-0089-0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周恩来同志是公认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中,他担任过许多重要的军事领导职务,组织领导过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建设,指挥过许多重大的战役和战斗,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军事工作和人民战争的经验。他的军事理论及主张和军事贡献将泽被后世、永不泯灭。抗日战争时期的周恩来同志在国统区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他参与指导过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也参与指挥了八路军、新四军出师敌后,先后领导过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工作;另一方面他在军事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其中包括有关创建抗日根据地的理论。笔者试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时期,根据地创建这个特定角度,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必要性、可能性、方法等方面对他的军事理论作一些探讨。
      
      一、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必要性
      
      “要与敌人展开全面战争和各方面的斗争,必须在敌人后方有根据地的建立”(周恩来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周恩来认为这种战略基地的建立很有必要,他从抗日战争的战略意义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任务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从抗日战争的战略意义来看,建立抗日根据地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1938年12月8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代论中对当时形势作了如下分析:从战略的意义来看,一期战争的特点是敌人在企图速战速决、求得聚歼我军、逼我屈服;但因为我们坚持了长期抗战,诱敌深入,愈战愈强,将敌人逼入长期战争之中,越陷越深。二期战争敌人方面因深入困难,后方威胁,不得不停止进攻正面,而回攻敌后;我们则应深入后方,以准备反攻。即将工作重心转向敌后,这时建立并巩固发展这种战略基地就越发的显得必要和紧迫。如果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之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如果没有这种战略基地,我们的游击战就只能是流寇式的;如果没有这种战略基地,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就不可能长期地抗击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
      (二)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两大任务来看,建立抗日根据地是最具体的要求
      周恩来认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有两大任务:一是建立游击根据地;二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而前者是“最具体的要求”。只有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才能依靠那里的土地、人民的生产进行精神动员、武装斗争、抵制和破坏经济封锁、推翻敌伪政权、瓦解伪军、动摇敌军、恢复自己政权等等工作。反之如果没有根据地,便没有一定的土地、人民和生产,便无法与敌人进行长期的敌后争夺,而敌人以战养战的危险便会增长,“敌人就会利用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打我们”。他以华北为例,说正因为我们在华北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决不退出,才使华北游击战争有了良好的局面,华北抗日形势才有所好转。周恩来称建立游击根据地是“变敌后为前方,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他还算了这样一笔帐,假如我们在敌后创造出一二十个游击根据地,每一个根据地像五台山、中条山一样牵制敌人四五万,则二十个根据地,我们可以牵制敌人侵华的全部兵力;假如我们每一游击部队平均每天能消灭敌人十个,则全国有一百个这样的游击队,便可消灭敌人一千,一年便可消灭敌人三四十万。
      基于此,周恩来呼吁将全国最好的兵力、最优秀的人才投向敌后、深入敌后、争夺敌后,在那里去建立根据地,到那里去消灭敌人,可惜没有被国民党当局所重视。周恩来及其战友们却很快统一了思想,并积极开展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工作,为抗战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可能性
      
      “江南的游击根据地能够建立,靠什么本领呢?也就是群众的组织,靠群众的掩护、在群众中间创建根据地。”(周恩来语)。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必然会遭遇到多方面的困难。比如日、伪军的包围、扫荡,国民党的挑衅、封锁、破坏,也有恶虐的环境、补给的困难等。对此周恩来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中,在抗日民族战争的条件下,游击战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极为广大的群众基础,我们能够据此创立一个又一个新的根据地。
      (一)可能性分析
      1、我们的长处
      我们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能够迅速地“深入到民众中去”,我们有长期的游击战素养,我们能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这就使我们“愈能够创造根据地”。
      2、敌人的弱点
      “敌人越深入,则兵力愈分散”,士气也日渐颓丧,地形、交通、财政、生产等等条件日渐困难,他们根本经不起长期消耗的持久战,而在后方愈空虚的条件下,我们就愈能够创造新的根据地。
      3、国民党方面
      根据地的发展受到了国民党方面的限制和阻碍。为了顾全抗战大局、维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总是尽量避免与之产生摩擦,于是有些“困难危险的地区、国民党的许多部队和工作人员克服不了,忍耐不了”,我们便可向这些地区发展。当然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也不乏有一部分有识之士,他们从道义上支持根据地的创建,有的甚至还出钱、出枪、出人,这就更利于我们的发展。
      (二)根据地发展的三条原则
      在哪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最有可能呢?周恩来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干部大会上给江南敌后根据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三条原则:
      1、 “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哪个地方发展。”
      2、 “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向哪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
      3、“哪个地方只有敌人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哪里发展。”
      通过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军队的艰苦努力,这种可能性很快转变为现实。1945年3月1日,在对西北公学学员的报告中,周恩来公布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由于我们坚决执行了人民战争的路线,人民创造了各种办法打击敌人,到敌后去,结果一直到去年发展到十八个根据地:华北有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山东六个根据地;华中有苏北、苏南、苏中、淮北、淮南、皖中、浙东七个根据地;华南有广东(不只是东江,现以扩大到西江、北江、粤北)、海南岛两个根椐地,去年又建立了河南、湖北、湖南三个根据地;人口近一万万,正规军近八十万,民兵达二百四十多万,军队总数已超过三百万,而且仍在发展着……。在面积上说,除去东北四省,我们约收复敌占区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人口有半数。”
      
      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法
      
      “要建立根据地,必须从政治任务上认识清楚,同时要有很好的方法。”(周恩来语)。抗日期间,周恩来主张从政治任务上,从战略高度认识根据地的创建,他曾亲自部署、指挥过华北、华中、华南等十多处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工作,特别强调创建根据地要有很好的方法。1939年6月6日,他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举办的训练班上,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总结与交流。
      (一)依靠群众是第一等的条件
      周恩来分析说,这是因为游击部队假如不能把民众动员起来,就“站不住脚”。但组织了群众,即使在艰难之地都可以活动;有群众存在,我们游击战的根据地总能够建立起来,即使是小一点、散一点。与“第一等的条件”比较,其它条件都只是辅助的。他举了江南根据地的例子:江南游击条件非常困难,跟过去许多游击战争的经验不合,表现为五多:第一是平原多,第二是河道多,第三是公路多,第四是湖沼多,第五是碉堡多。这就使得敌人的机械化部队经常能够行动而且防守的异常密集,而我们的游击行动则更多受限制,但新四军照样能够创建根据地,就是因为他们组织群众工作达到这样的程度,“在同一个村内,有碉堡,驻有一排敌兵,我们的游击队依靠老百姓放哨,监视敌人的卫兵,政治指导员能够就地召集村民开群众大会” 。他还时常告诫游击区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了密切地联系群众,最大地动员群众。

    推荐访问:抗战时期 周恩来 根据地 浅析 创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