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乔治·艾略特小说人物形象的互文性解读

    时间:2021-04-08 12:01: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互文性是一种源自于后结构、后现代批评的文本分析理论,注重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参照与关联,为文学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乔治·艾略特的小说文本中也蕴含着互文性多方面的巧妙运用,本文以人物形象这一角度切入,对艾略特的代表作品进行互文性解读,从多个人物的复调表达中,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理念与思想。
      关键词:互文性 乔治·艾略特 人物形象
      引言
      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充满思考的魅力,与亨利·詹姆斯和约瑟夫·康拉德等男性作家并驾齐驱,被推崇为代表了英国小说家“伟大的传统”。同时,她还栩栩如生地书写了时代女性的经历和命运,细腻深刻地描绘了女性的复杂心理,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的典范代表。艾略特作品中表现出的广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同时代批评家们的广泛关注与尊重。一直以来,对艾略特作品的研究多是从女性主义、伦理道德、宗教思想或叙事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而对互文性这一手法的运用则关注较少。
      互文性的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的:“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牵连,形成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互文性后经多人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文学、文化理论,着重关注多个不同文本间隐藏的各种文际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掘和解读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在解读分析文学作品文本时,互文性既可以用来分析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作品文本之间的引用、模仿、改写、变形等关系,也可以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文本中通过互文性探讨作者在语言表达、结构安排、人物形象、主题设置、意象运用等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内涵。在艾略特的众多作品中,情节安排、人物塑造、意象运用等方面也蕴含着互文性的巧妙运用,本文则选取其中人物形象的互文性进行探讨和解读。
      一 女性形象的互文解读
      作为女性文学的先行者,艾略特从女性的视角书写着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以细腻的女性笔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其中一些勇敢的女性,19世纪英国时代变革的旋律拨动着她们的心弦,她们期望冲出壁垒森严的家门,在社会舞台上演绎自己的人生。在艾略特的多部小说中,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明显的互文特征,遵循了“追求,受挫,坚持,回归”这一相同的发展模式。
      《亚当贝德》一书中的戴娜是英国文学中第一个拥有职业的女性形象,是卫理公会的女传道士。戴娜具有真诚坚定的宗教信仰和完美善良的心灵,她放弃了在姨母家相对安逸舒适的个人生活,怀着诚恳真挚的爱和同情心,帮助和安慰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戴娜对于布道事业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为了自己的布道事业不受任何约束,能够全身心的致力于心灵的救赎,她甚至婉拒了塞斯的求婚。直至亚当承诺她婚后可以继续做想做的事情,戴娜才接受了他的求婚。但婚后不久,由于联合会禁止妇女布道,戴娜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回归到了家庭中。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麦琪热爱自由,渴求知识,不愿循规蹈矩地生活,总是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去行事,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渴望得到哥哥汤姆的爱,但哥哥却总是本着社会规范的正义原则训斥她惩罚她,麦琪对自由幸福的渴求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菲利浦则唤起了她被压抑的感情,但是她和父亲仇人的儿子之间的爱情注定得不到美满的结局。麦琪后来与表妹的未婚夫斯蒂芬相互吸引,但她不能忘怀汤姆铁面无私的道德原则,也不能放纵自己给菲利浦和露茜造成伤害,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冲突,还是选择了屈服。汤姆仍然认为她有辱门风,冷酷地把妹妹拒之门外,圣奥格镇的流言蜚语也深深地伤害了麦琪。在碰壁多年后,麦琪收起了反抗的羽翼,成为了符合道德标准的女子。洪水来临时,对美好过去的向往和无法留住事物的爱困住了她,洪水夺去了麦琪的生命,也淹没了她一直追寻的自我。麦琪最终还是成为了传统道德的祭品,回归了社会对女性的规约。
      《米德尔马契》的多萝西娅是一个克己为人的女孩,她不满足于对女孩的一般教导,“穿上希望和热情的光辉战袍出发”,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时代德雷莎。在他人的眼中,卡苏朋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但多萝西娅却尊敬崇拜他,认为他具有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灵魂。她嫁给了卡苏朋,想要尽自己的努力支持他,帮助卡苏朋完成著作,从而间接地实现自己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理想,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婚后不久,多萝西娅却逐渐失望地发现卡苏朋只是把自己关在书堆里,他所宣称的伟大著作和高尚事业名不副实,只是在纸堆里无意义地消耗时间。卡苏朋去世后留下了一纸遗嘱,仍然控制着多萝西娅的生活,宣布着对她的权利。遇到和自己心意相通的威尔后,多萝西娅重新焕发了生机,燃起了生活的热情,她从威尔投身于社会改革的行动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不顾别人的反对和劝阻嫁给了威尔,再次回归了婚姻。
      艾略特多部小说中文本间的相互渗透,使得这些女性形象相互映照,在她们不同的个人经历之下隐藏着命运的共同走向,这一方面是由于艾略特希望“如镜子反映事物那样,把人物和事件反映在我脑子里的表象一丝不爽的叙述出来而已”,从而真实反映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教育、职业和婚姻上所面临的困惑、困境和最终的人生轨迹;另一方面,艾略特自身离经叛道的人生经历尽管可以称得上是女性抗争的成功,但亲身体验到的艰难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使得艾略特并不太认同时代女性争取女权时采取激烈的反抗与斗争方式,而是为女性的人生迂回地提交了现实主义的应对。在艾略特看来,女性要获得完全彻底的独立和自我需要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但女性应该尽量保持自己内心的精神本我和追求,以独特的女性智慧选择合适的婚姻,通过家庭间接地把身影留在在社会舞台上,部分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这也是一种超越性别对立的人性回归。

    推荐访问:艾略特 乔治 人物形象 解读 小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