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中央苏区群团建设探析

    时间:2021-03-22 04:01: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中央苏区时期,群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中共政权的巩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根据革命实际的需要组织群团,不断加强群团的政治、组织、思想、法制建设,使中共的革命意图与群众回应逐步对接,群团建设与革命实践相得益彰。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群团建设 苏维埃革命
      
      中央苏区的群众团体(以下简称“群团”)是指在中央苏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服务于苏维埃革命的群众性政治团体,主要包括工会、农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代表会、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士兵会、反帝拥苏大同盟、革命互济会等。群团成员是革命群众的主体,在苏区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史料和学术旨向之局限,目前学界对群团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殊难与其历史地位相对称。鉴于此,本文拟对中央苏区群团建设作一初步探析,以抛砖引玉。
      
      一、中央苏区开展群团建设的原因及其可能性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群团建设,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加入群团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在阶层、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把分散在革命根据地的数量众多的个体力量弱小的民众,凝聚在不同的群团之下。群团构成了苏区群众的主体。据黄知真回忆:“苏区扩大后,在这个基础上各地的群众组织和群众工作基础都非常坚固,每个村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参加了群众组织,有党的支部、青年团的支部、少年先锋队、赤卫队、儿童团、互济会、反帝大同盟、贫农团、雇农工会、识字班、合作社等等各种各样群众组织。”[1](P146)中共之所以重视群团建设,这主要是由当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政治环境决定的。
      
      (一)建设群团是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的主要方式
      中央苏区所在地域非常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落后,阶级剥削残酷,人民终日为生存而挣扎。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和“反共”宣传活动更加猖獗,群众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形成的政治冷漠,在战争环境中进一步加深。“当红四军转战赣南来到宁都小布圩,小布圩的老表听说兵来了,都慌慌张张地躲起来。”[2](P286)群众谈兵色变,势必影响他们对党和红军的欢迎和拥护。动员群众是现实背景下积聚革命力量的必需做法,若能够建设起一个或多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服务于苏维埃革命的群众性政治团体,让这些团体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亦或附属,使群众参与到这些政治团体中并予以切实而有效的领导,那么群众的参与热情定会高涨。由此可见,建设群团是党扩大革命队伍、武装反抗反革命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群团是我党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的需要
      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因此她在创建的过程中,屡次受到在数量、装备上占有优势的国民党正规军的残酷“围剿”,且规模有增无减。不仅如此,地主武装民团因其地域性的特点往往成了革命最直接的敌人,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暴戾程度与正规军并无两样。在江西,地主武装靖卫团、保卫团等,于“全省各县各区各乡各镇各都各里各村,均严密组织”。1928年7月,仅靖卫团已达1万余人;此后继续扩充,仅赣西南地区到1930年春,即有枪支6000余支,其兵力约相当于两个师。他们“逮捕农民最勤”、“对农民极为苛刻”。[3](P7)中央苏区相对狭小的区域和落后的经济状况尚难以供养红军,遑论红军人数和武器装备与敌方的巨大差距,群众内部的团结和有序化是打破敌对者进攻的前提,群众组织的严密而形成的军民一体化则能避免革命遭受重大的打击。群团固有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显然有助于把个体的、分散的群众凝聚起来,把潜在的革命力量转化为现实的革命力量,以应对异常凶残而强大的敌人。
      
      (三)苏区群众的需要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的一致性使建设群团具有可能性
      将全体苏区群众组织起来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不仅需要群众与党之间有一种共存的关系,还需要党的工作的深入。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阶级剥削,使苏区民众过着水深火热的悲惨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状况,但“仅仅存在贫困的事实不足以引起暴动,如果是暴动,群众总是在造反,而新条件新思想将打开革命出路的前景”[4](P746)。由此看出,革命的发生一方面要有民众贫困的事实,另一方面要有先进政党对民众进行政治动员,向民众指明他们贫困的根源,指明革命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政治目标的远大和政治动员理念的先进绝非国民党所能比,在革命过程中,中共的所作所为彰显的群众路线,其宣传主张和构建目标都逐步被群众认可和接受,甚至包括原本对中共持疑惑甚至反对态度的群众,他们在对敌我的甄别过程中,也逐步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己的党,是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随着党的工作的深入,群众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革命的道路,燃起“为争取自由光明的新天地而奋斗”的激情。
      
      (四)中国共产党具备了一定的群团建设经验使群团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大革命时期,农会、工会等群众性组织在革命过程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列举了农民在农会领导下所做的14件大事: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政治上打击地主;经济上打击地主;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普及政治宣传;禁牌禁赌禁鸦片等;清匪;废苛捐;文化运动;合作社运动;修道路、修塘坝。革命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潜藏性且常常为后起者所承传,中共在其发展历程中向来重视并善于总结成功的历史经验。从报告本身亦可看出,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就对群团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群团建设经验,这为中央苏区群团建设的开创和深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加强中央苏区群团建设的主要做法
      
      仅凭相对少数革命者对付绝对多数反革命的敌人,单纯从数量上对比,红色政权毫无优势可言,这也无法解释红色政权屹立于白色恐怖统治下长达6年之久的真正原因。革命星星之火之所以呈燎原之势,到目前为止学界看法迥异。但群团在革命中所体现的巨大力量是毋庸置疑的,究其原因,中共发挥的作用是占主导的。
      
      (一)高度重视,加强指导,调动群众参加群团的积极性
      第一,党和苏维埃政府特别关心群团工作,经常给群团工作以帮助和指示。1934年4月,毛泽东在《乡苏怎样工作》中强调指出:“要加紧对于他们(指苏区群团—作者引注)的注意和帮助,依靠他们的努力去动员广大群众完成各种革命工作。”[5](P343-359)对于群团的建设,中共确立了党团政治领导方式。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及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中都规定:“在苏维埃政权和各类群众团体的各种代表大会和会议上及机关中,凡有党员三人以上者均成立党团。”[6](P232)党团是沟通党和群团的桥梁,其任务就是在群团中“加强党的影响,实行党的政策”。党的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说:“党对苏维埃政权机关和群众团体的领导,只有通过党团的活动才能见诸施行,并且党特别加强对党团的领导,经常的检查和指示,保证党团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这样,“党、团的关系不仅只在会议上,而是在工作上建立起来。党要经常讨论团的工作,指导团的工作”。[7](P294-295)第二,积极选拔群团中的优秀干部参与国家权力机构。中央苏区群团中的优秀干部参与国家权力机构是保证群团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一种方式,也是壮大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群众队伍的有效途径。为了使乡苏能够迅速“动员广大群众实现苏维埃的各项任务”,于是“在乡苏之下,并按须[需]要设立各种经常的和临时的委员会,吸收每个代表及群团中积极分子和对工作有经验的分子参加”;[8](P281)为加强青年与妇女的工作,“苏维埃应发动更大的青年参加红军,引进青年和妇女参加苏维埃工作,特别注意发动青年妇女的特殊斗争,实现他的要求”;[9](P106)为了在组织上保证苏维埃的无产阶级领导,“必须提拔更多的工人干部来做领导工作”。[10](P354)

    推荐访问:苏区 探析 中央 团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