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与非洲地区主义

    时间:2021-02-26 12:03: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随着国际政治中“地区”的崛起,中国与“地区”的互动日益呈现机制化的趋势。其中,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便是“中国—地区”互动的具体体现。中非首次现代意义上的接触和互动始于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但真正制度化的跨区域整体合作则是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之后。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核心的多边机制、中国与非盟的互动以及中国与非洲次地区组织之间的互动。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以及“中国因素”的导入对非洲地区主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展望未来,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应优先关注中非发展合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提高安全治理合作在中非多维合作框架中的地位,强化中国与非盟及非洲次地区组织之间的互动,着力打造中国对非合作的“战略支点”国家。
      关键词 中非 跨区域 整体合作 非洲地区主义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互动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非洲大陆民族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两大事件为中非跨区域互动创造了历史性条件。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召开,中国与非洲多国首次实现互动,标志着现代中非关系的正式开启。
      一、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的三个层次
      虽然早在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期间,中非便实现了首次现代意义上的接触和互动,但真正制度化的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则是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在此之前,中国虽一直以整体主义的世界观看待非洲,但中非关系的实践则体现在中国与单个非洲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在第三世界团结框架下具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和导向的政治合作,还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互利共赢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合作,中非关系的叙事都在中国与单个非洲国家之间的双边层面展开。虽然在泛非主义意识形态之下非洲国家联合自强成立了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但这一代表非洲大陆整体的国家间组织与中国之间的互动在整个冷战期间非常有限。除了表达政治上的支持,中国与非统并不存在多少实质上的合作。然而,随着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以及2002年非统向非盟的转型,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开始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核心的多边机制建设、中国与非盟之间的互动以及中国与诸多非洲次地区组织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新世纪以来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核心的中非多边机制建设
      冷战结束后,非洲国家依靠集体力量与域外力量进行互动的意识不断增强,以避免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与中国之间的互动,也构成了非洲国家集体与域外力量进行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冷战之后“非洲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非洲国家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时,非洲国家主动提出建立机制化平臺的建议。1999年,马达加斯加外长利娜·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外长访华。在与外长唐家璇会谈时,她提到非洲国家和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机制性合作平台,如法非首脑会议、英联邦首脑会议、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美非部长级会议等,既然,中非关系这么好,合作这么多,为何不考虑建立一个论坛?唐家璇:《劲雨煦风》,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第433页。正是在非洲国家主动提议和中国积极响应下,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正式建立。关于中非合作论坛建立的过程,参见李安山:《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兼谈对中国非洲战略的思考》,载《外交评论》,2012年第3期。此后,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多边互动便具有了机制化平台。
      成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每三年分别在中国和非洲国家召开部长级会议,其中2006年和2015年分别在北京和约翰内斯堡召开了领导人峰会。经过新世纪以来十多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将中国与诸多非洲国家和国家组织囊括其中的机制化平台不断完善,并产生了推动中非合作项目贯彻落实的后续行动机制,这对确保论坛所达成的三年合作规划顺利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和非洲国家也可以利用这一跨区域多边合作平台了解彼此的诉求,并就某些全球治理问题协调立场、达成共识。
      总体来看,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和地区组织参与其中,从第一届部长级会议时与会的44个国家增加到了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时的50个国家,并且非盟也加入了这一互动进程。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和非洲国家利用该机制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例如新近在气候变化、工业化等方面的合作都是根据现实需要进行协调的结果。某种程度上,这也体现了中非合作论坛与时俱进的性质。此外,在中非合作论坛这一总体框架下产生了诸多新的合作机制,如旨在促进青年交流与合作的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旨在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社会交流和理解的中非民间论坛、旨在促进中国和非洲之间商业社会联系的中非企业家大会等,这些新涌现的功能性多边互动机制构成了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国政府正式出台《中国对非政策文件》,强调要与非洲国家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非政策文件》的颁布,也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对非外交中的整体主义世界观。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创立和演进,则使这种整体主义世界观在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中转变成了具体实践。
      (二)中国与非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中国与非盟之间的互动是中非跨区域整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非盟的前身非统便有了接触与互动。为促进非统与中国关系发展,赢得中国对非统政策及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1974年索马里外长加利卜率非统代表团访华。1990年非统秘书长萨利姆率团访华。1996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非并发表讲话,提出发展中非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关系的五点建议: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惠互利、加强磋商、面向未来。不过,新世纪以前,虽然中国与非统已有政治层面的接触和互动,但这一时期并不存在多少实质上的合作。

    推荐访问:中非 跨区 非洲 主义 合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