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宏观经济目标——保就业有利于保增长

    时间:2021-02-24 20:04: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js/kjjs200911/kjjs20091133-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js/kjjs200911/kjjs20091133-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js/kjjs200911/kjjs20091133-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js/kjjs200911/kjjs20091133-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js/kjjs200911/kjjs20091133-5-l.jpg
      摘要: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是世界各国政府制订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在我国,GDP增长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但是我国的GDP高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率的提高。本文就GDP增长与就业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目标只有以提高就业率为重点,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 GDP增长;就业增长;GDP就业弹性
      
      此次金融危机,造成了我国比世界各国都要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有2000多万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而且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也比2008年增加了9.3%,达到611万,而2008年毕业的560万名大学生中还有150万人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依旧提出力保8%的经济增长率,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因为根据有关测算,我国只有保持GDP 8%的增长率,才能使就业增长率保持在1% 。虽然从理论上讲,高的经济增长可以拉动就业,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GDP总体上呈高增长的态势下,出现出的却是GDP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很弱的相关性,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必然带来高的就业增长。(见图1)。
      
      1GDP增长没有带来就业增长的原因
      
      1.1 GDP就业弹性低。
      就业增长率不仅仅依赖于经济增长率,还取决于GDP就业弹性的大小。
      GDP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
      从图2 可以看出,虽然1987-2007年我国GDP就业弹性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就业弹性变小的情况下,仅希望通过经济增长来提高就业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200多万人就业,到90年代下降到了100多万,21世纪以来基本在100万左右,有时候GDP增加一个百分点,只能拉动80多万人就业。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就业弹性由过去的0.3左右下降到0.1左右。
      并且,一般发展中国家就业弹性平均在0.3-0.4,发达国家例如2007年欧盟地区总就业弹性是0.78,OECD国家是0.48。这说明我国GDP增长方式带动就业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差太远,基本上是就业弹性最低的国家。
      1.2不同产业的GDP就业弹性不同。
      虽然从1987年-2007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保持在9.8%,但平均就业增长率却只有0.77% ,高的GDP增长率并没有带来高的就业增长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虽然第一,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最大,但第三产业才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而我国的投资重点却都在那些GDP就业弹性低的产业上。
      由于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它们的GDP就业弹性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劣决定了是否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由国家统计局资料可知,我国2000年-2007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平均GDP就业弹性依次为-0.28、0.23和0.32。显然,第一产业增加值已经不能再带动就业的增加,第二产业的带动能力小于第三产业。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趋向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造成了“机器排挤工人”,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效应明显。
      但是,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很大,2000-2007年三个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总量的平均数依次为13.03%、46.63%、40.34%、,而三个产业的就业比重平均依次为45.73%、22.74%、31.53%。可见,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据首位(46.63%),但其就业比重却处于末位(22.74%)。不仅如此,在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还要快于其它产业,2000-2007年三个产业的增长率平均为3.85%、11.19%、和10.65%。
      这种产业之间GDP就业弹性、就业比重与产出比重、增长速度倒置的结构性差异,必然在整体上导致高的经济增长和低的就业增长。事实表明我国的大量投资并没有带来就业率的提高,说明通过投资来带动就业率增长的能力越来越低。
      1.3国有企业是投资受益者。
      
      由图3可知,1997-2005年我国对国有经济固定资产的投入几乎是对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的3倍。虽然从2006年起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入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对国有经济的投资比例。
      
      
      但是由图4可知,得到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的国有企业所带来的新增就业量却远远少于私营企业。自1998年起,国有企业创造的新增就业量一直为负,而私营企业却创造了几百万个就业机会。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在优等条件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么就应毫无疑问的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到2008年底为止,我国私营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对GDP贡献超过60%,提供了70%的进出口贸易额,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66%的发明专利和82%的新产品开发,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增进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到2007年底中小私营企业的贷款总额比重却只占10%。
      
      2以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为例
      
      此次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出口受挫,再加上短期内消费又具有刚性,所以为了保持GDP一贯的 8%的增长速度,我国政府新增投资4万亿元,且此次投资依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首先,从各项措施的先后次序来看,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地产投资)排在第一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排在第二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排在第三位,增值税转型(有助于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排在第九位,加大金融支持(为投资与基建服务)排在第十位。相比之下,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排名相对靠后。十项措施中的一半与基建有关,且排名明显靠前。
      其次,从资金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占45%,灾后恢复重建占25%,保障性安居工程占7%,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占9%,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占4%,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9%,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占1%,其中基建投资高达86%。
      但是这种投资方案,如果调配不当的话,易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导致地方投资的快速膨胀,继而引发能源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农业耕地减少、失地农民增多、信贷和土地占用失控、政绩工程泛滥,加剧中国经济失衡的局面。
      并且这些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高,对就业的贡献不明显。甚至出现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排挤劳动力的情况。而这些被排挤出的劳动力又不能被其他的行业充分吸纳,使得失业率提高。
      由上述各个产业的就业弹性不同可知同样的投资规模,不同的投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就业效果,所以以此次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为例,简单的说明不同的投资组合方式,所产生的不同就业效果。两方案均按照2007年无经济危机时,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就业人数总额的比例进行计算(见下表):
      
      方案1:按照此次4万亿的投资方式,以基建为重点,即将4万亿的86%投资于第二产业,14%投资于第三产业,可实现13521.729万人就业。
      方案2:将4万亿的86%投资于就业弹性高的第三产业,14%投资于就业弹性低的第二产业,可实现13668.40778万人就业,比方案1的投资计划多实现146.678782万人就业。

    推荐访问:宏观经济 有利于 目标 增长 就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