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全国民族地区经济结构问题与调整对策分析

    时间:2021-01-25 16:00: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那的影响,尝试性探索了调整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
      
      一 引言
      
      我国一直奉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建国六十年来,由于国家自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面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由于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多处于中、西部内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加之各少数民族人民数千年来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束缚,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
      民族地区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关乎各少数民族人民福祉,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关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因而,研究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政治与经济意义。本文主要从经济结构方面探讨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现状
      
      我国的44少数民族均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这些民族自治地区多处于我国中西部内陆,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上处于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初期或工业化初期。与此相适应,资源性、低技术水平的传统产业是其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开放性差,内需与外需均未形成规模,发展空间不足。
      具体而言,不论从那个视角比较来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情况非常明显。统计数字表明,1995至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3%,其同期经济总量却只占全国的8.85%。虽然该期间各民族地区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出全国0.7个百分点,但其人均GDP却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66.5%,且这一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们看到,民族地区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不啻如此,在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标志之一的城市化水平方面,民族地区的城市人口比例也远低于全国水平。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我国而言预示着民族地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十分低下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如表1)。2008年,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快速增长后,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0%以上,但是仍只占全国水平的83.5%,民族地区经济总量也只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强(如表2)。由此可见,占我国国土面积绝大部分和总人口约五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严重滞后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这样的发展水平使有的学者断言我国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最早也要到2040年,晚于全国平均水平20年。
      在经济结构方面,随着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面对全国同一标准、同质市场和消费的局面,生产具有地方自然资源禀赋特色的产品成为欠发达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下主导产业部门:
      1 棉毛纺织工业,由于我国新疆地区盛产棉花,内蒙与西藏的畜牧业较为发达,这就为民族地区发展棉毛纺织工业提供了比较优势,棉纺及牛、羊绒等畜牧业产品深加工成为欠发达地区民族经济第一个产业选择。据统计,2008年度,新疆共生产棉花330万吨,约占全国棉花产量的40%,其中,长绒棉产量26万吨左右,棉短绒30余万吨,为棉纺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截~2008年底,新疆纺纱生产能力位居西部12省(区、市)之首。棉纱产量37万吨,棉布产量1.2亿米,棉纺生产规模占全疆纺织总能力的90%以上。
      2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我国民族地区占据了广袤的国土面积,矿产丰富,再加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需求,有色金素冶炼工业成为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二个产业选择。如内蒙古的有色金属储量十分惊人,截至2008年6月底,内蒙古10种有色金属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总计2539.45万吨,其中铜、铅、锌、钨、钼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的第4位、第2位、第2位、第10位、第6位,蕴含着极大的经济价值。
      3 土特产加工业。金、银等贵重金属矿藏的采掘,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采摘,民族特色器物用具的生产时该产业的重要内容。
      4 旅游业,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多位于中西部地区,自然风光秀丽、壮美,文化悠久,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民族地区的一项经济来源。如西藏2009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达到556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1.47倍,旅游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52亿元,比2008年增长1.32倍。
      5 采矿业。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油气资源,国家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不仅能带动当地就业,而且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济结构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成效,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源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1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三次产业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层次上,与其他区域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农业方面,大部分地区的生产方式依然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刀耕火种,农产品附加值极低,更谈不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牧业的发展也同样非常滞后,由于农牧业地区分散落后,与民族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形成了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工业方面,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占有很大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比重极低,在第三产业方面,目前以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没有充分融人民族因素,满足不了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需求。
      2 产业链条不完整,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民族地区的农牧产品还是以生产原料或半成品为主,缺乏对农牧产品的深加工,这就导致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短。较短的产业链条对居民就业的拉动非常小,因此应大力发展农牧产品的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吸收更多农牧民就业,一方面能够提高收入,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也会起着积极作用。由于民族地区的产品以原料或半成品为主,所以在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就无法摆脱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民族地区工业的发展还是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为增长的动力,这就必然会带来对环境的高污染。
      由此可见,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其经济进一步发展那的障碍之一,要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当地具体情况,找准产业定位,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地区与东部省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四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对策分析
      
      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调整:
      首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地区应将市场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以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作为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应首先完善较为落后的经济体制,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发挥市场所具有的资源配置优势,因地制宜。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将本地区的优势农牧产品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农牧产品的精深加工,拉长农牧业产业链条,在实现农牧产品多层次增值的同时,为本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要根据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培育能够拉动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发展草食动物,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骨干乡镇企业的发展。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优势的产业。

    推荐访问:经济结构 对策 民族地区 调整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