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和谐与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国美术大师有几位

    时间:2020-03-23 07:23: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中国美术整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态势,新的美术流派纷纷出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受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和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也出现诸多问题,一些传统的美术规则受到挑战,当代中国美术将何去何从?如何在困境中探寻出一条独立的既符合时代发展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术发展之路已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家群体必须慎重思考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美术事业尽管有很大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反映群众生活的积极健康的美术作品,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由于受限于意识形态,缺乏艺术应有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意志。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宽松的舞台和自由的空间。在与西方文化接轨的过程中,受西方现代、后现代美术发展的影响,一大批与传统美术分庭抗礼的新潮美术流派,如伤痕美术、观念美术、新学院派、新形象、新水墨、新生代艳俗艺术、新人类艺术等流派先后登场。这些新的美术流派及代表人物,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在色彩的运用、艺术表现的形式方面多有突破。这些新潮艺术流派,其艺术家以个体对抗群体,其艺术风格以前卫对抗传统,其艺术精神以现代对抗保守,致力于追求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公共空间的独立,它们是推动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力量。但从总体看,这些新潮作品缺乏总体上的建设性,大部分属于西方现代美术的中国变种,带有明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
      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怀疑、消解为内核的解构,解构神圣,解构一元,以非理性对抗理性,强调不确定性、非中心性、非整体性、非连续性,不惜一切追求本真,反对一切习俗,强调人道主义的危机。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世界不再是统一而且意义明晰的,而是破碎而混乱的。在艺术领域则体现为破坏颠覆现有的艺术规则、观念,抹平雅俗艺术的差异,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从根本上动摇个体对生活的信念。后现代主义艺术带有明显的极端个人主义色彩。由于拒绝一切权威,一切参照,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创作突出的只能是最大程度的个人,个人的一切非理性的情感、偏好成了创作的主题。一些西方有识之士对后现代文化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后现代艺术作品的特征:“后现代文化在表达上的艰深晦涩、在性欲描写上的夸张渲染、在心理刻画上的肮脏鄙俗,以至于在发泄对社会、对政治的不满时所持的那种明目张胆、单刀直入的态度――凡斯种种,超越了现代主义在其巅峰时期所展出的最极端、最反叛、最惊世骇俗的文化特征”。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新潮艺术流派与艺术家,其作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道主义的渴求,体现了对文革时期政治话语的反驳,90年代以后的前卫绘画则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带有更多的极端的个人主义色彩。90年代初,伴随改革的深化,各种社会问题以聚积的方式出现,现实的生存的困境,社会价值标准的多样化,社会转型和社会压力带给个体心理的裂变,各种拜金主义的出现、权钱交易等各种社会的不公、理想信念的丧失,这些都使个体无从把握前途,亦找不到解决矛盾的途径,种种虚无、无聊的情绪,甚至扭曲的灵魂,感性的沉沦进入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不见了艺术应有的美与善踪影,只有艺术家自我的感觉,中国社会大变革对人们心理的这种影响一定程度上贴合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因此,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自然成为我国新潮艺术仿学的对象。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占有先导和主导地位,从艺术角度来讲,就是西方掌握了艺术创作的话语霸权。面对西方的这种艺术话语霸权,当代中国一些前卫艺术家缺乏必要的全面审视和防范意识,甚至主动迎合市场、迎合国际口味,各种形式的作品,甚至假恶丑的作品都粉墨登场,美术应坚持的真善美标准受到严峻挑战,当代中国美术的现状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味。
      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这种发展状况?中国美术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是西方进入后现代工业社会所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艺术方面的体现,其出现有历史必然性,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脉搏,体现了人类对工业社会发展困境的反思与批判,尽管表现形式极端,但它从更深刻的角度反省人类文明发展之路,自有其积极意义。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影响的中国当代美术,尽管有诸多反理性、反群体、反同一性的特征,甚至直接挑战美术应有的真善美原则,但它的出现也有必然性,它伴随我国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而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变革所带给个人身心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反思批判意味,它对于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个人创造力的表现都有一定意义,这一点必须肯定。
      当然,肯定其积极意义并不意味着不能对中国当代艺术本身进行反思,也不意味着不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探寻。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针对各种新潮流派所引发的争论恰恰体现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发展的深层思考。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不仅有经济上的碰撞交融,而且有政治、文化艺术、社会生活方式的碰撞交融。学习西方绘画艺术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必修课。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弄清楚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学习。对流行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不仅要了解其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风格、表现手法,更要理解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及所遭遇的发展困境,这样才能弄清楚我们要从中学习什么,哪些是适合我国的,哪些是适合自己的。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们要从西方艺术中学什么,我们还必须对西方对中国美术作品的评价有客观清醒的认识。由于我国长期美术作品意识形态化,也由于西方后殖民主义思想的作祟,西方对中国艺术的评价往往带有有色眼光”,存在“利诱”嫌疑。比如西方画界对中国“政治波普”和“泼皮现实”主义的评价,他们赋予这些作品更多的政治意义,远远超出作品创作之初所具有的内涵。这使得中国的作品被“泛政治化”。对于这现类象,作为中国艺术家自我应该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我们既要认识到中国绘画融入国际市场,为国际市场认同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坚持自己创作的原则,不能在“利诱”下曲意逢迎,要本着艺术创作和做人的基本准则,不断探寻中国艺术发展之路。
      要探寻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路,我们首要的任务是静下心来,仔细地观察我们的外部世界,再反观我们自己。仔细分析西方后现代主义,我们会发现,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也有诸多争论,其发展同样面临诸多困境。后现代主义解构一切又不建构新的规则的做法令其自身始终处于一种过渡的状态,为此,世界许多国家的艺术家都在痛苦地寻找符合本国国情的艺术创作之路。面对世界艺术发展的这样一种状态,中国艺术家有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探寻艺术发展之路,创造既具有鲜明独立的精神与风格,又具有对中国人个体思考和群体感受深层进行全面探究的中国艺术?这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历史上是艺术大国,中国画特有的意境美具有穿越时空、渗入国人血脉的功能,一幅古代的美术作品至今都能打动现代人的心灵。中国传统绘画所凝聚的中国情结,所创造的艺术美长期为世人所认同。中国传统绘画为何具有这样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中国传统绘画完美体现了国人特有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即和谐的宇宙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谐。《广雅》曰:“和,谐也。”意指自然体系中的不同要素达到圆融后产生的一种状态。《国语・郑语》中史伯对郑桓公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中国古人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和谐。老子认为人应遵守天地自然的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庄子进一步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庄子・齐物 论》)。中国古人的天人和谐观念通过人要遵从天地法则而运用到社会关系中,儒家的“仁”、人伦说、礼乐制度集中体现了古人追求社会关系和谐的价值取向。儒家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生活在其中的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天人和谐、社会关系和谐最终要落足在人格和谐。中国古人把身心和谐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来追求。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对仁义的追求,集中体现了古人对身心和谐的追求。
      中国传统的这种和谐宇宙观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绘画中,无论是写意山水画,还是精细工笔画,甚至略显粗糙的民间工艺,都着力突出和谐主题――和谐的自然、和谐的人伦及和谐的人格。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和谐实际上囊括了美术最基本的真、善、美原则。
      美术之所以为美术,核心在“美”,支撑点在“术”,美术就是人通过各种“技术”表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对何为“美术”的基本理解。艺术作品为什么美?为什么会让人愉悦?关键在于作品反映、追求和谐。
      和谐的首先是“真”的,反映的或是环境、事物的真,或是感情的真,虚伪矫饰的、远离人的自然感情的东西只能使人退避三舍。和谐的还同时是“善”的,是符合人们需要的,体现对人、对人生存环境的人文关怀。和谐的真与善凝聚为美,美主要的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理的共鸣,一种身心的自然抒展,一种无须言说的愉悦。
      在当代某些前卫艺术作品中,缺乏亲情、真景,真诚、纯洁,以特定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下个人人性的扭曲、变态或某一时虚幻的妄想为主题,不顾及受众的心理感受;缺乏仁爱、怜悯、同情、恻隐,漠视芸芸众生的生活和利益,缺乏对生命的关爱和生活的热情;缺乏审美标准、美的表达能力,以丑为美,以原始野蛮、对立残酷为创新,附和异域文化的猎奇心态,不考虑作品的持久生命力,忽视作品对人心灵的持久影响力。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最缺乏的是和谐、最需关注的也是和谐。
      和谐是一种持久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东西,它所体现的真与善,所凝结的美是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源泉。当代中国是社会大转型时期,也是心理裂变、调整时期,当代艺术家脚踏这方土地,亲身感受社会转型带给中国社会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同样也亲身体会心理裂变、调整所带来的心灵的痛苦。在激流勇进同时沉渣泛起的时代,我们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作品要反映这种时代主题 ,要以丑鞭笞人性恶,但这种能鞭笞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作品必须是积极意义上的揭露与批判,是在坚信人性美必将战胜人性丑,社会变革最终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基础上的揭露和批判,这种鞭笞才能真正体现出批判的力量。作品在鞭笞人性丑的同时,更多的是要表现和谐,表现美,艺术家要不为物欲、不为利诱、不为波所逐,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慧眼”去发现和谐,通过自由而独立的艺术形式去展示和谐,创造和谐。
      
      作者简介:路云霞(1968--),女,讲师,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推荐访问:中国美术 当代 和谐 和谐与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 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前景 中国当代美术的认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