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黄花歌辛亥革命_辛亥革命:歌中的狂欢与感伤

    时间:2020-03-13 07:29: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1911年的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民国草创,清廷退位,革命党欢欣鼓舞,在辛亥革命后,《光复纪念》《烧炮仗》《中华大纪念》《庆祝共和》《五色国旗》《革命纪念》等歌曲的传唱,在那时颇为风尚。
      关键词:辛亥革命;歌曲;风尚
      中图分类号:J60-0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1.04.011
      
      作者简介:毛 翰(1955~),男,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泉州 362021 )。
      
      一
       推翻满清,光复中华,铲除帝制,创立共和,一场革命历经了多少挫折和牺牲!1895年以来,孙中山等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虽前仆后继,可歌可泣,却全部以失败告终,革命党不免意绪阑珊。而当张之洞临终前,在病榻上告诫清廷摄政王要善抚民意,载沣竟信心满满地回道:“不怕,有兵在。”那时,大概谁也没有料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居然一呼百应,辛亥革命居然奇迹般地获得成功。可以想象,当民国草创,清廷退位,革命党是怎样的欢欣鼓舞!较之杜甫当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听听当年那些庆祝胜利的歌吧,我们至今还不能不被其中洋溢的狂欢之情所感染。
      二
       “八月十九武昌城,起了革命军。国体将改良,全国百姓齐欢欣。革命以救民,首先顺民心。渡江收复汉口镇,汉阳龟山树汉旌。文明,文明,真正鸡犬也不惊。誓把武汉做根本,各省次第荡平。可以觇天意,可以觇人心。从此五大族,千秋永永息战争。从此五大族,永永享康宁。江水汉水情,历史增荣名。”
       这首《光复纪念》,在武昌起义后不久问世,华航琛作词,沿用学堂乐歌《童子军》的曲调。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天为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此歌概括了起义爆发后迅速夺取武汉三镇,关内各省纷纷响应脱离清朝的大好形势,抒发革命者的豪情和必胜信心。
       此歌另有一个版本,题为《武昌起义》,更为畅快淋漓:“八月十九武昌城,起了革命军,张彪与瑞�,纷纷出城去逃生。都督黎元洪,黄兴总司令,渡江收复汉口镇,汉阳龟山树汉旌。文明,文明,鸡犬不惊武汉平。清廷吓得心胆惊,遣将帅,发救兵,陆军派荫昌,海军萨镇冰,屯兵不敢进,三战三败笑死人。中原十数省,不日皆反正。江水汉水情,历史增荣名。”
       歌中人物黎元洪,本为清军协统,起义爆发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黄兴,起义爆发后由香港经上海赶赴汉口督师。在革命对象一方:张彪为清军第八镇统制兼防营提督,瑞�为湖广总督。荫昌,陆军部大臣,10月12日清廷派其率北洋第一军、第二军前往镇压。萨镇冰,海军提督,奉命率海军前往镇压。
       《光复纪念》还有上海版:“九月十三天气晴,上海起义兵。闸北先反正,商团会集沪军营。进攻制造局,恢复上海城。刘襄荪与田春庭,先后出城逃性命。出示安民,李平书君长民政。制造局破上海平,张楚宝去逃生。都督陈其美,驻节海防厅。司令李燮和,光复吴淞扼要津。海军集沪滨,陆军平南京。伟哉革命军,万世有荣名。”
       歌中人物。满清一方:刘襄荪,上海道台。田春庭,上海知县。张楚宝,制造局总办。革命者一方:李燮和,革命军总司令。上海光复后,陈其美为沪军都督,李平书为民政长。
      三
       “(并令彭冷,并令彭冷……)烧炮仗,响声声,千家万户共表同(啊)情。独立旗飘齐贺(啊)庆,祝我同胞万岁,大汉中(啊)兴。独立系文明,良可(啊)敬,士庶工商共赞(啊)成(呵成)。”
       此歌名曰《烧炮仗》。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在革命党推动下,11月8日,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新军第二十五镇统制龙济光反正,两广总督张鸣岐被迫同意广东独立,军政府成立,胡汉民、陈炯明被推举为正副都督。于是诞生了这首欢庆胜利的广东民歌。
       此前,反清革命的十次武装起义,包括广州起义(1895)、惠州三洲田起义(1900)、潮州黄冈起义(1907)、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钦廉防城起义(1907)、镇南关起义(1907)、钦康上思起义(1908)、河口起义(1908)、广州新军起义(1910)、黄花冈起义(1911),几乎全在广东,而无一成功。这次革命胜利,简直有点不期然而然,广东的革命党及各界民众如何不欢天喜地,如醉如狂!“烧炮仗”即点燃欢庆胜利的鞭炮。“并令彭冷”是象声词,相当于“噼里啪啦”,形容鞭炮(炮仗)爆响的声音。
      四
       “十月十号义旗扬,革命军队起武昌。霹雳一声江汉平,汉口汉阳树汉旌。各省闻风争响应,秦晋滇粤皆反正。江浙联军平金陵,大江以南无膻腥。十七省代表,选举到江宁。元帅黄兴黎元洪,组织政府讨虏廷。虏廷闻知心胆惊,遣使求和到沪滨。和议不成战祸紧,孙文归国民气振。共和元年元旦辰,孙大总统履任到南京。中央政府告成功,誓师北伐捣黄龙。黄龙指日平,四万万人民多安宁。”
       此歌题为《中华大纪念》,作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际。②
       《中华大纪念》记叙了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建立的光荣历程,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工稳天然的诗句,吻合着革命的天经地义的正义感。连武汉三镇的地名仿佛都有了新的含义:武昌,不正是革命武装的发祥昌盛之所吗?汉口、汉阳,不正是重树汉家旗帜之地吗?“无膻腥”“讨虏廷”“捣黄龙”等语象,与革命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精神也是完全一致的。膻腥:指游牧民族入侵造成的异化。宋人张孝祥《六州歌头》词云:“洙泗上,弦歌地,亦�腥。”虏廷:此指清廷。《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鞑虏假颂立宪之文,实行中央集权之策,以削汉人之势力,冀固虏廷万世帝王之业,十大罪也。”
      五
       “五色国旗照亚东,问谁铁血功。大家心力造,功劳汗马一般同。两千余年专制毒,一旦扫而空。汉满蒙回藏,同享幸福乐融融。二十世纪华盛顿,吾国喜再逢。共和开幕兮,千秋万岁表雄风。”
       这首《庆祝共和》,问世也应该在1912年初,中华民国创建之时。华航琛词,佚名曲③民国缔造,五色国旗飘扬,这铁血之功属于谁?“大家心力造,功劳汗马一般同”,这里强调的是革命党人集体的力量。此歌另有一个版本:“五色国旗照亚东,问谁铁血功。中华大总统,孙中山与黎元洪。……”强调的是则是革命领袖个人的功劳。
       “澧水茫茫下江东,淘出几英雄。南北开战局,中原儿女说蒋公。万里长江销铁锁,血战水流红。胡儿出关去,辽阳风雨锁离宫。三千余年专制毒,一旦扫而空。收拾民国旧山河,还我中国中。二十世纪华盛顿,吾国喜再逢。汉家绘功臣,麟阁画君第一功!”这一首《澧县欢迎翊武公乐歌》,是1912年10月,蒋翊武回乡省亲,湖南澧县议会议长宋云涛作歌欢迎。这应该是《庆祝共和》一歌的衍化。蒋翊武是武昌首义总指挥,被孙中山称为“开国元勋”。
      六
       “吾国旗,吾国旗,五色真美丽。真美丽,真美丽,家家齐挂起。祝吾共和万岁,万岁万万岁!祝吾民国万岁,万岁万万岁!”这首《五色国旗》,沈心工词,佚名曲。④
       1912年1月10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共和旗作为国旗,旗分红、黄、蓝、白、黑五色,含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义。
       此为校园歌曲,语言浅白简洁,表达着民国建立之初的喜悦和朝气。
      七
       还有一首《革命纪念》:“十月十日,湖北武昌,突起了革命军。满城官吏,胆战心惊,仓皇奔逃出城。还我河山,振我民族,不消血战力争。建设共和,扫除专制,大功一旦告成。”此曲系借用美国歌曲《流血之泉》的旋律。⑤
       辛亥革命摧枯拉朽,一举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人们为之欢欣鼓舞。人们还不曾想到,推倒清廷易,实行民主难。“建设共和,扫除专制”,哪能一蹴而就!在咱们这个专制毒素深入骨髓的古老国度,也许还需要付出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八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教育部于1912年2月发布征集国歌的公告。2月25日第22号的《临时政府公报》,刊登出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国歌拟稿《亚东开化中华早》:“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江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国人一直相信自己居于世界文明的中心,历来只有自己去开化周边四夷,没有被四夷开化的,所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语)。然而,经过近代的西风东渐,中国人的自信已被颠覆,中国人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新的世界文明格局和思想体系。“亚东开化中华早”,尽管是被开化,中国还是领先一步,值得骄傲。因为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是君主被民主开化,专制被自由开化,这是开化的中国人所乐见的。
      九
       然而,辛亥革命后问世的歌曲,其基调,很快就由欢欣鼓舞,一变而为感伤失落了。
       试看沈心工的《黄鹤楼》:“独自登临黄鹤楼,坐看江水载行舟。千帆容易随流去,一棹艰难赴上游。独自登临黄鹤楼,几经革命血横流。可怜化作花千树,遍插朱门仕女头。独自登临黄鹤楼,楼倾鹤去几经秋。新楼结构全非昔,黄鹤归来认得否?”此歌是沈心工用一首德国歌曲的曲调填词。⑥
       武昌起义爆发时,沈心工在上海,曾作《革命军》一歌为革命助阵,并亲自带领12名革命战士,前往青浦拿下县衙。那时,他和他的歌是何等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第二年,当他来到革命首义之城武昌,登上黄鹤楼,不禁百感交集。登上这个曾经让诗仙李白也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竟然掷笔而去的黄鹤楼,沈心工却有太多的话要说。“独自登临黄鹤楼,几经革命血横流。”武昌起义后战局胶着,汉口汉阳保卫战牺牲了多少革命战士、英雄男儿!可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什么呢?“可怜化作花千树,遍插朱门仕女头。”血沃繁花,不过做了豪门美女的头饰。革命的结果,不过是改了朝,换了代,袁氏当国,袁氏何人?武昌起义后,不是他奉清廷之命,督师镇压,血洗汉口汉阳的吗?此人竟坐收渔翁之利,一举做了民国总统,民主共和的理想还有实现的一天吗!“新楼结构全非昔,黄鹤归来认得否?”眼前这所谓民国,是我们理想的民国吗?革命先烈的英灵归来,会认得这个他们为之奋斗牺牲换来的政治景象吗?
      十
       “黄花岗,黄花岗,黄花岗上英灵在。花开花谢年复年,英雄一去不复返。国本未固,碧血未干,烈士英魂安不安?黄花岗,黄花岗,黄花岗上英灵在。”⑦
       这首《黄花岗》,原载1913年的《革命新歌》,刘质平词曲。“国本未固,碧血未干,烈士英魂安不安?”在烈士墓前,这样的疑问,显然是在表达着作者对于民国初年国事的焦虑,对于先烈未竟事业的担忧。
      十一
       还有一首《黄花歌》:“黄花黄,黄花黄,黄花黄时万花藏。万花藏,黄花黄。”“黄花黄,黄花黄,黄花黄时清朝亡。清朝亡,黄花黄。”“黄花黄,黄花黄,黄花黄时民为王。民为王,黄花黄。”“黄花黄,黄花黄,黄花黄时种麦忙。种麦忙,黄花黄。”⑧辛亥之年,中国爆发过两场武装起义,3月29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两场起义都与黄花(菊花)有关,3月起义的烈士后来葬于黄花岗,10月起义的时令正值黄花开。这首《黄花黄》着眼时令,侧重讴歌武昌起义。歌词语言浅白,有如民谣。“黄花黄时万花藏”一句,略见黄巢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的遗韵。
       但在“黄花黄”的反复吟唱中,渐渐荡出的,似乎是感伤,是怅然若失。第二段唱过“清朝亡”之后,第三段唱“民为王”,可这“民为王”听上去,却怎么都像是在说“民(国)危亡”,在问“民(国)未亡?”最后,感伤的人们避谈国事,径自“种麦忙”去了。
      十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美国人J.P.奥特威(1824~1880)有一支歌《梦见家和母亲》,由美国传到日本,犬童球溪(1884~1905)用其曲调填写了日文歌词,改题《旅愁》。李叔同留学日本时曾将《旅愁》译成中文。1915年,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仍用奥特威的旋律(删去了一些装饰音),重新填写了此词。
       离愁别绪,生命感伤,这是诗歌永恒的主题。《送别》调度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一系列景语渲染离别的愁绪。“长亭”从来就是离愁的见证,“古道”上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离人,“芳草”凄凄仍如愁绪生长蔓延,“柳”在晚风残笛中已不堪攀折……“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在浓得化都化不开的古典诗境中,不由得你不白头搔短,青衫泪湿。
       1898年,十八岁的李叔同刻“南海康君是吾师”一印,表达对康梁维新变法的敬慕。1905年,李叔同到日本即加入同盟会,作为一个革命党,写过许多激情澎湃的爱国诗歌,如“吾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振衣昆仑之巅,濯足扶桑之漪。”及至《送别》,其长亭、古道、残笛、夕阳、浊酒,却是一派消沉感伤。也许,辛亥革命后的乱象,袁氏当国的不堪,已经让他深深地失望。他的世界里,只剩下“知交半零落”,“今宵别梦寒”。三年后(1918),他更剃度出家,遁入空门。
      十三
       “壮哉荆轲,千金一诺,意气干。死为知己,登车就遂,提剑入秦。群英相送,渐离击筑,宋意高歌。壮士一去,萧萧易水,悲风孔多。”
       此歌名曰《荆轲》,1916年问世。在讨伐袁世凯的运动中,出现这样一支讴歌荆轲刺秦王的歌,其主题十分显豁,就是以刺秦喻讨袁,鼓励讨袁军一往无前,手刃帝制,保卫共和。
       其词风古拙,悲亦壮,壮亦悲,与陶渊明《咏荆轲》一脉相承:“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十四
       “古埃及瓜分了,古印度鲸吞了,可怜亡国奴,失巢鸟。落得我亚洲,一片神州,文明古国算我老,好江山莫失了。我青年责不小,我青年责不小。保卫我亚洲,这片神州,文明古国算我老,好江山莫失了。”
       此歌的标题是《哀亡国》,佚名词曲。⑨
       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辛亥革命到袁氏当国,每当历史的天空展现一抹霞光,旋即又是一片阴霾。当袁氏帝王梦断一命呜呼之后,中国的学堂竟又唱起《哀亡国》的歌!“好江山莫失了”,“我青年责不小”,这歌声让人警醒,也让人困惑。青年原本是纯洁的,忧国忧民,志存高远;政客却多是不纯洁的,结党营私,志趣可疑。而政客不能复为青年,青年日后有机会问政,却往往成为政客。这难道是一种历史的宿命吗?
      十五
       “我们总理,首倡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总理详加计划,重新改造中华。”“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推求。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总理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世长留。”“民生凋敝,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总理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黎锦晖创作《总理纪念歌》,广为流传,成为中小学生集会必唱的礼仪歌曲。
       这是一首深情的革命领袖颂歌和革命同志的励志之歌。共三段歌词。第一段歌颂孙中山领导革命,推翻帝制,建设民国的历史功绩。第二段概括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和实践,歌颂其一生的奋斗精神。第三段鼓励国人继承遗志,继续推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注释:
      ①《光复纪念》后收入华航琛编《共和国民唱歌集》,商务印书馆1912年6月版。
      ②《中华大纪念》系1906年问世的《雪中行军》一歌的重新填词之作。随后收录到华航琛编《共和国民唱歌集》1912年6月版。
      ③《庆祝共和》原载华航琛编《共和国民唱歌集》,商务印书馆1912年6月版。
      ④《五色国旗》原载沈心工编《重编学校唱歌二集》,上海文明书局1912年10月版。
      ⑤《革命纪念》原载王德昌等编《中华唱歌集》三集,1912年11月版。词作者未见署名。系借用美国歌曲《流血之泉》的旋律。
      ⑥此歌原载沈心工编《重编学校唱歌六集》,1912年10月版。沈心工用一首德国歌曲的曲调填词。
      ⑦这首《黄花岗》,原载《革命新歌》油印本,1913年版。刘质平词曲。
      ⑧《黄花歌》亦载于《革命新歌》油印本,1913年版。佚名词,赵元任曲。
      ⑨《哀亡国》见于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1959年油印版。原注:“查阜西老先生唱学堂乐歌三首”之一,“倒袁后流行。”
      责任编辑、校对:田可文
      
      Xinhai Revolution of 1911: Bringe and Sentimental in Songs
      MAO Han
      Abstract: Wuchang uprising in 1911, the Xinhai Revolution succeeded, establish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Qing Empery downfall, revolutionary party rejoice. Those songs popular after the Xinhai Revolution that �Memorial Restoration, Great Memorial China, Celebrate Republic�, and others were quite fashion at that time.
      Key Words: Xinhai Revolution of 1911, song, fashion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狂欢 感伤 辛亥革命:歌中的狂欢与感伤 辛亥革命歌的歌词 辛亥革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