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反哺现象

    时间:2020-03-07 09:35: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文化反哺,实质就是年轻文化对成人文化的积极、主动影响过程。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反哺现象的存在有着可能性、现实性和必然性,正确认识文化反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文化反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反哺 农民
      
      反哺原指动物在能够自立后反过来哺养把自己养大而现在没有自立能力的长者的行为,在人类社会中特指 “敬老爱老赡养父母 ”,后泛指一种感恩思想。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继有学者为了表明在长期接受农业哺育后,工业已“长成”,应该回报农业,就借用反哺这一仿生概念提出:工业反哺农业,这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模式开辟了新的途径。城乡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工业上,文化上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于是就有学者提出文化反哺。
      一、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反哺的内涵
      文化反哺是我国学者周晓虹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文化传递的角度首次提出并使用的。定义为: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1]其实质是年轻文化对成人文化的积极、主动影响过程,尤其是在变革时代。这一概念的选择源自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从整个人类文化史的考察出发,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源于文化传递的差异。并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后喻文化就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2]。
      从文化的发展来看,文化具有线性特质,即不间断地随着人类的足迹、人类的历史、人类的生产逐步向前发展[3]。中国现时的文化不仅包括三喻文化,还有传统和现代之分。更因为中国二元经济体制的发展,二元社会格局的形成,此种区分更为明显,现代文化明显表现为在农业哺育工业、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所形成的现代都市文明,传统文化则更明显地表现在农村的乡土文化之中。现代都市文明首先是在吸收传统乡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另一方面它冲击并影响着乡土文化,从反哺的角度来看,形成现代都市文明对乡土文化的反哺。其反哺的方式一是政府极大扶持和辅导农村文化建设,另一则是城乡流动人员在与现代都市文化的接触中通过常规和非常规的方式传播给农村。
      文化反哺,既包括青年文化对老年文化的影响,也包括现代都市文明对传统乡土文化的影响。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反哺,实质上就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年轻一代所吸收到的现代都市文明对年长一代所保留的乡土文化的影响过程,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反哺存在的缘由
      1.农村传统文化的劣势地位――可能性
      由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所处的中心地位,自古以来,城市文化相对于农村文化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只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流量远远无法与现代社会相比,农村文化尚能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而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在城市的聚集更为集中,城乡之间信息流动的不对称也更为严重,农村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难以保持传统的那种相对独立性,在现代生活中逐步丧失了自身的“话语权”,接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对农村乡土文化的投射,使得文化反哺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2.农村青年所具有的能力――现实性
      一方面,作为新一代农村青年,具有对新事物的敏感反应和较高的接受能力。较之父辈,他们更能适应农村改革的潮流,成为农村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所在。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农村年轻一代在流入城市与城市的接触中,耳濡目染中接受着新观念的熏陶,其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市场竞争意识、法律意识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农村青年有能力用自己在城市中所获得的现代文化反哺农村,向农村传播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
      另一方面,个人的地位,名声以及表达话语权的能力,是深受经济基础约束的,经济上的弱势直接导致文化的弱势。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到城里务工获得的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村青年不但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还成为农村家庭中的“顶梁柱”,子辈的经济独立能力使得文化反哺的社会合法性基础得到了确认和巩固。
      3.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必然性
      新农村建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文化建设,使得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文化娱乐设施有所加强,农民文化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劳动力的大批转移,严重弱化了农村劳力文化素质,以妇女、儿童和中老年人为主的农村留守劳动力,由于其思想的僵化和顽固,对文化需求的低层次,使得炮轰式的灌输现代化观念实效性不大,新农村文化建设步履维艰。据了解,部分新建图书馆、戏台等等形同虚设,电视依旧是农民唯一或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利用这群更新了观念,开拓了视野,具有现代文化观念的年轻一代,来对年长一辈进行文化反哺,使整个农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现代文化,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另辟了蹊径。
      三、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反哺现象
      1.文化反哺的内容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返乡农民的逐步增加,农村青年文化正以迅猛之势冲击着农村的传统文化,“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文化的表层,如流行的时尚和新器物,甚至也影响到成年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4]
      首先,最明显最直接表现在语言――普通话的普及上。普通话是农村青年在与城市世界和城里人发生互动、进行沟通必须借用的媒介,这也是她适应新身份或扮演新角色的基础。新农村建设中,商业活动的增加,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等等,使得农村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强烈,对语言掌握有着先天优势的年轻一代自然而然充当了教师的角色。
      其次,表现在文化的表层―现代生活方式上。“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逐步推进,使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宽阔平坦的街道,整洁宁静的村庄,设施完善的休闲场所,新颖漂亮的服饰,电脑、洗衣机、电冰箱等的逐步增加等等,如何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广大的农民越来越离不开孩子的指导和帮助
       再次,表现在发展生产所需的科学技术和观念上。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生产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现代农业发展资源越来越重要。“农村青年外出将大量的资金、技术、信息从现代城市向传统和落后的乡村,在乡村的父辈中传播现代意识和科学观念,……成为农村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5]
      最后,表现在民主及法律意识上。农村青年在适应以规则、法制、和章程等正式控制手段为主的城市社会中,增长了法律坚实,开阔了视野,民主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回到家乡,投身新农村建设中,面对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的村民,他们成为推动民主管理的新生主体力量,影响和带动着当地群众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
      2.文化反哺or文明反哺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相比较于文明,文化则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可见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只是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外在形式之中又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6】简单的理解就是:穿不穿衣服体现文明不文明,穿唐装还是穿和服体现的就是文化了。城镇的现代文化和农村的传统文化只是一个内容的两个方面。农村乡土文化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形成的,虽有糟粕,更有精华,尤其在一些民俗文化比较浓厚的少数民族,如瑶族地区的油茶文化,利于民族团结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瑶族土纺文化,在满足自身需求外,创造自己的收益。我们所要学的是一种文明的内容。如果一味地照搬现代都市文化,就会把农村变成一个被人誉为“邯郸学步”的四不像。因此,在引进现代文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本村民俗文化,使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
      3.正确引导年轻一代所具有的文化反哺功能
      农村年轻一代和其他年轻群体一样,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欠缺、批判,鉴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的、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的影响,进而形成反文化。尤其是城乡二元社会格局,年轻一代在流入城市,和城市的接触中,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和边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里不平衡和被排斥感,进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标准的扭曲。如果将这些异化的文化反哺到农村,势必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破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子辈的教育,使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同时加强农村青年和城市居民的接触,使其互相容纳,为农民子弟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4.文化反哺的阻力
      文化反哺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期,因遇到传统观念的阻力,它往往是通过对抗性的途径发挥出来,影响了村民、家庭的和谐关系。要缓和这种抗性,最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对异文化的包容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接受。这就需要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大众传媒的建设。在保证家家有电视的基础上,建立其他传媒方式,如:广播,报纸、杂志等,通过广覆盖、多途径的舆论引导,使农民逐步内化现代文化,降低反哺阻力。
      文化反哺现象一直发生在我们周围,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隐性教育。但由于施教主体的长期外出,一个电话,一个节假日,或是一个短暂的相聚所发生的文化反哺集中表现在文化的表层,无法从根源上触及农村文化的弊病,这亟需政府的引导,为文化反哺功能的发挥创造平台,如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利用节假日,及时组织返乡农民举办各种活动;开展学校与村落的联谊活动等等,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青年研究,1988年(11).
      [2]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2).
      [3] http://baike.省略/view/376196.htm.
      [4]弓丽娜.现代社会中的青年文化反哺现象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4(4).
      [5] 王培刚.进城农民工家庭中文化反哺的基本内容和社会成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6] 陈炎:文明与文化[M].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2-3.

    推荐访问:反哺 探析 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 农村家庭中的文化反哺现象 乡村文化反哺美丽乡村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