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国际比较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结构变化】多视角研究生英语课文翻译

    时间:2020-02-28 07:3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选取美、英、德、法、日、韩、俄、印、巴西以及中国台湾为样本,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类型结构和学生国籍结构的变化特点,为我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国际比较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结构;国际比较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体现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结合,在国家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近10年来研究生规模的补偿性增长,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问题已经基本缓解,但质量问题日益凸显。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是结构,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系统质量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选取美、英、德、法、日、韩、俄、印、巴西以及中国台湾为国际比较的研究样本,探讨这些国家和地区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变化趋势。这些国家和地区涵盖了较为广泛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体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国际比较基础,有助于我们把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走向,了解和借鉴其它国家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上的经验,以期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科学调整。
      一、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变化的国际趋势
      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研究生教育在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中的构成状态,这种变化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变化,主要通过研究生注册人数和本科生注册人数的比例变化来反映;二是研究生教育内部各层次的构成状态,这种构成状态的变化体现出各层次研究生教育地位的调整和变化。
      表1是各国自1950年以来研究生数量及其占全部高等教育学生总量的比例。数据显示,在过去半个世纪内,美、英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生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研究生规模占高等教育全部学生规模的比例稳步上升,研究生比例最大的英国在2008年本科生、研究生比已经降至3.46。以印度、巴西、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在国家工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却维持了较低的研究生比例,研究生规模增长速度远不及本科生,巴西的研究生比例在过去30年内甚至出现下降趋势。相比而言,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等后发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规模则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中国台湾的研究生增长速度则自20世纪60年代经济腾飞以来,一直大幅度超过本科生规模增速,本科生、研究生比例从1950年的1074.8下降到2008年的5.26。中国大陆2008年研究生注册规模达1,283,046人,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达到8.61。无论从规模还是比例上来看,中国大陆都已经基本与发达国家水平持平,甚至超出了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见表1)。
      从硕、博比例结构的发展趋势上来看(见图1),英、美、德、法、日、韩等发达国家普遍将发展重心放在硕士阶段,硕士研究生比重增幅明显,博士研究生比例相应下降。中国大陆自1982年首次颁布博士研究生学位到20世纪末,博士研究生教育在整个研究生教育层次中所占的比重出现较大的增幅。直到近年来,中国大陆在逐步实现了博士层次教育的补偿性增长之后,才开始将研究生教育扩张的重心向硕士层次转移。
      二、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变化的国际趋势
      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反映了高等教育本身不同学科之间关系的横断面”[1]。各个国家(地区)有其特定的学科分类标准及其对学科类型的不同划分,为了有效的开展研究生科类结构的比较,本文采取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1997)所划分的高等教育学科门类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③。
      图2是1970年以来各国硕士研究生规模科类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就硕士研究生教育各学科规模变化而言,美、英、韩等国的社会科学、商业与法律学科发展速度尤为突出;日本的工程、制造和建筑成为增速最快的学科,社会科学、商业与法律次之;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工程、制造和建筑则成为增速最快的学科,社会科学、商业与法律次之。就各学科所占比例来说,英、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以社会科学、商业与法律学科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这些学科以及医学类学科占全部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授予比重均出现上升趋势。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硕士研究生学科结构则以工程、制造和建筑类科学为主体,虽然近年来比重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占有较大比例。
      从博士研究生科类结构变化趋势上来看(见图3),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是博士生规模增长速度最快的学科,社会科学、商业与法律以及自然科学的博士层次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也较快。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博士层次研究生教育中工程、制造和建筑科学是规模增长速度较快的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商业与法律次之。
      综上,从硕士教育的科类结构上来看,应用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商科、法学、工程学等都是各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英、美等先发国家更倾向于发展应用文科类硕士教育,以日本为代表的后发亚洲国家则大力发展工程类的应用硕士教育。各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中,尽管理工科仍然占有明显优势,但可以看到正在逐步向均衡化方向发展,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博士研究生学科构成均衡化的趋势尤为明显,除了农学、社会服务、人文艺术等学科保持一个相对较小的比例以外,工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之间的构成比重差异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
      三、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变化的国际趋势
      对研究生类型结构的讨论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根据研究生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的不同,区分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二是根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区分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种类型。
      1.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一直占有较高比例(见图4)。以美国为例,尽管过去40年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逐渐下降,但仍超过全部研究生的半数以上,达到52.1%。英国自2000年以来,非全日制注册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了全日制注册研究生数量,2005年已经达到57.1%。
      中国大陆研究生教育最初全部采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1990年中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授予数量占当年全部研究生学位授予数量的6.1%,2005年上升到18.8%。
      总体上看,英美发达国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注册学生数量已经超出或者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注册学生数量持平。相比之下,我国非全日制教育虽然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在教育的整体结构中仅占有相当小的比例,不到20%。
      2. 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
      在西方发达国家,为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传统的以培养科研人员为主的学术型培养模式和结构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大多数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逐渐分化成“学术研究型”和“专业应用型”两种类型。比如法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已从原先的单一的研究型培养模式转变为既有研究型培养,又有复合型应用研究培养,即“两种不同概念的博士并存”[3]。在英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以不同类型学校为载体的“研究型博士生”、“复合型博士生”、“应用型博士生”三种类型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其硕士学位也分为“研究型硕士”和“教学硕士”两种。[4]在美国,由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极具美国特色的“学术兼顾”的兼容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术/职业、研究/应用的多元化学位体系。
      美国专业型和特殊职业研究生教育学位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国家和市场导向。其兴起和发展既是战后美国国家主义导向下对研究生教育大力度投入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适应。现阶段,在美国所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中,应用型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比例约占85%,而学术型硕士学位人才约只占15%。[5]在一些研究型大学,如MIT、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其专业型硕士学位的授予数量也超过了学术型硕士学位的授予数量(见图5)。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对市场的良好适应性从就业数据上可窥见一斑。据2004年来自30多个大学的专业科学硕士(P.S.M)毕业生的调查显示,91%的毕业生找到了对口的工作。[6]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则以学术型为主,以专业型为辅,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其学术型博士的授予比例远远高出专业型博士的授予比例(见图6)。
      相比之下,我国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从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设置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开始,截止目前,我国共设置了38种专业硕士学位,4种专业博士学位和1种本科专业学位。[7]虽然专业学位的类型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但规模增长相对比较缓慢。
      从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大学的功能日益社会化和多样化,其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世界各国纷纷在原有单一的研究型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的专业型和职业型学位。这一趋势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研究生教育国籍结构变化的国际趋势
       由于知识本身具有无国界的特性,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国际化的特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知识、理念、技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学生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也随着通讯、交通、货币等技术手段的全球化变得愈发便捷。国际学生的规模和比例也成为衡量一国或者一所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知识经济和国际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依托自身在科技、经济、教育、语言等方面的优势,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国际留学生,不仅仅占领了知识和创新高地,也享受了留学产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还占领了输出和传播本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外交高地。表2显示的是2007年美、英、法、澳、德、中国大陆六国国际留学生在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分配。可以看出,在英、美、法三国中相当大比例的国际留学生攻读的是研究生学位,其中美国和法国的国际留学生中超过半数以上在该国攻读硕士学位。尽管近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中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但相比其它西方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仍然主要集中在本、专科层次,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无论从规模还是比例上都显著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在学科分布上,工学与工商管理专业通常是西方各先发国家留学生最为聚集的两个领域,这在美国表现的尤为突出。以美国2008年博士学位授予的学科分布来看(见图7),博士学位授予主要集中在工学、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日本的情况则稍有不同,大多数外国留学生聚集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这一分布说明了留学生的分布状况与各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所处的地位相关。美英等国由于历史等原因,其科学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它们成为留学生的接收大国。而科学研究的聚集效应又进一步导向了留学生向科技水平高的发达国家流动。发展中国家为了尽快发展本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一般会瞄准科学技术水平高、高等教育质量好的发达国家并派遣大量留学生。
      在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语言文学和工科三个专业(见图8),这种学科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文化历史的独特魅力、中文和西方语系的巨大差异以及我国留学教育政策和外交政策导向有密切关系。
      五、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启示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博士研究生4.87万人,硕士研究生32.26万人。[8]相关研究表明,就规模而言,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能够基本满足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需求。然而,虽然我们有足够规模的毕业研究生,但依旧存在就业落实率低、学用结合率低、培养模式和类型单一、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系统的结构问题。因此,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与优化,进而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系统调整的当务之急。
      本文从科类、层次、类型、国际化四个方面对世界主要国家研究生结构进行分析,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保持研究生规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规模中所占比例的稳步增长。
      研究生在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比例持续稳定增长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共同趋势。英、美等先发国家的研究生比例在二战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日、韩等后发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腾飞时期也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增长速度大幅超过本科生增长速度。这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以及在本科教育逐渐普及化之后人们对进一步学习的需求增加是紧密联系的。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的竞争,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高阶段,体现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结合,理应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重点。
      第二,硕士研究生阶段应该成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尤其要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的硕士教育。
      其它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硕士研究生阶段由于具备周期短、与国民产业发展匹配性强等特点,成为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过去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将发展重心放在硕士阶段,硕士研究生比重增幅明显,而博士研究生的比重则相应下降。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各国往往着力发展应用型较强的文科和理工科。但由于社会发展阶段和文化历史传统的差异,不同国家着力发展的学科略有差异,例如英美等先发国家更倾向于发展社会科学、商科、法学等应用文科类硕士教育,而以日本为代表的后发亚洲国家则大力发展工程类的应用硕士教育。
      第三,博士研究生在规模保持稳定发展、科类结构均衡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应用类学科的发展。
      从各国博士教育发展来看,一方面,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中所占比例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有小幅度增长。从博士教育科类构成来看,尽管应用型理工科仍然占有明显优势,但可以看到正在逐步向均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工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之间的构成比重差异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我国目前的博士生教育已经从满足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人才需求,逐步转向适应更广泛的人才市场需求,因而应在适当稳步发展基础性学科的同时,逐步开展应用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工作。
      第四,大力发展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从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大学的功能日益社会化和多样化,其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世界各国纷纷在原有单一的研究型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的专业型和职业型学位。这一趋势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我国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机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要从培养模式和机制上探索专业型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以更好的适应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第五,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层次和科类结构,加大研究生层次的来华留学教育。
      学生的国际流动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国际留学生的比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主要以研究生层次教育为主,留学研究生的科类结构也主要集中在工程、工商管理等优势学科。我国长期以来是留学生输出大国,接收的国际学生主要以短期交流或本专科层次为主。因而,我国应努力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层次水平,加大研究生层次的来华留学教育;在科类结构上,要结合我国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学科,发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优势,充分开发既有中国特色,又在国际留学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专业项目。
      
      注释:
      ①②④⑤⑥表中各国数据来源分别为:
      美国:Ben J. Wattenberg, The Statistical History ofthe United States: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NY: Basic Book, Inc., Publisher, 1976; Susa B. Carteret. al, Millennial ed.,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State: Earliest time to present,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英国:http://nces.ed.gov/Center Statistical Office, Annual abstract of statistics (1960,1970,1980,1992), London: Her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 http://www.hesa.ac.uk/;
      日本: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统计要览》,http://www.mext.go.jp/;
      韩国:UNESCO Statistical Yearbook(1975、1980、1990、2000); http://www.moe.go.kr/; http://eng.kedi.re.kr/03_archives/http://eng.kedi.re.kr/03_archives/reports_result.php;
      俄罗斯:郝克明、汪永铨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Р а з в и т и е в ы с ш е г о п р о ф е с с и о н а л ь н о г о о б р а з о в а н и я Р о с с и й с к о й ф е д е р а ц и и (1995―1998 г г.),м а г и с т р,1999,3-4;Л.Г о х б е р г,Н .К о в ал ё ва ,С т а т и с т и к а о б р а з о в а н и я : п р и н ц и п ы м о д е р н и з а ц и и , В ы с ш е е о б р а з о в а н и е в Р о с с и и,2002,2,21; О б р а з о в а н и е в Р о с с и й с к о й Ф е д е р а ц и и [M].С т а т и с т и ч е с к и й е ж е г о д н и к. М. Г У ВШЭ ,2005.285,307.
      印度:http://education.nic.in/cd50years/home.htm; Government of India,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Division, SELECTE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2003-2004, 2004-2005, New Delhi; UNESCO: http://stats.uis. unescoorg/unesco/TableViewer/tableView.aspx; http://www.capes.gov.b;
       巴西:UNESCOStatisticalYearbook1975,1985,1992,1995;
      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财务司编.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49-198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财务司编;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80-1985).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各年度); http://www.moe.省略;
      中国台湾:http://www.edu.tw/。
      ③八大学科门类分别包括:教育(包括师资培训和教育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包括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商业和法律(包括社会及行为科学、新闻学和信息、商业与管理、法律);科学(包括自然科学、数学和统计学);工程、制造和建筑(包括工程学和工程行业、制造与加工、建筑学与建筑工程);农学(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兽医);卫生和福利(包括卫生、社会服务);服务行业(包括个人服务、运输服务、环境保护、安全服务)。
      ⑦数据来源:清华大学研究生定位改革研究报告(2010)。
      ⑧ 数据来源:图6中各学校官方网站。
      ⑨ 数据来源:UNESCO-MESR/DGESIP/DGRI/SIES/DEPP。
      ⑩ “其它”包括理科、教育、艺术、体育、农科、历史、哲学。
      
      参考文献:
      [1] 谢维和,文雯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结构分析――1998~2004年的实证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 UNESCO, November 1997.
      [3 ][4] 陈学飞等.西方怎样培养博士[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李丽萍.研究生培养目标有待明确[N].中国青年报, 2001-08-29.
      [6]Professional Science Master’s Degree [EB/OL]. http://PSM.arizona.edu/content/bureauofnationalaffairs, 2010-08-29.
      [7]http://www.cdgdc.省略/xwyyjsjyxx/gjjl/.
      [8]2009年全国教育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省略/zong_he_news_465t20100804_
      503424_2.shtml.

    推荐访问:视角 研究生教育 变化 国际比较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结构变化 职业技能 个人简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