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唐语林》在目录学著作中分类考证】目录学著作

    时间:2020-02-22 07:31: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唐语林》在《新唐书・艺文志》和《四库全书》等目录学著作中的分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书目在《新唐书・艺文志》中被分别列入史部杂史和子部小说,但在《四库全书》中,整本书则被列在子部小说中。从目录学的角度对《唐语林》从史部杂史和子部小说转入子部小说进行考证梳理,可以窥见当时目录学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唐语林》;史部杂史;子部小说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70-02
      一、王谠与《唐语林》
      王谠,字正甫,长安人,由于过去对其的记载比较少,所以仅知其“大约死于崇宁、大观年间,享年当在六、七十岁左右”[1]1。所以其所处年代可能在宋徽宗时期。据《唐语林校证》记载,王谠出身于一显赫之家,妻党也是很有权势的人物,但他在仕途上却并不是很顺利,导致他在政治这条道路上的成就比较小,但是他“能书善画,和王铣作风相似,与苏轼的作风也有相近之处。”则说明其在文学及书法绘画方面有着不一般的成就[1]2,由他完成的《唐语林》在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唐语林》全书分为八卷,仿照《世说》分为三十五门,后又增加十七门,共为五十二门。“本书记载了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杂事、民间习俗、士林言行、典故考辨、名物制度等”[2]1。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政治和文学,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唐代是杂史、传记、小说极为发达的时期。这类作品,比之南北朝时的《世说新语》之类著作,文笔的潇洒隽永或有逊色,而情节的丰富曲折或有过之。所以这一时期的笔记小说对历史事件的记述也就更为重视・・・・・・就是那些记载有误的作品,有的也可广异闻,供参证,提供当时许多不同来源的独特见解。”[1]17唐代的小说与今人所谓的小说有着很大的区别,唐人的小说更重视历史事件及史料的记载,这一点对于解剖唐代社会组织、再现社会生活全景有着很大的作用。即使是记载有误的史料对于认识唐代社会的更多不用侧面,扩展今人的眼界,也是有很大价值的。由于所引用的许多著述已经失传,所以经过本书采用保存下来的材料就很可贵。《唐语林》原书在明初以后就看不到了。后来《四库全书》据明嘉靖初齐之鸾残本及《永乐大典》所载加以校订增补,才得以使其恢复原貌。
      二、《唐语林》列入《新唐书》史部杂史和子部小说
      从《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的情况看,《唐语林》中所摭的五十种书中有十种被列入史部杂史中,有二十种被列入子部小说中,而其他的数目较少的被列在起居注、杂传等分类中。
      “杂史”一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灵、献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绝,各记闻见,以备遗亡。是后群才景慕,作者甚众。又自后汉以来,学者多钞撮旧史,自为一书,或起自人皇,或断之近代,亦各其志,而体制不经。又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真虚莫测。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广览,以酌其要,故备而存之,谓之杂史。”[3]962从魏征的记载来看,杂史中的收录虽然各家的体制不尽相同,有的断代,甚至有的是荒诞的语言,真虚莫测,但从根本上来说,都属于史书的行列。按照《新唐书》的记载(按记录先后顺序),《大唐新语》(刘肃,十三卷)、《国史补》(李肇,三卷)、《补国史》(林恩,十卷)、《传载》(一卷,未著撰人)、《明皇杂录》(郑处海,二卷)、《开天传信记》(郑■,一卷)、《次柳氏旧闻》(李德裕,一卷)、《东观奏记》(裴廷裕,三卷)、《贞陵遗事》(令狐澄,一卷)、《续贞陵遗事》(柳■,一卷),共十种,皆归于“史部杂史类”[4]1467-1469;这十种书目虽然与正史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可以列为杂史类。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任公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5]240“饰小说以干县令”,意为“修饰浅陋的言辞来求取崇高的声誉”[5]241,可知,小说最早是指无关大道的言谈,如鲁迅所说“然案其实际,乃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6]4《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7]1745也能够说明这一点。《隋书・经籍志》:“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颂,《诗》美询于刍荛,古者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道方慝以诏避忌,以知地俗’;而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而观其衣物’是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3]1012由此可见,小说是街谈巷语之说的这种看法在中国古代是比较普遍的。按照新唐书的记载(按记录先后顺序),《刊误》(李涪,二卷)、《资暇》(李匡文,三卷)、《杜阳杂篇》(苏鹗,三卷)、《说纂》(李繁,四卷)、《异闻集》(陈翰,十卷)、《谭宾录》(胡琚,十卷)、《刘公嘉话录》(韦绚,一卷)、《戎幕闲谈》(一卷,未著撰人)、《因话录》(赵■,六卷)、《乾馔子》(温庭筠,三卷)、《庐陵官下记》(二卷,未著撰人)、《剧谈录》(康■,三卷)、《云溪友议》(范摅,三卷)、《幽闲鼓吹》(张固,一卷)、《常侍言旨》(一卷,未著撰人)、《卢氏杂说》(一卷,未著撰人)、《桂苑丛谈》(冯子休,一卷)《会昌解颐》(四卷,未著撰人)、《松窗录》(一卷未著撰人)、《芝田录》(一卷,未著撰人)、《玉泉子见闻真录》(五卷,未著撰人),共二十种,皆属“子部小说家类”[4]1541-1543。这二十种书被列在子部小说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唐语林》列入《四库全书》子部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有着详细的记载:“《唐语林八卷》,永乐大典本,宋王谠撰。陈振孙直摘书录解题云:长安王谠正甫・・・・・・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未详撰人,效世说体,分门记唐世名言,新增嗜好等十七门,余则皆旧。马端临经籍考引陈氏之言,入小说家。又引晁公武之言入杂家。两门互见,实一书也,惟陈氏作八卷,晁氏作十卷,其数不合,然陈氏又云馆阁。”[8]1196
      《唐语林》八卷的书目全部转入子部小说,首先反映了其地位的下降,小说既然是街谈巷语之说,其在中国古代的地位自然不高,《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记述十家,指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但其评论云:“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7]1746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说在当时的地位。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唐语林》是被贬入到子部小说中的,其地位发生了改变。就原因来说,不仅是因为宋代史学较前朝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是因为小说家领域的扩大,小说不再仅仅代表街谈巷语、荒诞离奇的故事系列,也包括原列在史部杂史之中的体制不经的断代史和委巷之说,虽多荒诞离奇之事不可尽信,但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卷十《杂述》篇中从史料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的类型,并评述了小说的价值,他说:“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从来尚矣。爰及近古,斯道渐烦。史氏流别,殊途并骛,推而为论,其流有十焉:一曰偏记,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十曰都邑簿。”[9]193其后他又对偏记小说的史料价值分别作了一番评论:“大抵偏记小录之书,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然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徒为后生作者削稿之资焉。逸事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及妄者为之,则苟载传闻而无诠择。由是真伪不别,是非想乱,如郭子横之《洞冥》、王子年之《拾遗》,全构虚词,用惊愚俗,此其为弊之甚者也・・・・・・”[9]194显然刘知几是从史料的真实性着眼的。“他把偏记小说作为史书的一个分支加以评价,无论史料价值高低不一,他总是承认其为小说。也就是说,小说里总是有一些书是具有史料价值的。刘知几所说的偏记小说范围很广,但确是包含了前人所谓的小说。”[10]3
      《通志》曰:“古今编书所不能分者五:一曰传记,二曰杂家,三曰小说,四曰杂史,五曰故事。凡此五类之书,足相紊乱。”[11]834郑樵得出了结论:小说难以分类。程毅中先生也说过:“小说家介于子史之间,在刘歆、班固看来,更近与子,所以列在《诸子略》[10]1。小说与史书有割不断的联系,从其渊源来说,在子史之间更近于史。”[10]13《唐语林》从开始被列入《新唐书》史部杂史和子部小说到被列入《四库全书》子部小说类中,在目录学的地位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从史料价值上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新唐书・艺文志》和《四库全书》都曾把原属史部的书改为小说,那是从贬低其史料价值出发的,今天我们又区别对待,逐步把一批“杂事”小说归还到史部去,称之为笔记或史料笔记。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元笔记丛书”,其中有不少书在《四库全书》里是列在小说家的[10]14。如程毅中先生所言,这类笔记或史料笔记对于今人的研究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
      通过对《唐语林》在目录学著作中的分类考证,证实了《唐语林》是一部涉及面很广、史料价值极高的文献,它的归属问题的确值得商榷,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考证使文献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得以显现,充分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勋初..唐语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王谠.唐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魏征.隋书・经籍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孙通海.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班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8]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刘知几.史通・杂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0]程毅中.程毅中文存[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1]郑樵.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推荐访问:目录学 考证 著作 《唐语林》在目录学著作中分类考证 唐语林 唐语林与唐代女性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