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不齐心不出力的人谚语 [齐心打造出东北公交的特色]

    时间:2019-05-14 03:16: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他把人生当成征程,把公交称为老百姓的公交;他担起了长春公交乃至东北公交发展的重任,吹响了“创建东北特色公交”的号角。他正在组织开展的“2012东北地区公交客车节油技能大赛”,就是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公交行业节能减排的责任。
      他就是崔树森,现任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理事长。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春市创业先锋,全国劳动模范,长春市第四批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春市人大代表。
      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是经过资产重组后建立起来的国有大型城市客运企业,从1935年开辟第一条营运线路以来,已经走过了77年的风雨历程。崔树森于2001年1月17日开始执掌该公司,长春公交从此驶入快车道。这位曾在长春市水务集团干过17年、在长春市出租汽车管理办公室任职12年的交通专家,带领着长春公交人为打造有东北特色的公交企业而稳步前进。日前,《驾驶园》杂志记者专访了崔树森,听他讲述入主长春公交11年来的管理心得与感悟。
      车厢是很好的文化阵地
      崔树森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7年,长春公交巴士公司驾驶员计利臣开车在线路上行驶时,一名乘客随手用座套擦皮鞋的举动令他心生郁闷,实际上,这种事他已经遇到过许多次。为了提醒乘客文明乘车,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计利臣在车厢内贴上了文明乘车宣传语,还买来了鞋油、擦鞋布供乘客无偿使用。这一小小的举动感动了无数乘客,他们纷纷开始自发地抵制车厢内的不文明行为,类似用座套擦皮鞋之类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计利臣所在的车队从中受到启发,形式多样的车厢文化就此推广开来。
      从最开始纯手工地书写、绘制到现在用电脑设计并精心装裱的各类文化主题,长春公交的“主题文化车厢”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文化特色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音乐车厢、二人转车厢、奥运车厢、交通车厢、国学车厢、雷锋车厢、汽车文化车厢、旅游观光车厢、劳模车厢等诸多类型,不仅涉猎的内容广泛,而且表达的形式丰富多彩。“公共交通对于乘客来说,最基本的功能是搭乘,而我们的理念是让其在搭乘中享受这个过程。车厢是很好的文化阵地,好的文化产生了,低俗的东西就没了生存空间。乘客在车上接受到‘正能量’的教育,对低俗的事物就会自觉抵制。比如,没有车厢文化的时候,算命的、抽奖的在车上招摇撞骗,文化产生以后,没有人再去相信那些骗术,车厢内的秩序也焕然一新,堵车时乘客也不再那么焦躁,可以说车厢文化在培养文明乘车意识方面效果很好。”崔树森如是说。
      曾经有一位外地乘客在乘车时由于看车厢内东北二人转的起源、发展历史、名家名段等内容介绍时入了迷而坐过了站,他不但不懊恼,反而怀着激动的心情给长春市市长写了封信,表达了他对二人转车厢的高度评价。市长随即批示:长春公交的车厢文化做得很好,希望更好地办下去。随后,在崔树森的带领下,长春公交全公司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创建特色文化车厢活动。崔树森表示,公共交通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在为乘客提供卫生、安全、便捷服务的前提下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很有必要。车厢文化即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只有一半车上有了车厢文化,下一步我们将对其逐步扩大化。一种文化和服务品牌的形成,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的不断努力,而这正是根据乘客需求提供新型服务的公交服务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长春市有轨电车有望得以大发展
      长春市的有轨电车线路始建于1941年,最辉煌的时期,长春市有轨电车线路达6条,总长52.63公里,电车88辆。如今,仅存的54路有轨电车线路成为了长春市的“宝贝”,被列入长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春人,脑海中都会对长春有轨电车存有深刻的烙印,那木制的车厢整洁而又宽敞,那悠扬的车铃声让人心旷神怡,那延伸数十里钢轨上的车轮声声隆隆,与电线上闪烁的火花交织在一起,演奏着长春发展的新乐章。它让人回味,让人心驰神往,更让人无比陶醉。”有位长春市民如此描述他对电车的记忆和情感。也有市民在看到线路被拆除时流露出种种不舍:“其实,有轨电车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并无冲突,相反,世界上许多大都市都保留了各具特色的有轨电车,如墨尔本、苏黎世、香港等。只要规划有方,有轨电车同样可以发挥高效便捷的运输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城市特有的人文景观,有轨电车线路也应该受到保护。我们不希望有一天那些老式站台、古旧的线塔、斑驳的电车只能从照片上才能看到。”
      “目前,全国真正意义上的有轨电车线路仅长春公交一条,我的态度是一定要坚决保留,长春市民都有电车情结,不能把属于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毁掉。”崔树森说。
      多年来,崔树森一直在为有轨电车的复兴而四处游说。他曾经对长春市市长说:“有轨电车的建设成本仅仅是轻轨的1/6,是地铁建设成本的1/30,它环保、载客量大,非常适合在长春市推广。古老的未必是落后的,在欧美国家到处都是有轨电车的身影,在城市节能减排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它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通工具。”他的观点得到了市长的赞成,记者了解到,长春公交目前正在对原有线路进行改造和延长,并有意打造一个有轨电车网络,长春市有轨电车有望得以大发展。
      节油大赛:推动全行业共同节能减排
      长春市作为第一批“十城千辆”工程中的13个试点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在节能减排上进行着探索。除了运营中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公交车以外,崔树森对天然气公交车情有独钟。他表示,要节能减排,就要充分发挥天然气公交车的优势,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天然气公交车的运营成本也低,我们将把进一步推广天然气公交车列入下一步节能减排目标中的重要一项。
      早在2008年,长春市就与全国112个城市共同开展了“无车日”活动,长春公共交通周也随之启动。崔树森表示,之所以积极响应“无车日”和开展公共交通周活动,就是希望用“无车日”的方式,倡导全民放弃自己的小汽车,来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为城市解决拥堵、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尽一份应尽的责任。节能减排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上,只有全民有此意识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2011全国城市公交客车节油技能大赛”举行之时,长春公交积极参与并圆满地组织了初赛工作,在全国决赛中两名来自长春公交的驾驶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当下,长春公交作为东北地区公交领军企业组织进行的“2012东北地区公交客车节油技能大赛”开赛在即,对于这次全国大赛后第一个地区性的节油技能大赛,崔树森承担了其中繁琐的组织、协调工作。他说:“节能减排是公交企业的任务,也是责任。公交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在倡导节能减排上应该走在前面。我们的目标是组织人员,用一场声势浩大的节油技能大赛推动全行业节能环保意识的形成。另外,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东北地区各公交企业建立联系、互相交流学习,齐心协力打造出东北地区公交的特色。”
      要让懂公交的人来管理公交企业
      崔树森认为,要向社会提供好的服务,硬件设施是基础,但根本还在于人。要找一个真正懂公交的人来管理公交企业,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昂贵的车辆也好,先进的电子站牌也罢,如果没有管理,可能一开始可以为乘客提供好的服务,但几年后一些设施就坏掉了。这就需要在购置、建设初期有个长远的规划,如何让车辆常用常新,公交信息化平台怎样才能长期起作用,要倡导公交优先,如何保证投资优先、路权优先,管理都是最重要的方面。而现在的公交行业,各环节的管理又恰是弱项。一味地盲目建设,不经过论证,没钱了就去找政府,长此以往,企业很难得到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发展的速度决定了对公共交通的刚性需求,政府和公交企业应该对此有充足的准备,对公共交通要提前规划,也要有个长期规划,只有这样,公共交通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崔树森如是说。
      崔树森认为,公共交通是服务社会的“大民生”工程,公交优先发展是当前应对交通拥堵和小汽车爆炸式增长“最正确的思想”和“一种战略意识”。“以前,有些城市把公交线路大规模出让给私人,甚至有的地方把所有线路都卖掉,这是对公共交通的认识出了问题。个体公交车况差、票价高,老人、学生等又享受不到应有的优惠,安全都无法保证,何谈舒适、经济?我认为,之前对公共交通认识不清的错误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城市应该还原公共交通应有的定位,公共交通就是服务社会,就是以其发展来引领城市发展,要有这种认识,眼前的乱象才可以得到治理。因此,要管理好公交企业,就得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公交服务,得懂得与政府沟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得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公共交通发展的新路子。”
      崔树森对长春公交的未来信心满满,他表示,长春公交人将更好地发扬“不惧艰险,创造非凡”的企业精神,秉承“热爱祖国,贡献长春,服务乘客,忠诚企业”的公交企训,努力实现“服务乘客,发展公交,富裕职工”的企业共同价值观,不断满足乘客的需求,不断填补长春市公交线网的空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长春公交的文明程度,共同打造一个让政府放心、市民认可、职工满意的长春公交。

    推荐访问:齐心 公交 特色 打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