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务实的语文课必须具备五个注重】 部编教材的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

    时间:2019-05-12 03:27: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务实的语文课必须具备五个注重:一、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字词,夯实基础;二、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文本;三、注重问题的设计,以问题带动思维训练;四、注重倾听学生的阅读感受,少干预学生阅读感受;五、注重引导学生课后总结,把课堂延引到生活中。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朗读文本 问题设计
      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随之应运而生。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型科目,无论教学模式怎样变,务实的课堂教学都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字词,夯实基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高中是学生素养的提高阶段,初中则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而字词学习是知识积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字词不但是语文基础的一部分,而且是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一个具体而直接的载体。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没有把字词教学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以教师教会学生认识字词、学生储存字词为主,造成了学生对字词的轻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下降,极大地妨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初中阶段,语文字词教学不应被弱化。字词教学的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要落实字词教学,应坚持以下的原则。
      1.多读、多写是字词教学的根本。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读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最直接的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2.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学习联系起来。在课文学习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词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这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也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3.新旧结合,复习巩固。在新课学习中,不可忽视已学字词的复习。字词的掌握是习惯性的,是需要不断反复的,在反复重现中才能巩固并且能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
      二、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文本。
      语文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朗读是分不开的。朗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朗读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初中的语文课文大多充满着鲜明、强烈、健康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指导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惋惜批评之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和伟大抱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朗读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要根据文章的审美特性,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将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例如在《变色龙》一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根据狗主人身份的不同而表现出对赫留金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学生通过朗读对比,认识了一个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沙皇警官形象,认识了小市民的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黑暗,从而对他们进行审美的正义评判。
      3.朗读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其一是对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的反馈。其二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反馈。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朗读得通顺流畅,读出文章的意蕴和深情,感悟出文章的哲理。其三是对学生勇气、自信、习惯等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才可以对症下药。
      三、注重问题的设计,以问题带动思维训练。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子,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考,才能进行探索。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间互动协作,达到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扣住重点。抓住了重点,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鲁迅的《故乡》一文,篇幅较长,学生通读课文后,可以大体了解全文的情节、结构、环境,因此应重点引导学生对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先让学生找出表现闰土前后变化的语句,接着提这样的问题:闰土由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善于表达的少年变成一个木讷寡言,甚至有些麻木不仁的中年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勤劳、淳朴的闰土为何生活如此悲惨,兵、匪、官、绅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才是根本原因。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挖掘小说的主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抓住难点。所谓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更要讲究方法,化难为易。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学习本文的难点是“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评价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我设计问题是:“你愿意住在桃花源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很容易,要联系现在的生活实际说,学生的回答一定是丰富多彩的,难点的解决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再次,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认知领域的目标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设计出有层次的问题。要解决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靠直接提问是不能解决的,我们要站在整体的高度,设计出一组问题,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注重倾听学生的阅读感受,少干预学生的阅读感受。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并加以鼓励和支持他们的个性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合奏曲,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那个伴奏者。课堂上应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基于经历、素养、思维习惯等的不同,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往往也不同,不受世俗和成见约束,而有了新的甚至是独创的感悟和见解。比如对于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文,学生信手拈来却读得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可当教师拿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分析时,学生却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其原因主要在于:老师的讲解和灌输因袭统一的观点,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和创见,挤占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的火花。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解读,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就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发言都应成为我们倾听的对象。倾听学生的阅读感受和解读,绝不意味着简单肯定学生不成熟甚至错误的解读,当然发现学生有错误的认识,老师要及时修正。
      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把课堂延引到生活中。
      每节课下课之前,或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完成之前,教师要用几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节课或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性的简要总结,落实课程标准,归结主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达到学有所得,一课一得。由此,让学生学会及时回顾、反思、总结的方法,培养概括、归纳、总结、提高的能力。接着,由本节内容扩展、延伸、联带,设计布置新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觉进行新的学习内容的预习。语文教学要生活化,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实践证明,封闭式、接受式、分析式语文教学,不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讨、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蔡梓权.记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玉林市教科所.
      [3]张晓军.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

    推荐访问:语文课 必须具备 务实 注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