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从《名利场》看处在社会变革中的人|名利场的社会背景

    时间:2019-05-07 03:19: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名利场》是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它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群处在英国社会变革时期沉浮于名利场上的人。他们由于受不同文化力量的作用分化成不同的社会力量。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并借鉴一些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书中三种社会力量代表的三个人物的命运,说明在社会变革时期“残余”力量将因无法适应时代精神而迷失,“新生”力量也因无信仰、追求而被无止尽的欲望异化,而“主导”力量因坚守信仰、责任最终成为社会主体力量。这将给当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陷入迷惘中的大学生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以启发。
      关键字:名立场 社会变革 迷失 异化
      一、前言
      萨克雷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的是英国上流社会的阴暗以及各色人物为了名利策划阴谋、编造谎言、戏弄人生的现象。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名利场》取材于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采用批判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群在社会变革时期极力争名夺利的人,同时展示了不同社会力量在《名利场》这个舞台上的沉浮。小说内容基本上由两个女主角贝基和爱米丽亚的生活道路串联起来的:故事开始于两个好朋友贝基和爱米丽亚从平克顿女校毕业后,结伴回家。穷画家之孤女的贝基受富家小姐爱米丽亚的邀请去她家做客,在爱米丽亚家贝基向她那富有的哥哥乔斯卖弄风情,企图通过与他结婚改变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失败后,去贵族克劳莱家作家庭女教师,在克劳莱府上,她又拼命的向克劳莱父子卖俏,最终如愿以偿的嫁给了克劳莱爵士的次子又是克劳莱老小姐财产继承人的罗登上校,从此她混迹于上流社会。进入上流社会后,她更是不择手段地攀龙附凤。最后,在她与斯丹恩勋爵的奸情败露后,她众叛亲离,被赶出英国。相比而言爱米丽亚的故事就逊色多了,她父亲赛特笠老头破产后,一家生活困窘。即使她一心痴恋的纨绔子弟乔治因一时年轻气盛不顾父亲奥斯本的反对和她结了婚,却也很快的就厌倦了她。丈夫乔治死后她萎靡不振,直到和真心爱她的都宾结婚后,才摆脱了贫困。通过这两个人物此起彼伏的命运,萨克雷描绘出了当时上流社会形形色色的众生相。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伴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资本产生了一大批像《名利场》中奥斯本一样靠投机发家、满身铜臭的大资本家。他们企图依靠金钱的势力打入上流社会,并逐渐接近贵族边缘,但上流社会对他们始终门禁森严。而上流社会内部,贵族地主们为了家产,一门子骨肉仇寇似的勾心斗角,倾轧争夺。
      然而当时社会的蓬勃发展,传统阶级秩序、价值观受到挑战。社会上贵族没落,平民上升。为了谋生,人海间各行各业掀起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广大出身寒微的小资产阶级,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有了知识、有了思想,从而在政治上、经济上产生了变革的愿望。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追趋名利的社会氛围也就必然会造就出贝基似的人物。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择手段地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却最终无法生存下去。在资本主义思想逐渐向社会的各个阶层中渗透时,自私自利早已败坏了人类品性,在这个社会弱肉强食,没有道义,没有情分。那种没有信仰、没有希望、没有仁爱的人,他们或是骗子、或是傻瓜,可是由于他们迎合了当时社会上追趋名利的风气,他们在社会上游刃有余。
      名利场就是这样一个唯势是趋、唯利是图的抢夺欺骗的世界。而社会的变迁,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不同社会力量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剧了名利场上的争夺战,由此产生的各种文化力量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关系也就表现的更为明显了。本文以爱米丽亚、贝基、都宾这三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结局为研究对象,由小见大,探讨转型时期属于不同社会力量的人的精神状态及其生存状况。下面的分析将基于他们对待传统的不同态度,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及各自迥异的性格特点展开。
      二、爱米丽亚的迷失
      爱米丽亚出身富贵,从小接受传统的英国大家闺秀的培养和教育。在英国著名的平克顿贵族女子学校学习期间,修完了生活在英国上层社会所需的全部课程。包括音乐、舞蹈、拼字法、刺绣、针线活、地理和形体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使爱米丽亚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忠诚,对同学也十分友好,在学校里,爱米丽亚是个受人喜欢的女孩子。但家道败落后,作为平克顿女校优秀生的她却无法谋生,她的画没人要,她想教书没人请,“她在这个竞争剧烈的世界是没法奋斗下去的。”[1]作为接受贵族式传统教育的她,完全吸收了那种以优雅礼节、跳舞、唱歌、绘画等才艺体现素质以吸引男性的教育。这使得她被人为地降到了无技能的地位,从而失去了作为“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力和地位,成为供男子欣赏的玩偶般的“家庭天使”。丈夫乔治死后,她“难受的死去活来,叫人看着可怜。”变成了神经质似的寡妇,失去了自我,整天守着丈夫的肖像和儿子以泪洗面地度日,对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全然不关心,成为社会上的边缘人。
      从小备受宠爱的她性格娴静温柔,逆来顺受,忠厚无能,自私虚荣。她全部的人生追求就是得到花花公子乔治的爱,做相夫教子、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贤妻良母。为了家庭,她可以失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我,甘心成为男权社会和家庭的附属品,对人生价值没有任何追求和探索。她空有道德而缺乏智慧,不善思考,对生活现实了解甚少,缺乏独立精神,一味地盲目崇拜丈夫乔治,认为他“是天下最好最了不起的人。”对于丈夫的冷漠和不闻不问,甚至残忍地将她抛弃在舞会一角,自己寻欢作乐也只是逆来顺受,躲到房间的角落里独自垂泪。她从不知主动争取自己的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乔治死后,她只惦念着丈夫的好始终抱着“一个女人,既然侥幸嫁过像天使一样的丈夫,无论如何不愿再嫁了。”[1]不放,无视真心实意爱她的都宾那十八年的付出与等待。而她又自私虚荣地既不接受都宾却又想占有他的爱,让都宾深受折磨,尝尽了人生的辛酸,心灰意冷。导致后来即使她嫁给了都宾,也不能让都宾从中获得快乐。
      爱米丽亚的悲剧是她从不曾面对现实,固守不合时宜的传统,无法与时俱进。她接受的是传统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贵族式的教育,温文尔雅却也忠厚无能,并且视野狭隘,毫无个人独立、奋斗意识,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工业社会。她只是传统“残余”势力打扮出来的“洋娃娃”,挣扎着生活在工业社会里。随着社会的变革,周围的世界在变,教养她的文明在消失,她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变化,即使躲入家庭的堡垒中也依然找不到自我,逃避不了迷失自我宿命,只能依赖别人而生存。   三、贝基的异化
      与爱米丽亚截然相反的贝基,出身寒微,步步挣扎,苦心经营,一心掌握自己的命运,梦想摆脱困境,跨入上层社会。她从小就懂得与人打交道,知道如何利用别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她反叛传统,是对传统女性弱者形象的颠覆。作为女儿,在困境中贝基能够面对现实,代替父亲担起家庭重任,成为意志坚强的女性而不是弱者的代表。在平克顿学校,她敢于挑战传统刻板的平克顿小姐的权威,为自己争取利益。
      从小生活贫困,备受社会歧视的她机灵乖巧,意志坚强,自私冷漠,心地刻薄,爱慕虚荣,虚伪奸诈,志趣卑下。她惯常利用才能机智讨人喜欢,对环境从不屈服,碰到困难从不懊丧,步步为营爬上上流社会,她是那个混乱社会中兴起的“新生”力量中的投机冒险家的典型形象,她身上流淌着工业社会提倡的竞争、适者生存的血液。她出卖友情,爱情,亲情全力迎合着没落贵族阶层的腐朽思想,享受着名利场给她带来的短暂荣耀。从在爱米丽亚家钓爱米丽亚那肥胖有钱的哥哥乔斯到向克劳莱父子卖弄风情,并成功嫁给罗登,获得进入上流社会的资格。再到与斯丹恩勋爵保持暧昧关系,以替丈夫罗登在本国打天下。她始终是主动出击者,企图左右她的环境满足她难填的欲壑。
      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她认为有用的人,她都会竭力逢迎,百般讨好。例如在护理家财万贯的老太太克劳莱小姐时,为了得到她的家产,贝基精心护理,通宵守候。在病房的两个星期几乎耗尽了她的精力,但她不动声色,“她的神经好像是铁打的”。与此同时机灵聪明的她用惟妙惟肖的模仿表演逗得老太太格外开心。而她过人的勇气,虚伪奸诈,机会主义者的特质在滑铁卢战役前后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滑铁卢战役打响,紧靠战场的布鲁塞尔城“那天全城的人都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只有她那红粉份笑眯眯的脸蛋儿叫人看着心里舒服。”她从不怕动乱,面对动乱反而兴奋,她会利用动乱带来的机遇追逐名利,战争中人们都急于逃难,她将罗登留给她逃难的马以天价卖给了乔斯,从中狠捞了一笔。战后,她利用克劳莱老小姐的名字在巴黎上流社会大胆招摇撞骗,很是风光了一番。“当时她是所有英国女人里面最出风头最受崇拜的一个……”
      在世人的眼中,她又是虚伪邪恶的。为了赢得男人的欢心,她卖弄风情,矫揉造作。常装出一幅“娇羞,纯真”的模样引诱对方。她总是乖巧地笼络男性,以便达到支配对方的目的。从最初装出一副纯情的样子勾引乔斯,到在罗登面前装成个又端庄又有教养的姑娘,她都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同时又施展自己迷人的本领,使他们爱上她。然而她谁也不爱,她讨好,迁就他们不过是为自己进入上流社会铺路,她对人毫无感情,她已被异化为工业社会里一台计算精密的仪器,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她那精于算计的头脑中,只有有无可利用价值的分别。但她花费全身精力,千算计万算计来的不过是名利场上寻欢作乐后的空洞,她削尖了脑袋不断钻营得到的不过是名利场上虚空的体面架子。
      当时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取得胜利却无意间将金钱万能的信条带给人们,继而人际关系越来越被金钱所主宰。金钱所能带来的享受,使人欲望膨胀,人格异化。贝基无疑是这一信条与欲望的追逐者,受害者。她利用着名利场里的人的自私,也被名利场里的人所利用着。自以为洞悉名利场的规则,可以玩转上流社会,却也为他们所玩弄。即使是她费尽心力攀附上的贵族斯丹恩勋爵也只是把她当作一个玩偶,提供乐趣的小丑,不可能帮她在上流社会立足。最终她落得个众叛亲离,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一场空的结局,被上流社会驱逐出英国,流浪于欧洲大陆。她玩了一辈子心计,努力追求快乐,而那乐不过是物欲满足后的短暂快乐。在一轮接一轮的物欲追求与满足中,她已被完全物化了,毫无感情可言,她谁也不爱,人格遭到彻底异化。
      四、都宾的坚守
      另类的都宾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清醒者,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做人原则,始终公道的对待别人,不为他人态度所改变,不向变化的环境妥协。他是所有男性形象中最能体现英国绅士风度的人物。但传统的绅士风度有其弱点,比如缺少竞争意识,太过拘泥于礼节。表现在都宾身上的是:一方面他默默地暗恋爱米丽亚十多年,从未尝试过明了地争取爱米丽亚的好感,欣赏和信任。另一方面他缺少与当时尔虞我诈,以金钱为轴心,人欲横流的贵族,暴发户斗争的手段和谋略,更不可能对改善社会做出大的贡献。结婚之后,他退休归隐著书反映了这一点。
      都宾可谓是《名利场》中唯一位可亲可敬的形象,他同情弱小,有忘我的痴心,勇于担责任。这些闪光的品质让他得到了别人费尽心思钻营却得不到得“名利”与幸福美满的人生。在学校读书时,出身低微备受歧视的都宾因挺身帮助弱小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这让他在学业上得到一些帮助从而取得了长足得进步。出于责任心及对爱米丽亚的忘我痴心,他无视爱米丽亚的自私,冷漠,十八年如一日的照顾失去丈夫的爱米丽亚母子,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的关怀。连铁石心肠,忘恩负义,眼里只有金钱,且十分瞧他不起的老奥斯本最终也对他刮目相看,变得十分欣赏他。遗嘱里他写到“他为人忠厚,曾经在我孙儿和儿媳衣食无着的时候加以资助。对于他的好意和关怀,我衷心的感谢。我愿将足够捐得中将职位的数目赠与都宾少佐,随他怎么处置。”最终都宾也用他纯洁美丽的感情赢得了爱米丽亚的心,让她用全心全意爱他来回报他。“只要他肯原谅,给我机会补过,我一定掏出心来爱他。”终于都宾得到了他一辈子费尽心力想得到的宝贝物儿——爱米丽亚,追求到了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都宾谦和,从不炫耀自己,不刻意追逐名利,却总能赢得他周围人的尊敬。连少不更事,娇生惯养,虚骄自大,看不起自己爷爷、舅舅的小乔杰,也不由得对他充满了敬意。尽管都宾从未得到过命运的垂青:长相呆笨,心爱的爱米丽亚嫁给乔治,在军队里也不如乔治受欢迎。但他自尊自重,从未迷失自我,他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奥斯本和都宾,也和其余的人一般兴奋,决定尽自己的责任,显声扬名,建立功勋。不过外表看来,都宾稳健些,不像奥斯本精神勃勃,把心理的话嚷嚷得人人都知道。”都宾在战争中十分骁勇,职位由少佐到上校不断上升。然而他始终淡定处世,不被名利的迷魂阵所迷惑,成为上流社会人人称赞的名副其实的上等人,出入上流社会。“后来伦敦有过两次贵族出面做主人的大宴会,少佐的名字竟在其中一次宴会的宾客名单上登载出来。这一下,勒塞尔广场的贵人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即使身处名利至上、金钱万能、物欲横流的社会,都宾依然可以做到不为物欲所动,在功成名就后归隐女王克劳莱镇享受着天伦之乐。   他是乱世的清醒者,他懂得个人奋斗的意义。从一个备受歧视的呆子成长为备受他人尊敬的军队将领,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父亲是伦敦市的副市长,他在军队中担任上校职务),他抵制住了物欲的侵蚀,始终担当着对国、对家、对他人的责任,坚守着正直、友爱、忠诚、善良等基本价值观。同时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争取得到他想要的,不会为社会的欲望所左右,最终成长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认可。因此他在成功取得社会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
      从以上对爱米丽亚,贝基,都宾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工业革命完成后的英国,由于社会变迁加速,社会力量急剧分化,长久享有特权,生活稳定的以爱米丽亚为代表的“残余”势力越来越不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慢慢迷失自我,开始寻求精神的依托;伴随变革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代表贝基则充满了奋斗的激情,在时代的浪潮中游刃有余,却因耽于物质的享受,受名利的蒙蔽,逐渐被异化,依然无法生存下去;主导力量的代表都宾因坚守自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最终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五、启示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社会处于转型和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畅行的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已溃散,新的价值观远未确立,追求财富,名气,地位和贪图享受已成为一股席卷全社会的浪潮。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当下热门的社会问题比如说:房奴问题,包二奶,房地产界的官商勾结,贫富差距过大,弱势群体生活艰辛,当代大学生就业难,以及青年人伦理价值观问题等。电视剧《蜗居》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电台热播并引起广泛热议,是因为它切中了当前社会上的房奴,二奶,官员腐败问题。
      而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同样面临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大学的不断扩招,高学历人才的不断增加。同时他们也正经历着国家的巨大变革,身上表现出来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意识都折射出中国社会特定转型时期的变化。他们已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被称为“蚁族”。“这个称呼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抽象概括,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蚂蚁有着很多相似的特征: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的蚁族就已逾过十万之众,算上广州,上海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的蚁族,他们有着上百万的规模。”[2]在这些一线大城市他们憧憬着,奋斗着,却像蚂蚁一样生活着。大学生已从“天之骄子”沦为“天之焦子”,被巨大的压力烤焦了。这些现实对思想尚不成熟,涉世不深,缺乏人生经验的青年大学生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混乱,让我们对未来感到迷茫。而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浮躁的风气又让一些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丢掉了自己的人生原则,随波逐流,成为浮名虚利的俘虏。当今一些高校里的一小部分女大学生面临社会的巨大压力以及大学生处于弱势群体的残酷现实,加上多元价值观(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享乐主义)的影响,导致自我价值观的迷失,心甘情愿的成为权势男人的附属品,当二奶,傍大款换取自己想要的物质生活,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
      在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生存压力不断增大,多元价值观并行的时期,我们该如何做到既不迷失自我,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实现自我的价值呢?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无视时代的变化,沉浸在自我狭隘的幻想中,重复爱米丽亚一类人的毫无追求,迷失自我的悲剧,那样只会造就更多的“啃老族”,“二奶”类的寄生虫。而应该汲取贝基积极乐观,不畏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投身时代的潮流中,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的人生意义。但我们要避免像贝基一样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扭曲,被名利场的尘埃遮蔽双眼,被无止尽的欲望俘虏,成为被异化的人。此时我们就需要都宾这一类人的清醒和坚守,始终坚守自己人生方向,相信困境只是暂时的,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与奋斗,我们终将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要始终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生命中不仅有不可承受之重,更有不可承受之轻,责任可以成为前进的不竭动力。最后对于都宾消极避世的态度,我们应正确看待,都宾无力与整个资本主义自私自利的风气抗争,所以他洁身自好地选择了不与资产阶级为伍。而我们处在充满希望的改革时期,处处存在机会,只要我们善于争取、努力拼搏,我们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并形成一个时代的风貌。

    推荐访问:的人 名利场 变革 社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