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探讨]

    时间:2019-05-03 03:20: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20-01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可以从习惯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老师的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当前教育者都明白一个真理: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个真理充分地说明了习惯的重要。但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较长的时间,而高中生又容易受到惰性的影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并且老师的引导必须是经常性的,有的放矢的。
      经常性的、有的放矢地引导能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比如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苏轼的一些轶闻逸事,使学生对苏轼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起来就兴味盎然了。其实哪一篇文章都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预习,这样,时间长了就成为一种习惯,这一习惯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预习是学生顺利理解课文的前提,而课后复习则是学生学到“真东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后复习时,教师要使学生不断地思考领悟,毕竟复习巩固只是一种熟练过程,而不能带来新内容。思考领悟才是这一环节的深层意识,因为只有思考领悟,才能获得“真东西”。这个“真东西”就是增智长才,获思想。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学生获思想,所以这一环节的引导是很重要的。比如讲《鸿门宴》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刘邦不去鸿门赴宴行不行,他为什么敢去赴宴,学生大概会领悟到,刘邦也是个赌徒,他跟命运赌一把,他赌赢了。讲李白的《蜀道难》可以依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引导学生评析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悟,可以是随意的,无关雅俗,只要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获得思想就行。引导决不仅止于上课时用“引言”导入正课的讲授,那是浅层次的引导,只是一个形式进场。深层次的引导,是养成习惯的引导,是增智长才获思想的引导,这是引导的境界。
      二、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自主学习的习惯
      当前的教育倡导终身教育,即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更加强调了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后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相较于人的一生,课堂上度过的时间是短暂的。学生的眼界若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本,那么即使他把课文啃得一字不剩,背得滚瓜烂熟,语文素养也难以有大的提高。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因此引导学生不懈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以此来拓展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要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那就离不开多看书,正如赵光义说的“开卷有益”。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看五分钟的课外书,但每位学生只要“开卷”看下去,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一“开卷”,学生就会获益匪浅。当然,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不是什么书都适合看的,当前由于网络小说的流行,一些不利于中学生发展的书籍也广泛流传着,这就需要老师把好关,做好引导的工作。老师可以给学生开书目,且做学生读前的“导读”。老师给学生开书目可以分“类”:一类书是在校期间读的,最好是杂志,如《读者》《意林》之类。而另一类书是离校期间(假日)读的,如《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安娜·卡列妮娜》之类。
      当前,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者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学生看书只看教科书,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连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没有看过,更不要说外国的小说了。古人云:“胸有诗书气自华”,但是我们的学生“胸无诗书”,当然“气”就不能“自华”。因而,必须引导学生多看书,自主学习,自主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试想一下,假如教师在教学生鉴赏诗歌的意境,而学生的头脑中没有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那么就不可能指望学生能够真正读懂诗歌。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往往通过创造一个或几个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长河中,有相当多的客观意象与作者的情感之间建立了较为固定的联系,并被诗人们频繁使用。只有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积累了一些常见意象,才能理解诗歌的意境。因而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自主学习的习惯,决不止于课本,更重要的是课外读物,人们的精神境界往往在读书中提升,人们的生活往往在读书中丰富,没有书则没有人类的文明。
      三、引导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准确鲜明的设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在“生本”课的启发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疑则无思考,则无探索,则不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最好的一条途径,就是要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探索知识的起点。”
      要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首先教师必须有能力多提出几个为什么,以此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郑伯克段于鄢》时,文中有这么一句“遂为母子如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如初”,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和好如初”是一样的意思吗?质疑的过程,很多时候是由逻辑推理来完成的,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霞明灭或可睹”句,那个“或”字,书上注释为“或许”。这就错了。云霞明灭意即,云霞开,云霞合。云霞开,则能看到天姥山,云霞合则看不到天姥山。那么这个“或”,一定应该译成“有时”。那就是有时能看到天姥山,有时看不到天姥山。如果把“或”译成“或许”,那就是“或许”能看到,但要知道,还有一个“不或许”存在。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崇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语文教师要集思广益,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秀红.灵活导学,激活语文课堂教学[J].《读与写杂志,2009年6期
      [2]解芳. 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实施[J].《语文月刊》,2011年l期

    推荐访问:中学生 高中语文 良好习惯 探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